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救市」聲四起。
就在昨天,湖南衡陽的「救市17條」 火線出爐,無論新房二手房均補貼契稅1%,車位補貼1000元/個、本科買房補貼5萬元……托市力度之大,可謂「拳拳到肉」,毫無虛招。
這也是本輪調控中,首次出現「無差別補貼」。此前,類似財政補貼總要包裝一下,設置一定門檻,比如「僅限高端人才可享」。像衡陽這麼直白的,真的已許久未見。
加上此前的無錫、西安、上海、嘉興、寧波、杭州等,多城密集發出房地產相關文件,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看吧,夜壺又要端出來了。
或許,其中某些文件還算不上「救市」,尤其是滬杭等城市,最多僅涉及「開發商可延遲交付土地款」。但別忘了,風起於青萍之末。
誰也不能保證,眼下的和風徐徐,會不會演變成一場龍捲風。
不妨開個腦洞:萬一疫情結束後樓市真的不振,杭州還有哪些大招能用?
我們都知道,房地產調控手段主要依靠「四大金剛」:限購、限貸、限價、限售。在「房住不炒」背景下,大機率不會全面解除。
但在「因城施策」的授權下,仍有一定的自主騰挪空間。我們大可拋開「該不該救市」的價值判斷,在這片空間裡作一番天馬行空的沙盤推演:杭州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鑑?
經驗一
一區一策,定向放寬限購
借鑑指數:
去年開始,「放寬人才落戶」成了城市戰爭的標配,也客觀上撬動了原本牢不可破的限購。
個別城市甚至直接為「人才」豁免限購。比如佛山規定本科以上工作者,首套房不受戶籍、個稅、社保限制。
杭州執行的「大專可憑工作社保落戶」,雖然設置了門檻,但在全國城市中並不算高,目前來看也很難再有下探空間。有一定可能性的方案,或許是為個別行政區域定向鬆綁,再造一個臨安。
其實,「一區一策」目前已有兩個現成模板。
去年底,廣州的南沙、花都、黃埔三區就先後出台與佛山相似的政策,一定學歷以上的工作者買房可不受戶籍限制。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去年11月也出台規定,對符合一定條件的非本市戶籍人才,購房資格由居民家庭調整為個人,可購買新片區普通商品房一套。
不過,無論廣州模式還是上海模式,都直接改寫限購政策。相比放寬落戶「曲線救國」的方式,太過惹眼。就像諸葛亮交給趙雲的錦囊,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打開。
不過,杭州仍有一個機會,那就是此前盛傳的行政區劃調整。
若此舉成真,誕生類似上海自貿區這樣需大量引入人才的行政區域,那麼順水推舟,放寬限購就顯得理直氣壯了。
經驗二
銀行推房貸利率優惠
借鑑指數:
貨幣寬鬆,大機率是今年的主旋律。
雖然樓市限貸鬆綁幾無可能,但降低房貸利率成本,可操作性很高。不僅能直接降低置業負擔,也能提振市場信心。
春節前,杭州首套房貸利率錨定在5.4%,二套5.6%。以LPR新規前4.9%的基準利率來算,相當於上浮10%和15%。從歷史來看,處於相對高位。
要知道2008年救市時,首套房貸利率最低可達基準的7折。2015年去庫存時,杭州首套房貸利率85折也屢見不鮮。
杭州的房貸利率,還有彈性空間。
經驗三
公積金放寬
借鑑指數:
因自帶剛需屬性,政治很正確,所以公積金歷來是杭州救市陣容中的大前鋒。
2008年杭州「二十四條」救市時,將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由50萬元提高到60萬元,並且將貸款最長期限由男60歲、女55歲調整為男65歲、女60歲。
2014年的「杭八條」規定,結清房貸後購買二套房,公積金貸款可按首套房執行。
目前,杭州要申請公積金貸款,需連續繳存6個月(含)以上。職工個人最高可貸額度為50萬,夫妻最高100萬。
降低申請門檻,提高最高額度,放寬首套標準,都是杭州公積金可用的選項。藥效不錯,副作用也小,是居家旅行必備良藥。
經驗四
稅費補貼
借鑑指數:
相當於直接給購房者發補貼紅包,按常理應是小機率事件。
但目前,減稅降費在各行業的呼聲都很高,在樓市小幅度實行也並非絕無可能。昨天衡陽救市政策中,最關鍵的一條也是「契稅補貼」。
在杭州歷史上,2008年的「二十四條」是力度最猛的一次。杭州對主城區購房者的契稅、印花稅地方體制分成部分,給予全額補貼。二手房交易的各種稅收(含營業稅、個稅等),也照此執行。
有人做過測算,一套總價100萬的二手房,買賣雙方可以省下近6萬稅費。當然,現在天上肯定不會掉這麼大的餡餅了。
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啊!
經驗五
限價「拉高限低」
借鑑指數:
還記得去年開年的「沁園調價」事件嗎?
因限價直接上調4500元/㎡,沁園讓原本溫吞的杭州樓市,直接彈射進入「小陽春」模式。
目前,限價仍是一張可以直接調動市場情緒的一張王牌。像沁園這樣的「拉高」,可以抬升市場對房價的信心。
嚴格的「限低」,製造一些「倒掛盤」,則能吸引購房者入場,有助於保持市場整體的活躍性。
總之,樓市最怕空氣突然安靜。此前杭州的「獨立行情」,限價功不可沒。
在樓市,價格永遠是最直擊靈魂的春藥。
經驗六
土地市場出台各種政策
借鑑指數:
其實,土地市場一直是杭州進行調控的主戰場之一。
從設置溢價上限、現房銷售,到「雙限」等政策,杭州的調控一直很頻繁,手段也更多樣靈活。
像這幾天包括杭州等各城市的「延遲交付土地款」,也可歸於此類。在2014年的淡市,蕭山區曾允許土地競買保證金上限不超過1000萬,以吸引更多開發商報名競拍。
2015年「去庫存」時,浙江曾要求住宅消化周期超2年的城市,暫停供地。
所以一旦土地市場遇冷,應對策略也不少,比如降低開發商成本、減少土地限制(像不用配建公租房)、調整供應量等。
不過目前,杭州土地市場並沒有轉冷跡象。鼠年的首場土拍仍然很火,出現了13%的自持。
開發商用真金白銀,為2020年的杭州樓市投了一張信任票。
結語
是的,儘管被疫情的烏雲籠罩,但杭州仍值得被看好。
原因可以列出很多,比如它在這次疫情中,展現出的開放包容和治理能力。比如作為「網際網路之城」,它所遭受的經濟創傷可能更可控。還有2022年的亞運紅利,目前仍在源源不斷地兌現。
就在前天,杭州官宣人口正式突破1000萬,僅2019年就新增常住人口55.4萬。要知道中國的一個縣,平均人口也就50萬。相當於一年有一個縣的人口遷入杭州!
這座城市的基本面,並未動搖。
回到杭州樓市,就像我們前天稿子裡判斷的,它很可能會平穩度過這段特殊時期,成為中國房地產的「豬堅強」。
也就是說,杭州可能根本沒有「救市」的需要。
不過,這也不意味著上面的經驗無一可用。正如前文所言,杭州「獨立行情」的幕後,其實早已有這些「經驗」的身影。
「牛市」和「救市」,並非硬幣的兩面。
2020年,我們會見證幾條經驗落地?一切還是未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樓市的調控,不會比現在更嚴厲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co7UHAB3uTiws8KO-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