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化溝通手段的不斷升級,為了便於做好班級管理,現在很多學校班級都建立有專門的家長群,便於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同時也能第一時間反應孩子在校期間的學習狀況,甚至用於安排作業等。
一般而言,班級群中主要有老師和家長構成,平日裡大家也在家長群中進行一些溝通交流,大都圍繞孩子的學習以及習慣培養等方面,然而有時候部分家長的一些言行卻讓其他家長感到厭煩,特別是以下4類家長:
1、喜歡炫耀型
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們都特別重視,也捨得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加大對孩子的培養。所以部分家境優越的家庭便會在學校學習之餘給孩子報名參加一些興趣班,學習一些琴棋書畫等方面的才藝。
學習一段時間後,孩子們自然會誕生一些作品,作為家長偶然在家長群分享一下孩子們的學習過程以及取得的進步還是能夠讓人接受的。但是如果頻繁地在家長群中發布這些信息,就會讓其他家長認為這是故意「炫耀」、「顯擺」,久而久之對於這名家長以及ta的孩子都會產生一定的厭惡情緒。
所以家長們在分享孩子的學習過程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有個度,一旦過了,就容易造成誤解。
2、喜歡「拍馬屁」型
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老師的特別關注,在家長群中就特備喜歡吹捧老師。不管老師做得正確與否,都會拍老師「馬屁」,甚至逢年過節還會自己主動站出來表示要為老師做點什麼。
然而這樣的家長在其他家長眼中就容易讓人生厭。畢竟這是一個群,而不是單獨聊天,大多數人內心都是比較排斥「拍馬屁」這種行為的,雖然大家礙於情面不會當面說出來,但是內心對於這種行為都有些看不起。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和老師溝通時的度,正常溝通即可,沒必要「拍馬屁」,而且老師們也並不願意這樣過度的「恭維」。
3、斤斤計較型
部分家長總體表現不夠大度,有些斤斤計較。比如老師在群里曬出給孩子分西瓜的照片,畢竟切的西瓜不可能做到每塊都一樣大,於是個別「眼尖」的家長就發現分給自己孩子的那塊西瓜小一些,然後就想找老師討說法。
這種做法讓老師也很無語,在其他家長眼中也像是看笑話一般。此外,如果做父母的都是這樣斤斤計較,那麼在那樣的家庭氛圍下,培養出來的孩子估計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很有可能這些家長還會給自己孩子說別和這樣的孩子做朋友,到時候自家孩子被孤立都說不準。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大度一些,多一些理解、體諒和包容。
4、過於自私型
在班級群日常溝通過程中,難免家長和老師會出現一定的意見分歧。當出現分歧之後,有的老師考慮到在群里溝通可能會影響到其他家長,於是便提議和該家長單獨溝通。然而有的家長卻不近人情,就堅持要在群里討個說法,搞得其他家長也很尷尬。畢竟這件事與自己無關,卻要看他們在群里大吵大鬧。屏蔽也不是,不屏蔽也不是。
所以還是建議家長們不要只顧及自己的感受,也要考慮下別人,尤其是在群里的時候。別人沒有責任和義務來觀摩你們之間的爭執。
筆者寄語:
家長群建立的初衷是為了便於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讓家長們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孩子的相關學習生活情況。同時大家要知道班級群是一個公共群,大家在發表言論時要注意影響,不能過度以自我為中心,多換位思考一下,讓這個小圈子更加和諧並發揮它真正的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27b15e2aa3e7809f2c4143f1c5cd1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