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集9.2,國風大片霸屏B站,信不信一分鐘讓你入坑...

2019-08-30     烏鴉電影

這是一部神奇的動畫片,畫風粗糙,基本沒有情節,主角是男是女都搞不清…

每集雖然號稱3-5分鐘,主題曲片尾曲就得耗掉1分鐘,全部刷完,也就一頓飯工夫…

前後兩季,卻在B站拿下可怕的9.8、9.7分,豆瓣評分也高達9.0、8.9。

而且這動畫大小通吃,從學生到上班族紛紛淪陷,還有不少人自稱媽媽粉、爸爸粉,彈幕堪稱大型認親現場。

最近,它出了3集番外,一共才24分鐘,就拿下豆瓣9.2的高分:《請吃紅小豆吧!外傳 莫相忘》

紅小豆,是一種食材。

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阿雅那首歡快的《銼冰進行曲》:紅豆、大紅豆…

和你我一樣,紅小豆是一個普通上班族,每天搭地鐵去工作。

工作地點,是各種各樣的食物:紅豆冰、紅豆雪糕、抹茶紅豆卷、紅豆吐司、紅豆雜糧水晶糕、紅豆包、紅豆芋圓冰、紅豆珍珠奶茶、紅豆麻薯…

工作內容是:等待被吃掉。

紅小豆渴望被吃掉。

被吃掉,是所有食材的夢想...

對它們來說,天堂,就是人類伸過來的一個甜品勺。

它們會想盡辦法,讓自己跑到食物的最外層,這樣,被吃掉的機率大一點...

然而事與願違,第一天上班的小豆子,因為沒被吃掉,淚流成河…

有一顆薏米屢次被挖進了勺子,卻總是遭到嫌棄,被吐出來,害得它每次都要走好遠的路回家…

有時候,碰到吃甜品的人減肥,一大半的食材被剩下,它們就可以提前下班…

也有紅豆等了大半輩子,頭都禿了…

2018年,《請吃紅小豆吧!》推出第一季12集,在豆瓣得到9分;今年第二季16集上線後,1萬多人在豆瓣打出8.9分。

最近推出的外傳《莫相忘》,只有3集,也在豆瓣拿下9.2的高分。

有網友評論:清新、清奇、輕鬆,卻充滿都市人的無奈。什麼年齡什麼心態的人就會看到什麼樣的故事和感覺,讓人情不自禁嘴角上揚的作品。

紅豆冰、珍珠奶茶、抹茶紅豆卷…這些我們都嘗過,誰能想到,有人會把它們都畫進動漫里,還一本正經的給這些食材,賦予了不同的個性特徵。

比如,紅小豆的朋友,是一顆珍珠,名叫李建勛,它們是在紅豆珍珠奶茶的吸管里認識的。

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可能你也跟紅小豆一樣懵逼:憑啥一顆珍珠還有名有姓的?

有網友說,他老闆就叫李建勛,以後再也無法直視珍珠奶茶(和老闆)了。

李建勛大隻呆萌,著名事跡是在紅豆珍珠奶茶中放過屁,為了順利通過吸管被吃掉,在努力減肥…

還有一個蘆薈,名字挺洋氣,叫Anthony。

因為透明,所有人都能看出來,它早餐吃了啥。

也因為透明,Anthony總是被人無視。

去博物館參觀,檢票員看不見它,三個人去滑雪,老闆只給兩副雪橇…

為此,它總是很憂鬱:從小到大,一直沒存在感,容易被看穿,感覺什麼秘密都沒有。

缺乏自信的它並不知道,自己其實很有藝術天賦。

皮膚皺皺的枸杞,有個充滿年代感的名字:趙建國。

每次出場都手拿綠色的保溫杯,只要跳進糖水中,沒多久就能把自己泡飽滿了。

還有芋圓和芋頭…

這些小夥伴們,為了劇情需要,和紅小豆一樣,沒那麼容易被吃掉,於是只好天天膩在一起…

因為都是食材,他們的活動地點,只能是在各種各樣的甜品里。

別看地方不夠大,腦洞都挺大:

紅豆們在吐司里玩玩CS,突突突突亂放槍,對吃紅豆吐司的人來說,感覺就像吐司里放了跳跳糖。

當有人買了一個珍珠生日蛋糕時,珍珠家族難得聚在一起,索性辦了嘉年華,蛋糕上略顯「浮誇」的蠟燭,在珍珠們的眼中,就是一場盛大的煙花匯演…

紅豆包里的紅豆,也聚眾煲劇。

它們被劇情吸引,為了多看一會兒,外面的人咬一口,它們就往裡邊躲一躲,所以,人怎麼也吃不到紅豆包的餡兒。

而當劇中的「貞子」跳出電視螢幕,紅豆們嚇得四散逃開,紅豆包猝不及防地掉到地上…

值得稱道的是,這部動畫很多笑點,直戳80後、90後的集體記憶。

經常無厘頭的響起《春節序曲》《二泉映月》《貝多芬命運交響曲》《天竺少女》,甚至學校廣播體操的音樂…

隨口就唱上一段: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

香港電影里經常出現的雞公碗

周星馳電影《賭聖》中的雞公碗

周星馳電影《食神》中的雞公碗

紅小豆經常和夥伴們玩的遊戲,是cos-play、密室逃脫、「豆地主」...

紅小豆和李建勛演繹分離,致敬了《鐵達尼號》。

它們經常看的「薯片番」,是對應《山楂樹之戀》的《山楂之戀》。

它們的電影院也有「公映許可證」(龍標),片里充斥著狗血劇情,包括親兄弟長大才相認、父母和好後又出軌等等…

電影院裡也經常會遇到情侶聊天、視線被擋這樣的糟心事…

而主角紅小豆,仿佛就是我們身邊,一個二十來歲的打工仔。

它樂觀、有愛心,每天把屁股蹭得鋥亮,開開心心地投入工作。

它安慰還沒被吃掉的禿頭前輩:沒關係,希望在明天嘛。

即便摔倒了,它也不會抱怨,而是「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睡覺」。

它有句名言相當勵志:我什麼都不會,也沒什麼特點,但我是這部泡麵番的主角呢。

它很會自己找樂子,玩cos-play,扮葫蘆娃、簪花歌姬、奧特曼…

在紅豆冰里堆雪人,帶動一批同事做雪雕,大衛、斷臂維納斯、恐龍造型,都出來了…

它很臭美,喜歡拍照發朋友圈,記錄溫馨生活片段。

紅小豆的願望「被吃掉」,跟我們的也很像:渴望被人看見,渴望證明自己的價值。

以下信息部分來自:城市畫報

它的出品團隊,最初只有五個人,基本是94、95後,全部來自廣州美術學院影視動畫專業。

要知道,很多動畫專業的學生畢業後,都會選擇去遊戲公司,原因很簡單:來錢快。

沒有多少人,會去做動畫。這幾個人的選擇,顯得有點不合時宜。

剛開始,他們想一邊做原創動畫,一邊接商業單養活自己,但並不如意。

直到2018年,他們下定決心,孤注一擲地做了《請吃紅小豆吧!》。

主創朱芷儀說:我們必須得紅,如果不紅的話,就沒有以後了,我們沒有那麼多的錢去燒。

為了省錢,團隊內的成員都是身兼數職,比如身為編劇的朱芷儀,同時還是珍珠李建勛的配音,而「李建勛」這個名字,是她曾經絕交,後來又和好了的朋友的名字。

由於都是自己人配音,動畫人物的口音一開始偏「嶺南」,潮汕話、粵語、客家話…到了第二季,團隊擴大,方言品種也增加了,有了山東話、四川話、東北話、英文…

這群人,仿佛就是紅小豆和小夥伴們的真人版,為了實現夢想,每天打了雞血去工作。

在《請吃紅小豆吧!》的番外篇里,他們又打破了前兩季的固有模式,做出進一步嘗試: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

王維的《紅豆》詩、中國古典服飾、國畫畫風…

我們知道,今年暑假檔期,在影院線一片蕭條的大勢中,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挺身救市,力挽狂瀾...

目前,已經掃下46億票房,即將超越《流浪地球》成為中國硬史票房第二...

當然,《請吃紅小豆吧!》和《哪吒》沒什麼可比性,如果說,《哪吒》是魔幻史詩,你們《請吃紅小豆吧!》只能算是生活小品…

但是它們又有一個共同的標籤:中國動畫。

中國動畫的重新崛起,離不開史詩大片,也離不開生活小品,中國動畫的重新崛起,不能沒有大江大河,也少不了涓涓細流...

所以,我們愛《哪吒》,也愛《請吃小紅豆》,因為,我們發自內心的熱愛「中國動畫」。

後台回復 請吃紅小豆吧

獲得觀看連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wLm52wBJleJMoPMNPv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