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偷拍照」引唏噓:享受自己的平庸,才是真正的勇敢

2019-08-26     桌子的生活觀

1

最近,胡歌一段被偷拍打瞌睡的視頻在網上火了。

有人說他這是中年犯困,並且幫他配上中年犯困的表情包,評論區一片歡樂。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可能胡歌還是演仙劍奇俠的白衣飄飄的少年。




可是他們沒有想到,現在的胡歌早已快奔向四十歲了,要說是中年犯困,也完全可以說得過去。

他在自己的微博上發了很多張「自黑」的照片。






還有在電影裡面,飾演一個邋遢頹廢的中年男人。




我覺得胡歌是一個特別隨性和真實的人,中年頹廢的一面,他也毫無保留地向外人展示。

人到中年,變得平凡和普通,變得庸俗和油膩,變得滿身都是煙火氣,可是這不是人生的必然趨勢麼?

前幾天,朴樹在參加節目,晚上12點,節目錄到一半,他突然站起來說:

「那個……我歲數大了,該回家睡覺了。」




節目嘉賓和觀眾們都一臉驚愕。

很多人說他任性,真性情,也有人說他炒作,可是他們忘了,現在的朴樹已經46歲了,他或許是真的熬不住了,要回家睡覺。

之前有一次和朋友聊天,問到,你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變成中年人了?

大家都對一個答案深表認同:

以前熬一個通宵,身體還像打了雞血一樣,非常亢奮,白天完全不用睡覺,而現在完全不行了,別說熬通宵,就算晚一點睡覺,第二天就像焉了的茄子,無精打采。


記得有一次朴樹唱《送別》的時候,當他唱到「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這一句,突然一下子情緒崩潰。

先是聲音變得哽咽,然後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最後他轉過身去,掩面大哭。



他說:「有的時候覺得生活就像煉獄一樣,特別難熬……」

他經歷過最好朋友的離開,經歷過中年婚姻危機,經歷過生活的反覆碾壓和灼燒,在他這個年紀,對於自己的滄桑和平庸感覺特別無力。

2016年8月,消失了快十年的朴樹,突然去北京衛視《跨界歌王》,支持人問他,「為什麼願意來幫唱?」

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實話,我這一段(時間),真的需要錢。」




終於,我們當年心中唱著《生如夏花》,像白月光一樣的男孩,也變成了一個「討生活」的中年男人。

我們終將變得平庸,這是我們這一代人年歲疊加之後發出的最大感慨。

小時候,我們常常自命不凡,覺得自己不一樣。

可是長大了,接觸多了,才越覺得自己不過是普羅大眾中為了生活為奔波的一個平凡人。




一腔熱血撒完了,滿腦袋的夢想都忘了,一步一步接受社會的洗禮,最後也變成了自己當年最討厭的普通人。

2


我曾經很認真很狂熱地喜歡過鄭鈞,在我的青春期里,擺滿了他的海報和CD。

前段時間,他在《脫口秀大會》上突然說了一句:「我一玩搖滾的,每天騎著電動車去接孩子。我打心眼裡覺得……特別方便。」




台下的觀眾,一片哄然大笑。

那一刻,我忽然感覺自己的整個青春都蒙上了厚厚的一層灰塵,感覺是那麼遙遠,那麼陌生。


當年那個玩搖滾的男人,也會穿著最平常的衣服,騎上電動車,穿過熙熙攘攘的大街,在一堆的家長中等待自己的孩子。

當年那個愛聽搖滾的男孩,也會為了房租,為了工作發愁,在生活的打磨中,變成了眾多上班族其中的一員。

終於,我們一起都變成了那一個最平庸的人。

村上春樹有句話寫的很好:「我們只是落向廣袤大地的眾多雨滴中那無名的一滴。」

曾經帥氣瀟洒的竇唯,被記者拍到他也不過是一個禿頭、擠地鐵、開電動車的一個中年男人。





曾經苗條性感、能量爆棚的天后張惠妹,最終也不過是一個被肥胖困擾的中年女人。





就算是萬千少女心裡有著一副俊俏臉龐的阿信,也難以避免中年的臃腫和滄桑。




當年瘋狂喜歡過的韓國歐巴,也最終會變成我們在街邊轉瞬就忘的普通大叔。





在知乎上有人問:我們是怎樣一步步地走向平庸的?

最高贊的答案是這樣的:

因為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維持上:一日三餐,交水電費,房租,去超市採購食物,不知不覺,下班時間就沒有了;再不知不覺,雙休日就也沒有了。

然後隨著年紀的增長,需要我們維持的事物會越來越多:事業、伴侶、孩子、父母……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終將變得平庸,一個十幾歲的青少年無需去維持什麼,因為有父母撐起了保護傘,所以他得以把大部分的時間精力放在學習新鮮事物上。

而一個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外有公事內有家務,他根本沒得選擇。




3

前段時間幾個大學同學策劃聚會,好多年沒見,終於有機會可以好好聊聊這些年彼此的經歷和改變。

見面一看,發現很多人的變化都很大。

當年瘦弱帥氣的小子,變成大腹便便的中年大叔,當年骨感美麗的校園女神,變成了臃腫肥胖的菜場大媽。




當年一個個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的青年人,好像是天之驕子,可是最後不過是路邊街頭巷尾的中年人模樣。

去KTV唱歌的時候,我們同寢室的幾個同學不約而同地點了筷子兄弟的《老男孩》,當唱到:

生活像一把無情的刻刀,改變了我們的模樣

忽然之間,我鼻子一酸,感覺眼眶有點濕潤。

當年的青春,當年的夢想,都隨著河流奔騰而下,一去不復回,只剩下麻木的我們變成了碌碌無為的中年人。

去聚會之前,我以為我們可以聊很多,可是最終演變成你吼你家的熊孩子不聽話,我哄我家襁褓里的孩子不要哭。

匆匆相聚之後,沒聊什麼,就不得不揮手告別。

我感覺無比傷感,想要說什麼,卻好像有什麼哽在喉嚨裡面。

很多東西就是這樣,你越想抓住,它越抓不住,最後只能變成沙,悄悄在你的指縫間流走。

中年的平庸無法改變,就像我們無法改變潮水的方向。

所以,與其反抗和掙脫,還不如好好享受當下這一切。




記得以前看《蠟筆小新》的時候,許多人被蠟筆小新逗得捧腹大笑,可是我唯獨對小新的爸爸野原廣志感觸頗深。

全家都靠他一個人賺錢,家裡買了房子和車子之後,需要還32年的房貸和36期的車貸。

他一個人養活一個妻子,一兒一女和一條狗。

他每天會為了加班而苦惱,但生活只要稍微變得寬鬆,他就樂得開懷大笑。



他還是會學著去享受生活,他人生中最開心的時刻,就是每天下班回家,喝一杯冰鎮的啤酒,有點苦味的那種,倒出來能夠冒出好多氣泡。

他很愛自己的妻子,愛自己的孩子和狗狗。

他就是最普通、最平庸的那一個,可是卻在我看來,他是最可愛的那一個。

生活滿目瘡痍,我們終將變得平庸,可依然有人在用力愛著這個世界。

很喜歡一部叫《入殮師》的電影,男主角夢想是成為一個著名大提琴手,為此背上債務購買了昂貴的大提琴。

可是樂團解散,男主被辭退,他不得不和妻子搬回村屋過著清貧落魄的生活,當上了一名普通的入殮師。

那一雙昂貴的手,是用來拉大提琴的,怎麼能夠去碰死人呢?他一個音樂家,怎麼能甘願自己變成一個凡夫俗子呢?

他內心反覆煎熬和對生死的逐漸看淡之後,最終選擇了和自身的平庸和解。

接受自己平庸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

後來,他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入殮師,每送走一個故人之後,都會拉上一曲大提琴。




河風拂過遠山,大提琴渾厚悠揚的樂聲緩緩流泄在鋪滿鵝卵石的堤岸上,淌過入殮師虔誠的雙手,淌過逝者安詳的面容和生者紅著的眼睛。

最後,他們終於學會了接納這一切,也學會了去享受這一切。

我們這一生,終將要和自己的平凡和庸俗和解。

看《王小波黃金時代》的時候,有一段話特別有感觸: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 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當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所謂人生,無非是一個不斷喪失的過程。

真正的勇敢是什麼?

不是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不去做什麼,而是即使被生活按著摩擦,也要努力從塵埃里開花。

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NWszWwBJleJMoPMMhH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