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孩子愛上模仿時,家長做好這3點,幫助他形成良好性格

2019-05-11     沛澤媽讀心理

公園裡幾個孩子在一起玩扮演遊戲,孩子們在扮演角色時產生了分歧,4歲半的天天和5歲的浩浩兩人爭著扮演豬豬俠,「我當豬豬俠,你當小呆呆,你老流鼻涕」,浩浩撅著小嘴巴說道,「不行,我就要當豬豬俠」,天天也不肯讓步。

「你們兩個輪流當豬豬俠、小呆呆,不就可以了嗎?」天天的媽媽給兩個孩子出了一個自認為完美的建議,可兩個孩子竟異口同聲地說:「我就要當豬豬俠。」「你怎麼這麼犟,別玩了,回家!」浩浩的媽媽拉起兒子的胳膊,把孩子帶回了家,一路上浩浩邊哭邊嘟囔著:「我就要當豬豬俠。」

不就是一個角色嗎?孩子們為什麼會這麼較真呢?我們成年人很難理解兒童內心世界,關於這個問題咱先按下不表,我們先來講一件媒體曾報道過的事件。媽媽將5歲的女兒果果鎖在家裡,讓她獨自一人在家看電視。不料,果果模仿動畫片情景,撐開一把傘從11樓跳下,落到四樓平台上摔成重傷,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對於果果的這種行為,大多數人會認為這是孩子年幼無知,好奇心太強、喜歡模仿造成的。這有可能是導致該悲劇發生的原因之一,但是對於4、5歲孩子的模仿行為,我們還要從另外一個角度——身份確認敏感期,分析理解孩子的行為。文章開頭天天與浩浩爭著扮演豬豬俠實際上也是身份確認敏感期在作怪。

身份確認敏感期有哪些表現

兒童的身份確認敏感期通常會出現在4—5歲,最明顯的一個表現是喜歡上模仿,男孩子喜歡模仿豬豬俠、孫悟空、奧特曼等,女孩子喜歡模仿白雪公主、拇指姑娘等。

孩子的模仿行為是人格發展階段的必然產物,從人格發展理論角度來說,4、5歲處於自我的確認和能力的形成階段,此時孩子已經不需要經常圍繞在父母身邊了,開始把自己從精神上與父母區分開,也就是說開始獨立,但此時他還比較弱小,對獨自去探索世界充滿了恐懼,所以,他需要通過模仿他們心中的偶像,來克服恐懼,從而逐步建立起一個關於自己的內心形象。

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孩子們喜歡說這樣一句話,「我是****」,比如,「媽媽,我是奧特曼」「媽媽,我是喜羊羊」「媽媽,我是白雪公主」,有時他們會拉著父母和他們一起玩角色扮演遊戲,在孩子眼中這並不是簡單的遊戲,他們希望父母能夠認同他們的角色,實際上是肯定他們自己。

孩子模仿背後的心理動機

之前我們談到孩子喜歡模仿是身份確認敏感期的顯著表現,是人格發展的必然產物,不過,孩子喜歡模仿背後還有可能有著不同的心理動機,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模仿人物的特質是孩子內在心理的反映

以文章開頭的天天和浩浩為例,他們都爭著扮演豬豬俠,是因為他們認為豬豬俠勇敢、聰明,他們模仿豬豬俠,就如同自己是豬豬俠一樣,如果不讓他們扮演豬豬俠,就如同他們不夠勇敢和聰明,所以,天天和浩浩會非常較真。

再比如,女孩模仿白雪公主,她們希望自己和白雪公主一樣漂亮,能有小矮人一樣知心朋友,也就是說孩子模仿人物的特質其實是他們內在心理的反映,不是一個角色這麼簡單。

2.掩蓋自己的錯誤行為

有一次,沛澤將玩具箱裡的玩具全都鼓搗了出來,並且丟地到處都是,一邊丟一邊喊叫,我很生氣,「沛澤,不准這樣,把東西收拾好」。沛澤卻沒有理會,反而丟地更起勁了,一邊丟一邊說:「媽媽,我是大怪獸,大怪獸在搞破壞。」

雖然孩子的這個行為在我們成年人看來非常可笑,可孩子卻不那麼認為,他們會覺得我是怪獸,你就不要批評我了,怪獸就是這樣搞破壞的。孩子有時無法將現實的東西與現象的東西區分開來。

孩子喜歡模仿,家長如何進行教育

孩子喜歡模仿這一行為,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肯定是有積極的一方面的,比如孩子喜歡模仿豬豬俠,他就有會吸取豬豬俠身上聰明、勇敢、樂於助人的特質,讓自己成為這些良好特質的人。

但是,如果孩子模仿的是一些不太好的行為,《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就曾遭到不少寶媽的質疑,因為他們的孩子總是學動畫片里的動作,不是跳泥坑就是學豬叫,那麼,家長就要及時的引導與糾正了。

1.理解、配合孩子的模仿行為

家長應該理解、尊重孩子,允許孩子模仿動畫片或者繪本中一些人物的良好行為,不要批評、否定、嘲笑孩子,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做出滑稽可笑的行為,就會訓斥孩子,「看你那傻樣,老實點」,甚至把孩子的行為看成是不正經,不像樣子。

對於孩子模仿的良好行為,我們不僅要支持孩子,還應該配合孩子扮演好角色,父母的態度會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受父母歡迎和肯定的,這會對他吸收好的品質是非常有幫助的,有利於良好人格特徵的形成。

2.正向引導孩子

文章開頭的果果因為模仿動畫片里的情景,撐著傘從11樓跳下,摔成了重傷,這與缺少父母的正向引導有關,當孩子有不良的模仿行為時,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不好的、不能模仿的,因為此時孩子還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

沛澤小時候非常喜歡看《熊出沒》,我經常陪在他身邊一起看,目的是告訴他哪些行為是危險的、不受歡迎的、不被父母允許的,這樣就能讓孩子減少不良行為對孩子的影響。

3.利用偶像人物教育孩子,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5歲的妞妞非常喜歡白雪公主,有時媽媽喊妞妞,她會很生氣地說:「我不叫妞妞,我叫白雪公主」,妞妞還時常將自己的衣服全拿出來,一天換好幾件,原來妞妞喜歡白雪公主是因為她覺得白雪公主有漂亮的裙子,長得很漂亮。

孩子的這種認知是有一定局限的,那麼,我們就可以藉機給妞妞講一講人們喜歡白雪公主,不僅是因為她長得漂亮,更重要的是白雪公主非常善良,願意幫助別人,從而讓孩子認識道內在美的重要性,鼓勵孩子向白雪公主學習,做一個善良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s_LLmwB8g2yegNDUdH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