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問答選編:
- 為什麼人生就像一杯苦酒?
- 有時候真心換不來真心,這是為什麼?
- 對喜歡的人的付出應該期待回報嗎?為什麼?
- 世界上最欠打的人是誰?
- 一個人失去了理想會怎麼樣?
為什麼人生就像一杯苦酒?
人生之所以會像一杯苦酒,是因為人的慾望總是比自己的能力來的要早一些,上下求索,卻又求而不得。當我們還配不上完美的愛情時,我們卻在深深的渴望愛情;當我們的能力無法支撐起野心的時候,我們卻又急功近利的想要達成。
這些慾望,本是我們提升自我的源動力;但要提升自己,就必然需要突破自己,將自己曾經的極限給打破。要打破這些極限,自然就會經歷痛苦,甚至是三觀的毀滅與重建。我們之所以常常處於痛苦之中,是因為我們不論是實現了此前的慾望,還是放下了此前的慾望,我們都會對當下的自己仍然有高於能力的新期望。這種在慾望和能力之間永存的差距,會讓我們處於撕裂和掙扎之中。
從人的成長本質而言,我們永遠是「感性先行,理性滯後」的。要想不覺痛苦,就需要用理性來平和感性,或像先賢宗教那般採用束縛的方式,壓制自己的感性;又或者提升自己的理性,來追趕感性。比如用一生的視角來觀察整個感性的波動,如此一來,一時的感性波動,就會顯得相對渺小一些。我寫過一些文章,如「餘生七十年」,「道理是全人類的,感性才是你自己的」,都對這些有一定程度的解讀。
每一段痛苦都有一定的有效期,這個有效期通常不會超過三年。所以想要解決這些痛苦,最起碼要能把三年內的人生走向,都預測一下。讓自己知道接下來三年內,可以將這些慾望實現到什麼程度,如此,人生會漸漸的不再苦。而當我們越來越能調控人生滯後,你的人生就會變得越來越主動,最終:苦盡甘來。
有時候真心換不來真心,這是為什麼?
真心沒有換來真心,必然是各有各的藉口。就像幸福的模樣總是相似的,痛苦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真心一時,換不到真心,很正常,畢竟你也不知道對方經歷過什麼,才變得不容易把真心託付;套路,也有可能換得一時真心,畢竟很多人的真心就是容易拿出。人的階段和經歷,把每個人打造成了不同的樣子。
每一次「失敗」都有不同的原因,但本質上來說,無非就是對每個人而言,你要換取真心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並不相同。更有的人,因為過往的經歷,已經把真心給磨損到不再占據主要地位了,即使換到了,也不會因此而影響他的人生軌跡,或許他待你是真心,但並不會把這份真心看的不可或缺。沒有換到真心,去問為什麼,無非就是換個「值與不值」的心理答案,希望塵埃落定,說服自己,然後繼續前行。
只能希望,當你沒能換到真心的時候,別變成你討厭的人的那種模樣。畢竟,真正能換到永恆的真心的,還是必須真心以待才行。真正明白自己能夠得到什麼,才會讓自己一直堅持,明白自己該做什麼,而不被外界的假象所擾動。簡單一句話,就算弄不清為什麼,也還是要真心以待,學會攜帶混亂前行。
對喜歡的人的付出應該期待回報嗎?為什麼?
沒有該與不該,關鍵看你的內心,能支撐你做到還是做不到。人這一輩子,對於「追求是否需要得到回報」的感知,是很不一樣的,大概分為三個階段。
有的人會告訴你,應該;有的人又會告訴你,不應該;而我想對你說的是,希望你尊重自己的階段,不刻意扭曲內心和行為。如果她不適合你,或者還需要很長時間成長至「在乎你的模樣」的話,那麼你,能做些什麼來幫助她成長呢?
剛開始,我們喜歡一個人,就是希望得到對方回應的,也更容易心急。可這是我們付出一切行為的源動力,不需要刻意壓制這個本能慾望。我們期望得到回報,但或許我們的愛再深、再久一些,比如五六年後?或許就會告訴自己,不應該在意回報。有的時候,得到了就變成了「不過如此」,反而更懷念當初為她拚命付出的那個自己。
很多愛情理念都會告訴你:愛就是付出,不求回報的。理是這麼個理,但這些並不適合你。你內心的感情上是無法說服自己的。所以,你還是會在意,會渴望得到回報,得不到還可能會折磨自己。這也是第二個階段,在該與不該間猶豫,遲疑。
真正的回報,是基於對方心甘情願,而主動給你的。這種回報是對等的,但或許對方心裡,並沒有你,至少「此刻沒有你」是一個事實。說「應該」又如何?不應該又如何?根本改變不了她,而只能給你自己一個束縛,一時心安。
站在理解你的角度,那便應該求回報;站在成熟愛情的立場上,並不會這麼想。你愛的是她的什麼?而她又該如何待你才算回報?成熟的愛情,是在你內心深處,有著源源不斷的動力,屆時你自己便會無所謂回不回報,只會沉浸在愛她之中……
世界上最欠打的人是誰?
暴力不能完美地解決問題,更不能用什麼地圖炮、人種炮、嘴炮去樹立難以化解的世代仇恨。最欠打的,或許就是這些掀起仇恨、對立和紛爭,卻又無力掌控局面,把所有人都送入了險境的人。損人而不利己,將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民族、祖國拖入動亂的泥潭。
每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對於每個人而言,最應該鞭策(打)的人,就應該是自己。自己的懶惰、妥協、不能自控情緒等,都是需要與自己為敵,每天自我打磨的。自己強了,則基於自己的愛情、家庭、事業,都會強大。每個人都強大了,那麼由這些人所組建的愛情、集體組織,國家等,自然也會能應對來自於自然、天地、萬物、所有生靈所帶來的衝擊。當你最強大了,世界就不存在欠打的人了,因為那時將沒人有能力在你的面前作妖。
無視了自我,那麼世界上最欠打的人就太多了。今天可能是你的鄰居,明天可能是一條狗,後天可能是一個根本和你無關的人。究竟誰最欠打,不過是你自己一時的情緒失控而已。
世界上不存在最欠打的人,如果真的存在,早就被打死了。而那些心中即沒有度量,也沒有能力支撐的人,才會動不動要打要殺的。能打而不打,是一種更高的行為境界,需要各種能力來綜合支撐的,比如:以仁德征服天下人,以愛讓天下人歸心。
一個人失去了理想會怎麼樣?
理想是人生的一個方向,而且是要調動你全部的能力才能實現的人生方向。失去了理想,首先,人生動力會有所不足,連理想都失去的人,基本上沒有什麼是絕對無法放棄的;其次,人生價值的上限下降,已經不能拼盡全力,所做之事價值自然很難拔高自己存在的意義;之後,人生盡頭會有遺憾,畢竟這一生都沒有全力拚搏過一次;最後,活著會輕鬆一些。
理想往往是高於現實的,是可以貫穿人的一生的,而失去了理想,那麼人生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再次確定一下方向,很容易迷失。理想需要一生的精力,去尋找方法、資源,團結一切見到的人,找到解決每個前往理想路上的問題。註定需要儘可能地學習,積澱……耐心等,需要一切我們欣賞的那些人生品性的支撐,不存在捷徑,要一點一滴打造。
理想最忌諱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有些理想確實可能耗盡一生精力都有點難以達成,但如果你足夠的拼,那麼你很有可能會感動一部分後人,讓他們願意承繼你的理想。
理想是不能失去的,否則人生就等於提前終結;也不必太多糾結理想太難實現,餘生漫長,正好夠用;或者後人會延續你的靈魂。此生,你需要的是弄清楚,實現理想需要什麼,然後就去尋找……堅持,一直梳理下去……終是能將現實前往理想的路給一絲絲地開創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