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吵架就去睡覺的男人,好煩啊啊啊啊啊

2019-08-29     武志紅

01 女人最痛恨的行為之一

在路邊看到一對小情侶吵架,男孩哀求女孩別走,女孩怒目圓瞪:

「那你說啊,為什麼?」

男孩看上去和我一樣懵逼,半天憋出一句:

「我也不知道啊。」

女孩一扭頭,以最憤怒的姿勢暴走了。

你追我趕這個遊戲,大概男男女女都玩過。

發生矛盾了,女人迫切有需要溝通,想知道對方心裡的想法;而男人擺出一副我沒想法的樣子,任由你掘心三尺也掏不出一句話來。

而且他們還有一種令人費解的想法:沒有什麼是睡一覺解決不了的。(此處是真睡覺)

最驚心動魄的一幕通常緊隨其後,女人氣半死,迫切需要一場降降血壓的溝通,男的打起了呼嚕。

男人看上去從來沒有溝通的需要,這是女人最痛恨的行為之一。

他們擅長用迴避來解決衝突:跟你發生衝突時,他迴避你;狠起來他連自己都迴避——內心一衝突,直接就去睡覺。


所以男人究竟在迴避什麼?

通常我們說一個人迴避,是說他迴避:情感和感受、衝突和攻擊性,甚至還有自己的需要。

而這些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親密起來的要素。

一個迴避衝突和交流的男人,本質上是在迴避親密

所以每個迴避的丈夫,身邊的妻子都很抓狂。


02 為什麼你會選迴避的丈夫過一生?

曾有很多文章談到關於男人的「迴避」,所以今天我們主要談談,和這些男人生活在一起、且對他們的迴避深惡痛絕的女人。

我們對待迴避型丈夫的思路通常有兩種:

一、他應該改變;

二、作為妻子,我來學一些溝通方面的技巧,也許能打開他的心。


但這兩種方法可操作性都不強。

因為,一個迴避型的人通常內在自帶一套穩定運作的系統,他們內心無比和諧,氣死的往往是和那些他們朝夕相處的女人。

所以他們不大可能會主動去心理諮詢,也不大可能因妻子漂亮的溝通技巧,就突然變得不再迴避。

要命的是,一個迴避型的丈夫,常常會搭配一個渴望情感交流的妻子。

丈夫改變不了,妻子受不了,最後妻子只能去做心理諮詢。


一般諮詢師大概思路會是這樣——首先是一個靈魂發問:你為什麼選迴避的丈夫過一生?

你渴望有靈魂溝通的伴侶,那就找一個粘人的話嘮男,道路千萬條,為什麼你選了條死胡同?

通常妻子們會有這樣幾種回答:

一、我隨便找了個人逃離原生家庭;

二、戀愛時他並不迴避;

三、他有其他優點。


的確有很多人當初是隨便找人組合家庭,目的是擺脫父母。

呃……怎麼說呢,至少我們最初的目的達到了,也不算虧對吧?

至於第二點,戀愛的時候,誰迴避誰傻。

談戀愛是人一生中最融合的時候,連談戀愛都不肯融合的男人,莫不是傻子?

而且,有些迴避男並非不能和人親密,他們很別致的,他們是不能與人:持續地、高頻地親密。

再別致一些就是,不能與人親密到欲罷不能的程度。

一旦感到開始持續、高頻、欲罷不能,他就開始迴避。

所以啊姑娘,戀愛的時候他是真不迴避,結婚後他也是真迴避。


那有人會感到好奇,為什麼?為什麼我老公不能與我親密到一定程度?

這背後的動力比較複雜,簡單說來:你老公如果感受到了你對他很重要,他潛意識會覺得很不安全

所以他通過迴避讓你們之間遠一點。

這樣他既可以與你繼續婚姻,又不用怕一些他潛意識裡寄幾也搞不明白的東西。

所以簡單理解,有時候男人迴避,只是因為他們想風平浪靜地繼續和你過日子罷了。

03 男人的迴避還有一個鍋,是女人的


我有來訪者在諮詢到一定程度會主動背鍋:我承認我老公一開始不迴避,是我後來把他搞迴避的。

我們的確很難意識到,我們在通過某些互動,讓老公變得越來越迴避。

儘管我們似乎很渴望與他們更親密。

很多妻子問題就在於:她想要的親密,是不健康的。

有些妻子定義的親密為:你無條件愛我,滿足我,並隨時向我袒露你的內心,不得對我有任何拒絕和隱瞞。

她的需要,是一種要什麼就有什麼的自戀滿足。

在這種方式下,真是誰玩誰死。

這種程度的要求,只會讓一個有正常獨立需要的男人透不過氣。

剛開始他會去滿足你,時間長了他玩兒不動了,既然反正我怎麼做也達不到你的要求,我啥都不幹了。

這種「假親密」,不是兩個成年人之間的健康親密。

它會推走別人,讓別人不敢與你靠近。

追根溯源,是小時候沒能成功依賴上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從未獲得與另一個人充分融合的滿足。

或與父母中的一方過分融合,以至於固著下來,照搬到夫妻關係中。

還有一種這麼玩兒:我拚命作,拚命問你索取。

潛意識的模式是——只有在我的狂轟濫炸下活下來的男人,才是真的與我親密。

以前我們村有個小孩也這麼玩兒,後來他的腿被打斷了。

不過這兩種方式下,還真有男人活下來的。

有些男人就是與你匹配,陪你玩一輩子這樣的遊戲。

我覺得這可真是幸運啊。

但大部分人沒這麼走運。

04 女人的第二個鍋

另外還有什麼方法,讓一個本來不迴避的男人變得迴避呢?

我先給你講一個故事:

有個女人總覺得自己家裡有鬼,她擺放的東西總是莫名被移動,半夜還經常出現奇怪的響聲。

她去請一位驅鬼大師來家裡看看,大師看到她搖搖頭說,你先低頭看看寄幾的腳,她低頭一看,原來她自己才是鬼。

你就當聽一個鬼故事聽我說:其實真正迴避親密的,是女人自己!


我曾問過一個諮詢了好多次的來訪者: 如果你的丈夫突然變得與你親密無間,你感覺如何?

如果是剛開始諮詢,來訪者一般會帶來讓你窒息的答案:我會張燈結彩,敲鑼打鼓。

但記住!這個來訪者是諮詢了好多次,很多防禦都已經被看到了。

這時她低頭想了一會兒說:我會開心一陣子,然後可能就會開始不耐煩。

文中我們曾提到這樣的妻子,看上去是要親密,但其實各種作,最終讓丈夫開始迴避自己。

她們本質上,其實也是迴避親密的。

因為她們試圖製造出來的「親密」,是假的。

與其說是親密,不如說是控制。

為什麼???

她們根本不敢與人過分親密。


原因有三:

1. 一旦我需要你,你就可以控制我;


一旦我們的需要掌握在別人手上,這個人就會牽動我們的喜怒哀樂。

被他滿足,我們感到快樂;他無法滿足時,我們會不可避免感到失望難過。

我經常反覆試探,發現他的確不太可能一直滿足我的需要。

於是我認定這個男人不會與我太親密,先下手為強放棄了與他親密的願望,並把不想親密的鍋,甩給他。

此處如何理解?

我舉個相反的例子。

我有一位親密關係非常健康的朋友,人稱小鋼炮。

她找了一位迴避型的老公,一番操作之下,老公不再迴避,與她親密無間,讓我目瞪狗呆。

她的操作是這樣:不論丈夫能否滿足她的願望,她都持續溫柔地要,不怕受傷。

丈夫迴避時,她允許他迴避,丈夫來與她親密時,她提供的是兩個人呆在一起時,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溫暖。

這是真心想要親密的女人,她要的親密中,無有恐懼。


2. 一旦我與你親密,我就害怕失去你;


「失去感,被拋棄感,是親密後最撕裂的痛苦。因為曾與人親密,但那個人不知何故消失了,連帶著他的愛也一併帶走。這個人是父是母,是重要的人,是曾經親密的人。他並沒有給我留下任何好的印象。「我一生追逐親密感,但當親密降臨,我只感到焦慮。我害怕被嫌棄,被指責,最終被拋棄。於是我製造各種衝突,讓我無法與他人真正親密起來。」

假如讓大家回憶一下,應該能記起在無數個丈夫主動親近的瞬間,我們內心是有抗拒的。

換句話說,很多妻子想要的親密是:

我希望你靠近時,你在;我不希望時,你離我遠一點。

當這個親密的距離是由我們自己控制,頓時安全感也就有了。

但這並不是真正的親密啊,至少它不健康。

真正健康自在的親密是:不論你在與不在,我都能如魚得水。

你在,我與你享受我們的關係;你不在,我享受自己。

3. 一旦我與人真正親密,我就會窒息;


通常發生在擅長照顧別人的妻子身上——從小就照顧自己父母的情緒,與人親密就是為了照顧對方。

當長大後,一旦體驗到需要與另一個人融合,就會感到莫名煩躁,因為忍不住承擔那個照顧者的角色,但又異常憤怒。

或在曾經與父母的親密中,被辜負,被傷害,被控制和指責,於是再也不要與人親密。

最 後

某種程度上,渴望親密的妻子與迴避的丈夫,其實是一樣的——迴避關係的壞,所以連它的好也乾脆不要了。

但本質上,我們還是渴求親密。只是我們都需要學著如何真正擁有親密。

當關係已是這個樣子,我認為你也不用著急,這是目前適合你們的樣子。

現在你覺察到了自己的渴望與恐懼,之後每當你想與丈夫親密,他卻開始迴避時,你可以試著與那個被拒絕後的自己相處。

必須承認,被拒絕之後,還要平靜下來跟自己相處,是相當難的。

但無論當時是憤怒的自己,絕望的自己,還是孤獨的自己;不論自己當下是有消滅關係的衝動,還是想消滅自己的衝動,都要陪伴自己,讓這些情感自然地出來。

可以哭、抱自己,也可以把情緒寫出來,安慰自己。

慢慢的,你會發現,你可以和自己待一會兒了

這也許是面對被迴避時,最需要學會的第一件事。

畢竟一個人真正要學會與另一個人相處,有個前提,你得先與自己和諧地呆著啊。

作者簡介:欒晶,全職心理諮詢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P225WwBJleJMoPM8Z_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