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九天,總票房超過六億,其中首日票房便乾了近2個億。
估計很多人都沒想到,這部改編自韓國影片《計劃男》、由常遠自導自演的首部電影長片《溫暖的抱抱》,竟然會有如此好的票房表現。
令人驚訝的是,該片自上映以來,每天的排片占比高達23.4%(截止1月8日),堪稱近段時間的影院「黑馬」。
身處競爭激烈的元旦檔,它為什麼能成為「票房黑馬」?
四個因素值得關注。
1、大環境
2020年很特殊,面對疫情的考驗,人們經歷了頗為艱難的一年。
電影院有大半年時間處於關門狀態,整個行業在影院復工之後才漸漸有了生氣。
華語電影市場需要有優質影片吸引觀眾走進影院,而大多數觀眾也想通過看電影來排解壓力或苦悶。
壓抑了一年的情緒,需要一次暢快的笑與淚來進行釋放。
《溫暖的抱抱》體量輕盈,內容輕鬆,剛好適合觀眾放鬆心情。
2、檔期
一部電影能不能獲得好的票房成績,檔期的選擇很重要。
對於這樣一部歡樂又溫暖的合家歡喜劇來說,在「辭舊迎新」的新年之際上映,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
誰都希望「笑著迎接新年」,於是在新年之際看《溫暖的抱抱》,就成了很多觀眾的最優選。
3、題材
喜劇電影仍然是華語電影市場最吃香的一種類型。
尤其在經歷了疫情考驗之後,觀眾都希望能帶著歡笑開啟新的一年。
也就是說,復工之後,觀眾對於喜劇電影的訴求是很大的。
《溫暖的抱抱》有著喜劇的外殼,足以給觀眾帶來歡樂。
而它同時還有著溫暖的精神內核,亦能給觀眾製造感動。
有笑有淚的喜劇電影,是大多數觀眾青睞的對象。
4、演員陣容
常遠、沈騰、喬杉、馬麗、艾倫、田雨、王智、魏翔、王寧、黃才倫等演員,基本都是喜劇界的熟面孔,對於喜劇電影的作用不言而喻。
《溫暖的抱抱》是常遠首次自導自演的作品,「開心麻花」的朋友們前來相助,組成了「抱抱天團」,果然笑料翻倍。
不管這些演員的出演時間是多長,只要一露臉,觀眾多半能認出來,也多半能笑出來。
喬杉飾演的「渣」前男友、馬麗飾演的足浴店老闆、艾倫飾演的彩虹跑裁判、魏翔飾演的靈車司機等等,其實都是客串,但卻都製造了笑料。
尤其是沈騰,他的每一次出現,幾乎都能引發觀眾的笑點。
大多數觀眾就是衝著他來的——如此票房號召力,不愧是喜劇界的「扛把子」。
但是也不要忽略了李沁的影響力。
作為一枚人美有演技的演員,李沁的觀眾緣特別好。這次演繹的「宋溫暖」,很有靈氣,招人喜歡。
以上四個因素,是我個人覺得《溫暖的抱抱》之所以能成為元旦檔票房黑馬的幾個關鍵點。
當然了,每一部電影的票房成績無論好壞,都跟影片本身有著很大的關係。
所以,讓我們回到電影本身。
《溫暖的抱抱》的人物設定處理得有些「極端」。
主人公鮑抱決定自殺,被不小心撞見的宋溫暖拉住,兩人由此產生交集,通過相互影響的方式實現彼此的成長與治癒。
兩人通過撞車相遇,再因為參加歌唱比賽而相熟,最後通過比賽回擊」反派「並實現自我的蛻變。
做喜劇出身的常遠,知曉如何製造笑點以及如何營造歡樂的氛圍。
他把鮑抱設定成一個極度完美主義者,令其一開始就展現出近乎「病態」的生活:戴著浴帽睡覺,家居環境異常整潔,衣物用品顏色統統黑白灰,上班、吃飯、教課都掐著表進行,甚至連吃個飯都要將食物進行分類。
這樣的人物設定,才讓鮑抱這個人物自帶了一份喜感——你看著他這樣那樣奇奇怪怪的行為舉動時,不免就會笑出聲來。
這其實就是人物特性方面的「獨特」性所催生出的反差感,而這份反差感成了影片製造笑點的一個大招。
鮑抱的性格特點跟常人是存在反差的,也跟「不拘小節」的宋溫暖這個主要人物存在反差。兩個性格迥異的人湊到一塊,就會讓反差感升級,進而生髮出更多的笑點。
比如大大咧咧的宋溫暖邀請完美主義者鮑抱到她家做客,鮑抱會「控制不住」地收拾好宋溫暖的家,甚至將魚缸里的魚兒都按顏色進行了分類,使得宋溫暖跳腳大罵;
這類人物反差製造的笑點有很多,而利用一些身份或行為的「錯位」製造的笑點,也為影片添加了不少歡樂。
比如鮑抱自殺前會給自己安排好一輛靈車;靈車司機會拿著鮑抱的遺照尋求籤名,並在鮑抱演出時高舉這個簽名遺照進行應援;治療鮑抱病症的心理醫生因心理受創傷而成了「病人」;名為「賈醫生」的心理醫生還真給鮑抱他們提供了有價值的治療建議,實為不錯的真醫生;在床上進行運動的男友會一本正經地說是在和助理開會......
如此這般,影片通過「反差」與「錯位」的方式輸出了很多搞笑的包袱,加之演員們都是喜劇老手,確實能給觀眾帶來歡樂的體驗。
儘管常遠作為新人導演在視聽方面的表現還有待加強,但他在喜劇效果的處理上,我覺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其實最讓我感到出乎預料之外的,是影片在搞笑的外殼下包裹了一個足夠動人心弦的溫暖內核。
影片的這個溫暖內核,其實從片名就能看到,就是「抱抱」二字。
它既是影片主人公「鮑抱」的諧音,也是主人公內心一直缺失、也一直在渴求的東西:擁抱,以及擁抱背後所包含的愛意。
實際上,鮑抱這個人物的設定里包含了對原生家庭的探討:鮑抱之所以內心一直缺失和渴求擁抱,是因為他從小到大都沒有享受過父母的擁抱。
前面也提過,鮑抱的父母也是極致的完美主義者,他們基於「皮膚有細菌」的考慮而從來沒有抱過鮑抱。
儘管這種設定很極端,但是融入到劇情里去理解,就會發現,這是鮑抱「怪異」的性格裡頭最大的傷疤。
因為這層童年陰影,鮑抱的性格才會顯得很「怪異」,但這份「怪異」,同樣也是影片所要探討的一個主題:他真的是「怪人」嗎?還是他只是別人眼中的「怪人」?
我不認為鮑抱這樣的性格就是「怪人」,我也不會認為現實生活中很多完美主義者就是「怪人」。
因為這類所謂的「怪」,不過是他人對自身極度完美的一種追求而已,並且還極可能包含著一種對世界的恐懼——於是才把自己包裹起來,不願意輕易發生觸碰。
鮑抱只是一個有些極致的完美主義者,但他不是「怪人」,而是一個缺乏愛、渴望愛又恐懼愛的孤獨患者。
他有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但也不能就此而被疏遠,反倒是應該被接納。
這也是《溫暖的抱抱》想要傳遞的一個重要理念:我們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同,也要學會接納他人的不同。
在表現鮑抱孤獨的心境時,影片用了一個這樣的畫面來表現:鮑抱在乾淨整潔的屋子裡,獨自坐在陽台上,在他身後,是空空蕩蕩的單身公寓,而在他對面,則是萬家燈火的熱鬧。
這種畫面一出,鮑抱那份身在人世卻孤獨清冷的感覺直擊人心。
而當我們面對鮑抱這樣獨特又孤獨的人時,我們應該多給予一定的同理心去理解對方,如果可以,更應該給對方一個擁抱。
同樣的,看起來大大咧咧十分陽光的宋溫暖,實際上也有她內心的傷口。
兩個內心都有缺口的人相遇到一起,雖然激發出了不少笑點,卻也在彼此陪伴的過程中相互成長,並最終相互獲得了擁抱背後所包含的愛與善意。
是的,擁抱看起來是一個形式,但實際上卻是愛與善意的體現。
聯想起生活中的當下,社交網絡的發達似乎製造了更多的孤獨,而身在異鄉漂泊的奮鬥者們也都缺失家人的相伴,如若能用一個擁抱帶來溫暖,那將是一種很珍貴的慰藉。
這種觀影時產生的關乎孤獨與溫暖的共情,便是影片的動人之處,也是影片最重要的價值。
誠然,《溫暖的抱抱》的確存在不足。作為新人導演常遠的處女作,我們可以認為它是合格的,也可以評價它是不合格的。我覺得它有不少可以改善的空間,卻也覺得它確實能給觀眾帶來笑聲與感動。
我也相信創作者會願意接受善意的批評,因為那對影片本身也有益處。但對於一些惡意的黑,則完全沒有必要,因為這類行為既無益於影片本身,也無益於行業良性發展。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