「網紅」有什麼了不起?現實版別人家的老師,就在成都

2019-12-23     產業成都

講真,這可能是2019年「我在成都搞產業」專題里最難寫的一篇稿子了。因為所有的講述,都像每個父母和孩子經歷的故事一樣,簡單而真實……


儘管董繼宇就真實地坐在對面,但在他的故事中,我卻不自主地想起那些被主流媒體報道的「網紅」老師形象——跳街舞、金句頻出、和學生打成一片……


這些別人家的老師的故事,都真實地發生在董繼宇身上。


從龍江路小學分校的計算機老師、體育老師,成都師範銀都小學德育主任,到內江天立國際學校小學校長,再到尚高樂教育集團總校長,董繼宇的教育生涯已有近20年。他走的每一步,看起來都順其自然,卻是教育行業發展的縮影和其與一個普通教師職業情懷發生的碰撞。


作為尚高樂教育集團的總校長,他的教育理念如今也被深深地植入到了尚高樂之中,因此,我們今天的講述,也將從董繼宇的幾個故事開始。


董繼宇

董繼宇

尚高樂教育集團 總校長

資深教育專家,全國優秀輔導員,成都市優秀教師。原成都師範銀都小學德育主任,原內江天立國際學校小學部校長。


故事一

2001·轉 行


2001年,計算機專業出身的「理工男」董繼宇還是四川文化報里的一名網絡編輯,那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工作:事少,錢多。


一次偶然的機會,董繼宇走進了龍江路小學分校,結識了校長呂靜。一段看似無心的對話,改變了董繼宇的職業方向。


「呂校,你們現在還需要老師嗎?」「招啊,我們就缺老師。」


「我可以不?」「你來嘛,你來當老師。」


呂靜沒想到,第二天董繼宇就坐在了自己的辦公室——他是來報道的。回去當天他就辭去了報社的工作,放棄了一個月3000多元的工資。


當時,小學老師的工資只有1000元出頭,何況他還沒有教師資格證,只能先代課。


就這樣,「小白」董繼宇成了龍江路小學分校的一名計算機老師,一邊上課,一邊考證。


到現在,董繼宇都記得初次站上講台時的樣子,「聲音發抖,教案放在旁邊,看一句說一句。」


19年過去了,當年那個青澀的代課老師,已經成為了教育行家,當年的一句「玩笑話」,成就了董繼宇一生的理想和情懷。


故事二

2002·課間操和街舞


課間操,是每個孩子學生時代難以淡忘的記憶。呆板的動作,魔性的音樂,有多少看官在當年的課間操時刻偷過懶,舉手讓產爺看看。


當年龍江路小學分校的孩子們和大家也是一樣一樣的。


「看他們做操,我都覺得不像孩子。」董繼宇告訴產爺。


剛好,那年由張柏芝、郭富城主演的《浪漫櫻花》中的芭啦芭啦舞很受歡迎,所以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當他把自己想把芭啦芭啦舞改編成課間操這個想法告訴呂靜校長時,呂靜說:「只要孩子們喜歡,我就支持。」


電影《浪漫櫻花》海報


在呂校長的支持下,董繼宇自學芭啦芭啦舞,並在全校推廣。


此時,董繼宇入校僅一年,比全國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課間操改革全面進行早了整整5年。


當然,那時候網絡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但四川電視台為董繼宇拍攝的專題紀錄片,同時也在中央電視台教育頻道播出。


一個月里,董繼宇收到了來自全國的五六百封信,大多是來跟他探討課間操改革的,也有告白的。


很「網紅」,對不對!董繼宇也第一次獲得了成就感和滿足感,堅定了他走教育這條路的決心。


後來,董繼宇跟隨他的「伯樂」呂靜,一起調往高新區成都師範銀都小學。


「尊重生命,彰顯個性」是銀都小學的辦學理念。其首任校長馮淑蓉(四川省教育專家)一直鼓勵老師張揚個性,將特長服務於學生成長。

因此,在銀都,董繼宇結合自己的愛好和工作,帶著孩子們跳起了街舞。2005年,少兒街舞還不像現在這麼普及。董繼宇全憑自己的愛好和熱情,吸納了十多個孩子,利用業餘時間教他們跳街舞。


這一跳,就跳到了全國首屆電視街舞大賽里去。作為唯一的一支小學生參賽隊伍,取得了全國第八的名次,拿下了全場唯一一個最佳表現力獎,又一次引起轟動。

董繼宇在銀都小學工作時與孩子的合照


我們說,董繼宇是幸運的。如果沒有遇到馮淑蓉、呂靜,如果不是龍江路小學分校和銀都小學,或許董繼宇的想法都不會得以實施。

前後兩次嘗試也讓董繼宇明白,教育不設限,不該有條條框框。孩子樂於接受的方式,都值得去嘗試,被推廣。


故事三

熊孩子與熊家長


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有那麼幾個熊孩子,或許還有熊家長。董繼宇更不會例外,近20年的教育生涯他接觸了太多的孩子和家長。


小A是其中的一位。


自小跟著爺爺奶奶,隔代教育的問題也集中出現在了小A身上,惡作劇、任性等「壞習慣」,讓他在別人眼裡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熊孩子」。


在學校,只要不是班主任的課,他就不會待在教室里。老師幾乎每天都在學校各個角落裡找他;捉弄人,在同學們課間加餐的小蛋糕上抹青草膏,這些,都是常事。


終於有一天,班裡80%的家長集體找到了董繼宇,讓他給個說法,讓小A轉學。


「作為老師,我不想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我請求這些家長,再給這個孩子一次機會。」董繼宇說。


事實證明董繼宇是對的,在老師、家長和同學的幫助下,小A有了明顯改善。


在董繼宇看來,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一個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應該被放棄。


有人說,「熊孩子」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熊家長」。但在董繼宇眼裡,只要老師能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熊家長」也就不攻自破了。


那是一次國旗下的演講,同學小B入選。


原本很普通的一件事,董繼宇卻受到了家長的質問:「為什麼是小B,難道我家不比他家有錢嗎?」


董繼宇的回答很簡單:「哪個孩子去,和家裡有沒有錢沒有關係。這次是小B,下次可能是別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機會,你的孩子也有。」


故事四

抉 擇


時間很快來到了2014年,天立教育集團找到了董繼宇。


「去辦一所你理想的小學。」這是天立最打動他的一句話。


帶著理想,董繼宇從銀都小學離職,成為了內江天立學校的校長。


「孩子每天都很樂意走進學校,沒有那麼多作業的負擔,考試分數也不是評價好壞的唯一標準,最重要的是,他在學校里能感到自在和快樂。」說起理想中的學校,董繼宇笑得像個孩子。

董繼宇工作照


辦學第一年,招生滿員,教學成績突出,一切都順風順水。但是,公立與私立體制的截然不同,理想和現實的落差,每周在成渝高速上的疲於奔波……逐漸澆熄了董繼宇最初辦學的熱情。

「工作應該是快樂的事情,我想要的不是這樣的生活,」董繼宇說。於是,在天立的第4個年頭,他毅然辭職,走之前,老師們抱著他哭,捨不得他走。「我都不敢去校園,怕看到孩子們哭」。


回到成都,他的「伯樂」呂靜又一次拋來了橄欖枝。「我們倆合作多年,一起做個教育品牌,肯定行。」

就這樣,幾乎沒有絲毫的猶豫,承載著董繼宇教育夢想的尚高樂教育集團誕生了。


尚高樂目前有兩個校區——南華校區和天府國際校區。在尚高樂天府國際校區,老師們年輕陽光的笑臉貼了滿滿的一面牆,上面,是尚高樂的logo——由英文字母組成的SUNGOAL。這個詞意為「向著太陽的方向」,字面意思簡單易懂。


當然,關於名字,董繼宇也有自己的說法。


尚=「性尚」,崇尚每個孩子的個性

高=「高遠」,就是希望孩子有高遠的眼光

樂=「樂活」,不怕困難、積極生活的樂活精神


校區內的設計和陳設,和常見的學校很不一樣,以大面積的白色為主,牆上偶爾出現老師和孩子的畫作。在董繼宇的帶領下,我們一層樓一層樓的參觀,很難想像,在這棟小小的獨棟教學樓里,居然藏著籃球場,、攀岩館、可以容納超過百人的小劇場,無數個音樂教室、舞蹈教室、樂高教室、陶藝教室……


而這裡陳設的作品,造型的精緻程度,讓人很難想像,這些都出自學齡前兒童之手,卻又每天都在尚高樂真實地發生著……


視頻加載中...


尚高樂校區實景

對話董繼宇


產爺:為什麼尚高樂校區會以白色作為主色調呢?


董繼宇:在尚高樂,孩子才是這裡的主體。現在很多學校、幼兒園都喜歡用彩色,各種各樣的顏色。但其實,孩子才應該是最絢麗的色彩。


尚高樂教育陶藝室


產爺:為什麼從學前培訓作為尚高樂的起點呢?


董繼宇:5-6歲的孩子,從遊戲性學習到目標任務性學習,專注力、習慣、心裡適應,孩子需要有一個很長的適應期,過渡不好,孩子很痛苦,家長也很焦慮。


根據多年的一年級一線教學經驗和教育管理經驗(笑。因為一年級帶得好,學校就讓我一直帶),我發現,在學前有過良好的指導和針對性教育的孩子,進入小學後能很快適應,孩子不累,也避免了家長的焦慮。


另外,我們也有一些市場調研,學前教育板塊需求很大。



產爺:尚高樂堅持小班教育,但我們的基礎教育都是大班制,孩子們能適應嗎?


董繼宇:小班化是形式上的小,方法就是合作學習,四五個人一個組,老師引導孩子們養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以後進了大班,老師沒有特別關注到他,這個時候在小班裡養成的自主學習習慣就發揮作用了。

尚高樂小班制課堂


產爺:尚高樂會怎麼去幫助學生設立目標呢?出國?高考?


董繼宇:我們更尊重孩子和家長的選擇,尊重孩子的個性。高考也好,出國也罷,都有利有弊,中國的教育制度也在逐漸改變,國外也在學習我們中國教育做得好的地方。


尚高樂設置了法語、德語課,幫助孩子了解國外的文化,在開闊眼界的同時,也給孩子和家長提供了多項選擇。


產爺:教育的家校統一,在很多公立小學演變成了家長輔導做作業、檢查作業,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尚高樂需要家長配合學校做什麼?


董繼宇:我覺得家校統一有個「度」的問題。在小學低齡段,我們建議家長做一些陪伴,因為小學特別是一二年級,是孩子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有人監督、有人幫助。但是它有個度,作業全讓家長來批改,那肯定就不對。


在尚高樂我們唯一要求家長的是每天陪孩子讀半小時的繪本,一定要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偶爾也會有一些尤克里里打卡、英語打卡之類的,但不是每天。


學習尤克里里在尚高樂是必修課


產爺:小班化教學對學生人數會有限制,我們怎麼篩選呢?


董繼宇:尚高樂不會去篩選孩子。每一個孩子都不應該被放棄。目前來說,尚高樂報名是先到先得,未來如果需求太大的話,我們會考慮和家長進行面對面交流,了解家庭教育情況。


教育是學校和家庭雙方的事,甚至可能學校教育只占30%,家庭占70%。家長和我們的教育思想契合,就能更有效的教育好孩子。


產爺:尚高樂的長遠規劃是什麼?以及面臨的難點?


董繼宇:目前計劃5年之內,在成都辦1所小學,2所幼兒園,5個培訓點。現在我們還不想談太遠的理想和目標,先把5年目標做好再說吧。


難點的話,師資是讓我很頭疼的一件事,想要保證教師團隊的質量,就一定要有好的老師。而我們認可的很多好老師更願意留在體制內的學校,吸引更多優秀老師加盟,是我們當下要儘快解決的問題。


尚高樂教育教師合照


產爺:我們一直在說好老師,你認為的好老師什麼樣?


董繼宇:陶行知說:我們必得變成小孩,才配做小孩的先生。好老師首先自己就得是個「孩子」。在孩子的世界裡,孩子有他們的邏輯、視角,如果老師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是很難和孩子對話。


所以,尚高樂的老師需要做到和孩子「在一起」,蹲下身和孩子交流、擁抱孩子、和孩子玩耍,都是最基礎的,更多的應該是對孩子全身心的尊重和愛護。


其次,好老師一定要由內而外透露著陽光、親和的感覺,這個不好言說,但是我能感受到。特別是對於低齡段的孩子,親和力強的老師更容易和孩子親近。


尚高樂老師和孩子們的互動


採訪後記


採訪董繼宇,大多數時候,我感覺自己像個聽故事的人,聽他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故事。比如他認為一個好的校長應該記住所有孩子的名字,比如他每天早上在學校大門口迎接學生的故事。


關於尚高樂教育集團本身的規劃和目標,他反而說得很少,我姑且將其稱為「無目的」教育。身邊發生著太多為了追求高分、名校的教育故事,尚高樂這種沒有參雜其他功利的因素,單純地以快樂、能力、習慣為目標的學前教育方式,反倒令人感動,也深受一些教育理念超前的家長認可。


當然,對於這種教育的結果,我們也很好奇:孩子們真能像董繼宇說的那樣嗎?在尚高樂的官微里有一些答案:



其實,在採訪的過程中,產爺腦子裡一直有一個名字往外冒——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在《窗邊的小豆豆》中記錄的巴學園校長小林:為人親和,耐心聽學生「囉嗦」,鼓勵孩子大膽創新、不怕跌倒,把午飯叫做「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常常對學生說「你真是個好孩子」……


小林校長就是日本最受歡迎的教育家小林宗作。正因為這種相似的感覺,我十分好奇董繼宇的教育思想來源,他的回答也讓我十分吃驚:沒有刻意地學習,我就是覺得應該這麼做。


或許,就好像他當初遵循內心走上教育這條路一樣,一切都是油然而生,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們聽過很多偉大的人物故事,也見過不少普通人平凡的堅持。好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對於一件自己熱愛的事情堅持下去的熱情和動力也是相通的。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像董繼宇這樣的普通人,在默默堅持自己所熱愛的,這就是平凡中的偉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ExKbG8BMH2_cNUgShHY.html














成都動漫夢

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