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木頭美人」,演戲五官呆滯,更離譜的是喜怒哀樂還得觀眾猜

2022-02-22     好歌獻給你

原標題:8位「木頭美人」,演戲五官呆滯,更離譜的是喜怒哀樂還得觀眾猜

美貌是娛樂圈最鋒利的「敲門磚」,也是最沒用的「墊腳石」。

許多女明星憑藉美貌,在各種場合艷壓四方,但真正演起戲來,卻成了演技拉胯、五官呆滯的「木頭美人」。

「木頭美人」們美則美矣,但演戲時的喜怒哀樂卻沒有波瀾,全程「一張臉」,有時還得靠觀眾自己去猜,這就太離譜了!

其實「木頭美人」身上存在的問題,大家早已洞若觀火,這樣下去的話,遲早會敗光觀眾的好感。

1、迪麗熱巴

從路人驚艷的「怪物新人」,到口碑翻車的「金鷹水後」,曾經驚艷的五官成為迪麗熱巴詮釋角色時最大的絆腳石。

經受不住大悲大喜的情緒考驗,演戲全程一張臉,這也是「木頭美人」最大的演技弊端。

迪麗熱巴,嘉行當家花旦、娛樂圈90後流量小花代言人,還曾一度被視為內娛偶像劇一姐繼承人。

通過不斷地「艷壓」紅毯,和一次次「遜色」的演技,迪麗熱巴成功躋身「木頭美人」的行列。

出道之初,迪麗熱巴以出色的外表在花壇之中殺出一條血路,開創了「西域美人」領軍娛樂圈的時代。粉絲群體基數大,響應度強,代言活動拿到手軟。

早前,迪麗熱巴憑藉《克拉戀人》中的「高雯」一角收穫了不少粉絲,同劇中85花翹楚唐嫣的風頭,被她悉數搶盡,一時風光無限。

當時甚至有「熱巴之後,再無高雯」的說法。不過對於演員迪麗熱巴而言,高雯又是她口碑走向下坡路的開始。

《三生三世里桃花》中的鳳九一角,成功奠定了熱巴明艷大美人的路線。不過自從美牙之後,熱巴的美貌和演技都出現了很大程度的「滑鐵盧」。

從去年的《長歌行》來看,迪麗熱巴演技的回春也並不明顯,甚至大不如前。

她在流量劇單薄的演技舒適區,停留的時間太長了,一旦進入需要更多演技的作品表演當中,單薄感就暴露無遺。

懟臉鏡頭出戲不斷,被同組演員不斷拉踩。流量從來不是」鐵飯碗「,依靠粉絲打下的聲望需要自身實力的滋養。

2、喬欣

高挑纖細、膚白貌美、外形出眾的喬欣,憑藉《歡樂頌》中的乖乖女的形象成功走進大眾視野。

走紅之後,她身上的爭議也不斷。眼神戲毫無進步,無神目光卻出圈不斷。

比起瞪眼的baby,喬欣的眼神是另一種極端——眼神不吸引人,也就是沒有神。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對於演員而言,眼神戲是傳遞情緒的重要途徑,如果演員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大有裨益,就算演技稍微差一點、外形稍微遜色一些,也可以用眼神來彌補。

喬欣可謂是眼神戲中的反面典型。

《歡樂頌》中表情呆滯的「乖乖女」,《小風暴之時間的玫瑰》哭泣動圖上熱搜,似哭似笑黑圖不斷,《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雙眼無神的望向窗外等。

把角色刻畫成這樣,也難怪觀眾會吐槽。

不管是戀情瓜還是綜藝「真性情」的性格圈粉,再到紅毯妝造出圈,另闢蹊徑的喬欣也算是「火了起來」。

不過這樣的火終究是空中樓閣,只有憑藉過硬的演技,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3、江疏影

「薇女郎」江疏影,《致青春》之後演藝之路便一路走高。

比起強勁的資源來說,演員江疏影的認可度始終都差點意思。

演技拉胯,同框出戲,再好的資源也彌補不了演技上的落差,是這位演戲時多以「木頭美人」示人的演員,不得不面對的困境。

「初戀臉」、「白月光」、「胡歌的愛而不得」等等頭銜一次次讓她名噪一時,榜單話題更是帶著「演技派」的標識鋪天蓋地。

不過比起來劇粉安利,自製「老娘就是不進組」的動圖,懟事業粉讓她更為出圈。

《掃黑風暴》中的對手戲雙眼放空,觀感出戲。

《清平樂》曹皇后演成封建後媽,以難以名狀的神遊狀態呆立於群戲。

《三十而已》中江疏影作為三位女主之一,位列一番。結果全程皺眉放空,呆滯全戲,演技被吊打。

頒獎禮上,同組女演員童瑤踩著她的肩膀狂攬獎項,甚至摘下了白玉蘭獎的視後桂冠。

熱度足夠,代言豐富,不用辛苦地深入角色就賺得盆滿缽滿。

依靠木頭一樣的表演方式,和實力派演員捆綁爆紅,結果只會作繭自縛。

在《清平樂》收官時以一篇「一個怎麼捧都不紅的女演員的獨白」,談到了「捧不紅糊咖都是我的代名詞」

那麼她又是如何反思的呢?

採訪中,她認為如果沒有相同的經歷就無法很好地詮釋角色,這也就意味著,身為一個演員放棄了對角色的自我揣摩和塑造。

年紀輕輕的宋祖兒演繹人母,馬思純熱戀期演繹家暴戲份。對比之下,江疏影的反思反倒成了託詞。

4、倪妮

紅毯上,倪妮風情萬種、高貴典雅、艷冠群芳。紅毯外,倪妮高開低走,鮮少拿獎盃,膾炙人口的代表作也寥寥無幾。

論市場和流量,她不敵85花中的楊冪、趙麗穎;拼作品和獎項,她也比不過同樣是「謀女郎」出身的周冬雨。

年齡相近的Angelababy和唐嫣,靠演技被吐槽保持高話題度,但「地氣流量」之路並不適合「謀女郎」出身的倪妮。

演員倪妮在某種程度上,等於街拍、大片、紅毯。演員比角色出名,是職業生涯最致命的缺陷。

她也嘗試著去突破,卻難以進展。「木頭美人」倪妮,木在難以拋棄的美麗。

不管是《匆匆那年》中的方茴,還是《我想和你好好的》中的喵喵,倪妮的表演架構始終以「美人倪妮」作為基礎,放棄從內打破。

相似的表情動作神態,甚至在劇中依舊過於現代化的表演模式。

美麗的替代性太強,替代者太多,危機四伏。

《金陵十三釵》之後,大製作古裝劇《宸汐緣》和《天盛長歌》,她演得都差不多,也差不多都撲得無聲無息。

2019年金雞獎的頒獎現場,周冬雨憑文藝片《後來的我們》二提「最佳女主角」。

在紅毯上以「黑天鵝」造型艷壓四方的倪妮,卻婉拒了所有採訪。

被經紀人叫回來,倪妮的落寞掛在臉上。

她向記者解釋時她說:「我沒有作品,真的沒有底氣接受你們的採訪,等我哪天提名再給你們做採訪。」

演電影,扛不起票房;演電視,扛不起收視,就會影響市場對一個演員的判定。

但過度依賴外形帶來的紅利,有的只能是接不完的雜誌,上不完的紅毯,甚至接的角色也只能在同質化的舒適區打轉。

5、劉詩詩

劉詩詩的成名,是天時結合地利的結果。她畢業於北舞,雖非表演科班出身,卻在19歲就簽約唐人。

劉詩詩真正開始積累原始的表演經驗,是在公司馬不停蹄推出的仙俠劇和古裝劇中。

她在《倚天屠龍記》中客串「黃衫女」出場時的「盲人漫步」,堪稱呆滯眼神戲的集大成者,這也是她十幾年演藝生涯中,面無表情的一道縮影。

古裝戲複製粘貼,現代戲複製粘貼。比「人淡如菊」人設更長久的,是演戲時置身事外的呆滯五官。

《流金歲月》天降好餅的同時,她也因為用力過猛、端著、流於表面等多重發揮,令人不滿。

「木頭美人」最貼切的具象化,是在演戲時承受不了平淡之外的正面情緒,劉詩詩習慣用搖頭晃腦演繹活潑生動。

作為偶像劉詩詩,龍葵和若曦成了一代人的「白月光」。出席活動時出塵絕俗的「天鵝頸」,也足以讓她笑傲娛樂圈。

但是作為演員劉詩詩,白天鵝一樣高高在上的美麗,不能稱得上稱職。

6、劉亦菲

「天仙」之於劉亦菲,就類似「小狐狸」之於楊冪,在娛樂圈都屬於「蠍子粑粑獨一份」的存在。

民國劇《金粉世家》製片人游建民一眼相中,讓年僅15歲的劉亦菲出演女二「白秀珠」。

接著又把她推薦給張紀中,拿下《天龍八部》中的「王語嫣」一角。

隨後,又出演了張紀中版《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和《仙劍奇俠傳》中的女主「趙靈兒」,可謂出道即巔峰。

平心而論,王語嫣、小龍女、趙靈兒,不管是妝容動作還是神態,都好比同一個人的換裝遊戲。

美則美矣,演技上卻是實打實的「木頭美人」。「神仙姐姐」王語嫣似乎成了一道魔咒,阻隔開了劉亦菲和其他角色。

包裹著天仙濾鏡的演技,缺少真實和波瀾。沒有大悲大喜,也沒有差別和對立。

對於劉亦菲而言,這是她難以打破的「花瓶困境」。她並不是溫室的花朵,從業十多年,她的敬業在圈裡有口皆碑。

劉亦菲似乎被自己的努力困在了原地。不止她自己,太多的影片以「天仙突破」作為噱頭,從她的美貌上榨取近乎看好戲的價值。

劉亦菲成為神仙姐姐的那一年,她還不到20歲。美貌把她捧上神壇,也畫地為牢,只能一直美下去,美到無路可退。

可是名利場上沒有舊情,花瓶終究會被其他花瓶取代,驚天大餅《花木蘭》並沒有成功讓劉亦菲轉型。

一個個關於劉亦菲美貌的懷舊貼、熱搜貼,究竟是觀眾在懷念劉亦菲,還在懷念漸行漸遠的「神仙姐姐」。

7、劉浩存

《四海》口碑崩盤之後,「劉浩存演技」這個話題衝上了熱搜,甚至一度登頂榜首。

劉浩存出道以來,「木頭美人」、演技平平的她,獲得張藝謀的力捧,出演角色大都是女一號。

和優渥的環境相對應的,卻是演技的拉胯。

《送你一朵小紅花》中的堅強女孩,被她演成「不良少女」;《懸崖之上》老戲骨上演飆戲群像,暴露出她的演技羸弱;《四海》更是直接引發口碑崩盤。

出道就參加知名綜藝《國家寶藏》,作為「三星堆」系列中的「金杖守護人」,為觀眾們做講解。

不知是在看提詞板還是原本的狀態就是這樣的,她在介紹金杖的時候,兩眼無神,像是在發獃。

面對媒體採訪,她言談空空,大放厥詞「周冬雨還行」、「張譯挺努力的」、「我是天賦型」.....

花瓶尚且力求突破,更何況劉浩存的外貌,在美人輩出的娛樂圈也算不上出挑。

8、韓雪

最高調的「低調」老戲骨,只會哭的」神演技「演技派。

在大火綜藝《聲臨其境》和《我就是演員》中,韓雪像一陣旋風,打敗了各路演員,把最好的演技貢獻給了綜藝舞台。

鋪天蓋地的讚譽,把韓雪的名字和「演技派」划上等號。

不可否認的是,韓雪有演技,而且在某一類角色中,技術非常成熟、技巧非常高。悲情痛苦——是韓雪演繹角色出眾的前提條件。

人靠衣裝馬靠鞍,比起來適應角色,韓雪往往是挑選角色來適應自己。

對於韓雪而言,此木非彼木。比起來呆滯的五官,韓雪的「木」是心靈意義上的木。

在綜藝上獲得最佳表演獎項,回歸演員本行卻拿不出一個趁手的角色,清冷獨立和圈內人不同,開啟舞台劇假唱之先河。

她就相當於一個厲害的甲方,營銷內容就是「韓雪」這個人,演技美貌都是她的附屬品,最終都用來烘托她的與眾不同,所有角色都在演繹自己。

彆扭又擰巴,「木頭美人」形容韓雪不夠貼切,雲端美人更合適,永遠端著,永遠愛自己勝過愛職業。

結語:

諷刺的是,資本強捧、粉絲護衛之下,「木頭美人」依舊可以大行其道,炙手可熱。

殊不知,風光是一時的,演戲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即使依靠美麗獲得了命運的垂青,也要時刻牢記,一切饋贈都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碼,美貌是演技的加分項,但演技才是演員事業的基礎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2644125db8f897012f0275f81eec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