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將罪犯繩之以法,兩位基層警察不惜付諸十九年的時間來追兇,其動力源於什麼?
這是在觀看電影《追兇十九年》的過程中不斷去思考的一個問題,儘管片中那些「連環殺人」、「神秘圖案」、「兇手逍遙法外」、「警察追兇十九年」等元素已經足夠吸睛,但兩位警察近乎執著地追尋真相、查找真兇的勁頭,似乎更引人興致。
實際上,《追兇十九年》的故事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在原本平靜祥和的小城市弘州,突發多起針對女性的強姦命案,並且兇手在殘忍之餘還不乏變態地於受害者身上留下神秘圖案。
這種「連環殺人事件」令當地居民人心惶惶,負責偵查該案件的警察劉一波與後來的搭檔何晨一起,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一心想要把真兇緝拿歸案。但無奈的是,幕後真兇一直逍遙法外,甚至還不斷地犯案......兩位警察為了找到真兇,一追就是十九年。
顯然,本片是一部聚焦「連環殺人案」的犯罪電影,它有鋪排了令人生懼的「連環殺人案」,也摻入了懸疑氛圍的營造,以此增強影片的代入感。儘管整個故事在劇情上處理得相對有些鬆散,節奏也缺乏強烈的緊湊感,但影片在真實感的打造方面,完成得還是不錯的。
大多數警匪類型的影視劇往往出於構建故事的考慮,容易將重心放在情節設定之上,而忽略了故事本身的真實感。《追兇十九年》沒有過度美化人物形象,而是從故事到人物都處理得更為接地氣,也更為貼近社會現實。
攝影、燈光、服化道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令整個影片在視覺效果上呈現出真實質感。尤其是對犯罪現場的還原,部分鏡頭看起來有著很強的現場感,足以給觀眾帶來衝擊。
但更多的,影片的真實感主要還是源於紮根在對基層警察的描繪之上,令片中的主要人物足夠立體,也足夠有說服力。
他們是警察,常常被奉為「英雄」,但首先,他們也是扎紮實實的人:他們是丈夫、是兒子、是父親,他們會有慾望、會有情緒、會犯錯誤、會有無助,一切普通人該有的性格特徵,他們也會有。
就像片中的兩位警察那樣,劉一波會憤怒,何晨會固執,兩人有著鮮明的性格特徵。有血有肉,有無奈有挫敗,有衝動也有憤怒,和以往那些「偉光正」、「英雄色彩」的警察形象有著很大的不同。
而《追兇十九年》對基層警察破案過程的表現,幾乎沒有讚美,反倒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查案無果」,凸顯警察工作過程中遇見的阻礙、迷茫與無奈。
這其實也是影片的一大內核:它所要表達的並非只是一個對「連環殺人案」的偵破,而是強調基層警察在追逐真相、查找真兇的過程中,個體所面臨的來自時間與內心的矛盾或困境。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樣:是什麼樣的人,源於什麼樣的動力,才會不惜用長達十九年的時間去追兇呢?
從角色背景與性格去分析,我們會發現,王瀧正飾演的劉一波對「追兇」的執著,似乎源於他內心對自我的證明。
案件發生時,他意氣風發地趕到現場,在領導面前非常自信地表示能儘快破案找出真兇;但隨著其他類似案件的連續發生,他卻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對外無法面對老百姓的期待,對內無法面對領導的期許;尤其是在與何晨發生過衝突,然後又與何晨成為搭檔之後微妙的較勁,讓他內心對於自我證明的需求變得格外強烈。
還有,拋卻警察身份之餘,劉一波作為普通男人而言,在家面對妻子對生活的期望,他也想做自我證明。特別是在意識到自己可能存在男科方面的問題之後,那種自我證明的動機顯得更為重要。
而宋寧峰飾演的何晨呢?他最強烈的動機,似乎主要源於「對妹妹的愛所衍生出來的對罪犯的恨之上」。
片中的第一個案件受害人,便是何晨的妹妹。作為哥哥,何晨不僅會格外念及對妹妹的愛,也更會覺得自己有保護妹妹的責任。當自己的妹妹被罪犯兇狠殺害之後,他內心會有痛苦,會有自責,更會有仇恨。於是,他的激動,他的憤怒,在警察看來是非常能理解的,因為那是家屬的正常反應。
但在之後,他成為了警察,還成為了劉一波的搭檔。從一開始的兩人較勁到後面的一同堅持追兇,不太愛說話的何晨所有的動力,似乎仍然源自對罪犯的恨,仍然源於想為妹妹復仇的想法。
可是在長達十九年的漫長時間裡,劉一波不但付出了自己十九年的光陰,還犧牲了對家人的陪伴,甚至令原本可以奔向幸福的家庭支離破碎。為了一個罪犯而付出這麼多,犧牲那麼多,忍受著巨大的悲苦,其中的動力顯然已經不再局限於對自我的證明。
何晨也是一樣,他付出的十九年光陰令自己添了白髮與皺紋,漸現老態的他不但一直沒有娶妻生子建立家庭,還在最後犧牲了自己!他幾乎用大半輩子的精力在「追兇」,孑然一身的他,內心的驅動力顯然也不再只是為了給妹妹復仇。
在整個十九年的「追兇」過程中,他們兩個所面對的還不止是家庭與生活,還有時間的折磨:從自信到無奈,從尋找到一點線索到罪犯仍然逍遙法外,那種深深的無力與無奈感,會給兩人帶來很大的精神上的壓力。
試想想,劉一波和何晨這兩個警察角色用十九年來堅守一件事情,其實是蠻令人敬佩的。他們不但是在「與時間賽跑」,也是在被時間所侵蝕。
那這兩個人一致的動力是什麼呢?
我想,是「警察」二字所代表的職責,更是「正義」二字所代表的追求。
他們甘願用十九年的時間,消磨著自己的年華,錯失著家庭的溫暖,一心執著於「追兇」,不再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個人訴求,而是回歸到最原始的念頭:抓到兇手,找出真相,弘揚正義。
可以說,片中這兩位警察對懲惡揚善、尋求真相、匡扶正義的堅持,已經融入到他們整個的生活里。這是他們願意「追兇十九年」的核心動力,也是影片傳遞的重要主題。
影片勾勒了犯罪故事、描繪了警察形象、展現了警察的正義感與責任感,它在呈現真實質感的同時,也在探究人的內心困境,某種層面上增強了影片的價值。
導演徐翔雲用「去偶像化」的方式,描繪著很基層的警察形象,凸顯著真實但卻鮮為人知的警察故事。飾演兩位警察的主演王瀧正與宋寧峰,一個被稱為「警察專業戶」,一個被譽為「行走的衣架子」,在片中的表現都可圈可點。
而以「文藝片女王」為大多數影迷所熟知的實力派演員黃璐,通過刻畫劉一波妻子這一「警嫂」形象,向我們展現了警察背後家屬的支持與付出。
黃璐的表演自然而真實,既有溫柔體貼的一面,又有剛強獨立的一面,很好地呈現了警察家屬的角色特點。
誠然,《追兇十九年》不是那種很酷、很燃、很帶感的警匪片,但它的真實、接地氣以及對基層警察的描繪,使它有了閃光點。
其實跳出影片,回想大多數保家衛國的士兵也好、消防員也好、警察也好,他們實際上並非都是超級英雄,而恰恰多半是深處基層用心完成自己職責與使命的普通人。
向所有警察致敬。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_xWoG4BMH2_cNUgbzs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