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鎮蘇州張家港|恬莊古鎮,江南恬靜地,靜美石板街

2020-03-23   古村記

江蘇蘇州,張家港,恬莊古鎮。

這裡的時光,演繹著江南水鄉的溫婉,訴說著江南水鄉的浪漫。

一個寧靜的古鎮,沒有過分的商業氣息,沒有摩肩接踵的人潮,有的只是靜謐的水鄉,古鎮用柔情、古樸、煙火氣吸引著遊人。

恬莊古鎮舊稱「田莊」,後來覺得名字太普通,便將「田」字改為了「恬」,也點出了恬莊古鎮的特點:恬靜之美。

相傳唐宋興盛之極的河陽古鎮,在宋末元初突遭兵戮,數千間房屋毀於戰火。古鎮鎮民看中河陽山東麓約二公里外一條叫「奚浦塘」的小溪,舉族遷徒至小溪兩岸定居,於是便有了恬莊古鎮。


恬莊古鎮誕生於明朝,清代中期在楊岱等人的經營下,恬莊迅速崛起。在全盛時期,有典當鋪、銀樓、布莊、染坊等大商號,義塾、義莊、善局、更樓、碼頭倉庫等公益設施、機構齊全,曾經有「銀恬莊」之譽。


舊時的恬莊街道,在虞西地區比較完善,一是街道較多,主街5條,其中4條設有店鋪;二是有四條半街面均為花崗石大石板鋪設,在蘇州地區眾多的古鎮中只此一家;三是南街中間下有玉帶河,與街面成十字走向,連接奚浦塘與三丈浦。只是如今這些特點都已消失。

恬莊古鎮保存著完整的明清歷史建築群和歷史街巷,走進恬莊,便是那古時寧靜的流水人家,石橋亭廊,恬靜而閒適。


恬莊古鎮戶戶依橋而築,家家枕水而居。踏著小巷青石走進這裡,仿佛走入明清時期的古畫之中。這裡柔情、古樸和充滿人間煙火氣,而且沒有過多的商業味,讓無數人留戀不已。


恬莊古鎮既充滿著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靈氣,又洋溢著江南水鄉詩畫一般的神韻,文化與自然風光和諧統一,而就是這樣一個古鎮卻並沒有多少遊客,反而少了商業味道,更顯古鎮應該有的淳樸。

恬靜,就是恬莊古鎮最大的特色,清晨走入古鎮,來往兩三人,存在在這個古鎮的,更多的還是生活氣息。

深入古鎮北街,第一個便能看到碑苑,裡面羅列了許多古代名家歌詠蘇州的詩篇,鐫刻為碑列於碑苑。


古鎮雖不大卻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特別是楊家連續六代共16人登科中舉。其中最有名的當數清代順治年間狀元孫承恩、咸豐年間榜眼楊泗孫、道光年間舉人楊沂孫、清代名士楊元豐以及他皆成功名的四個兒子。


榜眼府是恬莊古鎮中最有歷史文化氣息的地方了。硬山式磚木結構,是在清代初期建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如今的榜眼府是五進式府邸,青石鼓墩,抬梁結構,重檐方檐,正桁上鍍金重彩花繪。


榜眼府屬楊氏住宅,楊家依靠苦讀經書,登科中舉,官運亨通。楊岱,是乾隆年間的富翁,著名的孝子,出資拓建恬莊,建造了榜眼府,曾經命名為中宅,後來楊岱的曾孫,楊泗孫在咸豐年間考中榜眼,登第後,奉命入職南書房,為皇家子弟講學,深得朝廷器重,後回鄉重修中宅,改名為榜眼府。


古鎮的北街,全長280米,由481塊青石板鋪設而成,走在青石板上,仿佛走出了年代感。



街道兩旁的建築大多保留了清代民國時期的風貌,依稀還有著文化大革命留下來的印記,舊時的恬莊北街有小弄堂,大弄堂、還有長弄堂,十分繁華。現在的北街更多的是遠離塵囂的那種世外桃源之感。


恬莊有很多特產,其中之一就是豆腐,做豆腐的工藝傳承了一代又一代,一直都是純手工製作,味道獨特。來訪時值得一品。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