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八大城市過早pk!誰才是真正的早餐之都

2019-06-21     美味來了

在一座城市幾天的短暫停留,毫不誇張的說,根本無法消除你與那座城市的疏離感。

唯有在清晨,某個不起眼的鋪子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早餐,或許才算走進了這座城市本真的生活,感受到那份縈繞周身的煙火氣。

早餐於多數人而言,不僅僅是三餐中的簡單一餐,而是美好一天的起點,你的一天是否幸福或許正是從這一刻發生。

清晨,舌尖zui先觸碰而出的味道,那是第一口治癒人心的力量。我們常說夜宵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那麼早餐便展現著一座城市的氣質

在繁忙快節奏的生活中,炊煙寥寥的早餐鋪子帶來了清晨的第一縷慢時光,應該沒有人不享受一天的生活從吃飽喝足開始。

人們對早餐的重視程度,看看《早餐中國》火爆人氣,便顯而易見了。

居民樓里開了幾十年的早餐鋪子,炊煙順著老舊的屋子瀰漫著整條巷子,剛出爐的食物散發出誘人的香氣,熙熙攘攘攘的吃客們擠滿小店。那股樸實的人間煙火氣息一直蔓延到了現在。

上海的粢飯糰、南京的小餛飩、北京的豆汁配焦圈、杭州的油冬兒、武漢的熱乾麵、西安的肉夾饃、成都的紅油抄手,廣州的腸粉......只能說,這些豐盛的早餐,一入口則念終身!它足夠成為愛上一座城的理由。

在全國的早餐版圖裡,各個城市都以自己的早點為豪。

但關於誰是這場早餐pk里的佼佼者,也都是眾說紛紜,互不認輸,那麼到底哪座城市能脫穎而出呢?

魔都這座城市,在大多數人眼裡是有距離感的。黃浦江上耀眼的光芒、東方明珠的繁華與輝煌、外灘隨處而見的洋房,都可望而不可及。

你如果沒有穿梭在大上海的弄堂間,便體會不到它的柔情萬丈和滿滿的人情味。不經意間路過的早餐攤,就成為了尼迅速認識上海的方式。

【粢飯糰】

在老城廂的犄角旮旯里,老闆嫻熟地從大鐵桶中挖出一勺糯米飯,把油條裹進去,再撒上白糖,四大金剛之一的粢飯糰便驚艷亮相了。

上海人對粢飯糰的喜愛程度,在任何一家早餐店都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搬到哪火到哪的20年老店,劉飛放心無鋁油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店鋪前那口超大的油炸鍋,兩個店員有節奏的配合著,油條剛出鍋就已經被包進了飯糰里。

三兩下就揉成了一個緊實的小圓球。包著榨菜肉鬆的是鹹味,一口下去一場「咔嚓」二重奏開始。

現在上海隨處可見的早餐攤已經很難尋覓,所以即使是冒著貼罰單的風險,也要停車過來吃上一口。

看看店門口絡繹不絕排隊的人,和忙得不可開交的店家,就知道粢飯糰依舊是魔都人心中的白月光。

【小籠】

上海人一般把包子叫做饅頭,更喜歡親切的叫小籠,像呼喚自家孩子的乳名一樣。

明檔式的廚房,可以清楚的看見小籠的製作過程。恰逢飯點去的時候,門外排隊的人讓我感覺像是誤入了集市場。

點了一份全家福,揭開蒸籠蓋,小籠撲面而來的熱氣,這時候才真真切切地感覺到,這就是上海了

zui期待的就是蟹黃湯包,輕輕一口,溢出的滾熱湯汁和香氣,順著喉嚨滑進去,蟹味十分濃郁,湯汁清透泛黃,還有一點回甘。

吸完了湯汁,再連皮帶餡一起吞入口中,麵皮十分薄但卻有彈性,軟軟的不幹口。先吸後吃,一套流程下來,才是解鎖上海小籠的正確方式。

小編提醒,記住一定要趁熱吃,不然就是暴殄天物了

推薦店鋪

粢飯糰

劉飛放心無鋁油條丨東江陰街129號-13號

大餅油條早餐店丨武定路132號

阿文夜市豆漿油條店丨西藏南路251號

小籠

萊萊小籠丨天津路504號

富春小籠丨愚園路650號

萬壽齋丨山陰路123號(近吉祥路)

很難想像在腥風血雨的早餐江湖中,南京如此深藏不露,外地人去南京如果沒做好攻略,便妥妥的與十里秦淮的美食失之交臂了。

遍地開花的鴨血粉絲湯店,就不提了。餛飩、鍋貼、酒釀小元宵、鴨油燒餅、皮肚面...吃一個月不帶重樣的,毫不誇張。

【餛飩】

南京人的一天,都是從一碗餛飩開始的。一邊排隊買餛飩,一邊找位子占座拼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by 病變來不來

汪家餛飩,生意火爆,只賣到中午一點之前,想吃還得趁早。

這家的老闆就像是身懷絕技一樣,一手筷子,一手麵皮,一個嬌小可人的餛飩於無形之中就已經包好了。

by cherry374

幾十個碗兒全部排開,依次加湯,餛飩出鍋,再分別盛放。整個表演行雲流水,挑不出一點毛病。

by 瑾妹兒能吃是福

一碗裡面十幾個餛飩,只要六塊錢,蝦皮還可以無限量自助。皮薄餡少的餛飩,個個都輕盈小巧,漂浮在清湯上。

順著碗邊喝一口,小餛飩自然而然滑入口中,肉香、蔥香、湯汁兒的味道便散了開來

by PearlFung

在南京,幾乎可以看到每一個小區樓下都有一家炊煙裊裊的餛飩店。他們一般不說吃餛飩,而是喝餛飩。

【鍋貼】

牛肉鍋貼閃耀的光環也不可小覷,畢竟可是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之一。不嘗上一份,都不好意思說去過南京。

by 鮮城南京

外脆里嫩、餡足汁多,就不提了,咸中帶甜才是是它獨特的地方。再跟老闆要上一盤甜辣的油碟,那叫個香脆誘人,入味十分。

要在南京待上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學會吃鍋貼。

因為一口下去,咬大了會漏汁;而小口又不過癮;只有咬得剛剛好,才能讓香脆的外皮混雜著香甜的餡汁完全在嘴裡綻放

推薦店鋪

餛飩

汪家餛飩:集慶路124號

大喜餛飩:新馬路4號浦鐵一村內

安慶餛飩:文昌巷44號103進紅花地第一棟

鍋貼

李記清真館:秦淮區評事街打釘巷1號

草橋清真牛肉鍋貼:評事街七家灣甘雨巷33號

七家灣牛肉鍋貼:多處分店

喜歡北京,便會喜歡它的一切。即使是被稱為「早餐荒漠」,北京也要在眾多高手中掙扎一下。

去了北京之後,就會發現這裡不乏一些不錯的早餐。比如豆汁焦圈、燒餅油條、包子炒肝炸豆腐之類的,都是專屬於老北京的味道。

至於,大家吃得慣與否,那就另當別論了。

【豆汁】

沒有喝過豆汁兒,不算到過北京」。就衝著這句話,即便對豆汁的可怕早有所聞,還是得奮不顧身挑戰一次。

by 貪吃小shuang~

在繁華的北京街頭,胡同里這家尹三豆汁的質樸氣息尤為突出。每天早晨5點就開始營業,大多都是周圍的老街坊。

by candice0714

環境雖普通,門口卻排著長長的隊,市井又接地氣的店鋪反倒成為北京早點攤的一大特色。

by 聖爹

豆汁兒濃郁味酸不分層,濃稠度剛剛好。不過,那股酸臭味嘗過一次之後,小編從此算是對豆汁敬而遠之了;當然,對它一見鍾情的朋友,也不是沒有。

by 北京旅遊

本地人公認豆汁是人間美味,那一碗灰白灰白帶著一股「餿味兒」的液體,細細咂摸這滋味兒的時候,好像只有北京人能回味出來不一樣的甘甜。

【雞蛋雜糧煎餅】

眾所周知,煎餅原本是來自於天津的美食,但自傳入了北京,就一舉成為早餐界的寵兒,陪伴了不知道多少北京人的清晨。

北京賣雞蛋餅的小攤猶如滿天繁星,在某個胡同里,在某家攤位上。一口大鍋、一個鏟子、一桶雞蛋液,就填飽北京人飢腸轆轆的胃。

看到老闆熟練的手法,就知道這是家老店了。麵餅一攤開,打上雞蛋抹勻,香氣就四溢開來,首選辣醬,加上油條脆餅,最後撒上榨菜裹緊,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迫不及待的趕緊咬一口,吃到了滿滿的辣醬和脆餅。不算太有韌性脆餅,沒有減分,勝在整體的香氣實在是太誘惑。

推薦店鋪

豆汁

老磁器口豆汁店|天壇路天壇北門對面

護國寺小吃|多家分店

尹三豆汁|東曉市街176號

雞蛋雜糧煎餅

龐記煎餅店|留學路與香廠路交叉口

大華煎餅|北剪子巷21號悠惠萬家超市內

白毛煎餅王|永安路與仁壽路口

杭州,江南水鄉。自然,在認識這座城市的時候會帶上一種如詩如畫的濾鏡。

在火爆吃貨界的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中,沒有露面的杭州,的確是不太服氣,來了,你就會知道杭州早點一點都不差

【蔥包燴】

如果說煎餅果子是天津人的心中至愛,同等並列的就是杭州的蔥包燴。想要吃它,一般得到杭州犄角旮旯的路邊攤里去找

從小就學做點心的孫奶奶,在杭州擁有一大批粉絲。她做的蔥包燴可是限定版,中間加了一層豆皮,還有添加了自己製作的甜麵醬。

孫奶奶把油條和小蔥包裹麵餅里,在鐵鍋上壓烤或油炸,不停翻轉直至春餅脆,製作手法講究得很。

by 默默Frail

咬上一口,麵皮酥脆掉渣,油條紮實而不硬,就知道這便是正宗的蔥包燴了。

如果去的是其它店一般都會問你要甜麵醬還是辣醬,秉承杭州人的傳統吃法,就得回答道:「刷一層辣醬,再刷一層甜麵醬。」

【油冬兒】

問100個杭州人,估計有90個都吃油冬兒長大的。早些年,一隻煤餅爐,一口鋼筋鍋,半鍋子油,麵粉與蘿蔔絲,就是油冬兒的全部。

小時候,它好像無處不在。小區樓下、學校門口、某個巷尾...但是這種老手藝越來越少見了,現在想吃上一口好吃的油冬兒,得靠運氣。

麵粉裹住蘿蔔絲,經過油鍋的磨鍊後,香氣四溢。輕輕一口,鬆脆的外皮與溫軟的蘿蔔絲融合在一起,這大概就是小編在杭州的小確幸。

推薦店鋪

蔥包燴

蔥包檜攤|後市街44號對面(自家門口攤位)

孫奶奶蔥包燴|中山南路391號

老頭蔥包燴攤|大學路(近文化用品市場裡)

油冬兒

油冬兒攤|萬松嶺第四醫院門口

油冬兒攤|德勝東村車站旁小區門口

油冬兒攤|皮市巷小學對面,靠近勝利幼兒園

著名美食家蔡瀾先生曾經說過:「處處的早餐文化,因生活優裕而消失之中,武漢的街頭巷尾還在賣,我將之冠上早餐之都。」

武漢當地人都把早餐叫做「過早」,一個「過」字,把武漢人對早餐的重視展現得淋漓盡致。

武漢人可謂是一點都不低調,「過早」的排場非常大。從熱乾麵、豆皮、面窩、到糊湯粉、米酒、糯米雞...光是為了打卡早餐,都得多安排上幾天行程。

【熱乾麵】

如果你去過武漢,千萬不要懷疑他們對熱乾麵的虔誠!對於武漢人來說,吃熱乾麵早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by hanbinro

還沒走進天天紅油趙師傅熱乾麵這家店,就聞到了芝麻醬的香味。煙霧繚繞中,只見店員把黃色鹼面眼疾手快的沉入滾水中,熟至七八分撈起,在空氣中瀟洒的甩動瀝干。

快速的淋上兩勺芝麻醬,拌入酸豆角或是脆蘿蔔丁,小編趁著這股熱乎勁,立馬和著豐富的配料拌勻就開吃。

店裡面已經人滿為患,不少的人直接走在路上、或蹲在街邊,吃著一碗熱乾麵。似乎,面的味道已經不重要了,融入到了那股「全民過早」的特殊運動當中,才不虛武漢之行。

【豆皮】

豆皮雖不如熱乾麵的知名度,但仍然是貼近這座城市的靈魂早點。在武漢,做豆皮的高手們,技藝自成一派,爐火純青,只是可遇而不可求。

王師傅豆皮館是舌尖導演都打call的一家店,小編特意起了個大早去,店裡已經坐滿了。

據王師傅說,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要賣超過兩百斤糯米。20年的老店,名氣果然名不虛傳。

王師傅家的蛋皮是雙面煎,格外金黃焦脆。強烈推薦牛肉豆皮,純牛肉做的臊子,自帶鹵香,胡椒和辣椒的雙重刺激下,一口接著一口,完全停不下來。

好吃的豆皮,是很考究的。麵糊攤成薄餅之後,再包入用豬肉、香菇和豆乾等炒成糯米飯,最後切成小塊,一氣呵成才是豆皮的高光時刻。

煎出來的豆皮形方正薄脆,焦黃的蛋皮包裹著油澤飽滿的糯米,一口下去,酥脆糯香,簡直太滿足了~

by 砂鍋愛榴槤

推薦店鋪

熱乾麵

麗華早點|大成路12號(近司門口)

天天紅油趙師傅熱乾麵|糧道街139號

熊臘生熱乾麵館|寶裕路與京漢大道交叉口北

豆皮

王師傅豆皮館|漢口高雄路東段(近台北一路)

阿斌三鮮豆皮|水陸街東(水陸復興路口)

西安,自古就是一座「網紅城市」。十三朝古都、絲綢之路起點、夢裡的長安...它從來就不缺少榮譽和誇獎。

而大多數吃貨一般都是衝著西安美食去的。它的早餐也是不勝枚舉,豆花泡饃、灌湯包、油茶麻花、油饃頭、甑糕...豐富程度完全超乎了想像。

羊肉泡饃

《早餐中國》里介紹的西安油茶麻花,每一幀都看得人口水直淌。羊肉泡饃的魅力,也不可小覷。

by 小阿j

回民街巷子裡的這家馬洪小炒泡饃館,看到店員包著頭巾,說著一口陝西方言,點一碗地道的羊肉泡饃,基本錯不了。

畢竟只有這種烹調了多年的本地老店,才能守得住西安人的胃口。

by 西安同城

到了西安,在泡饃館子見到這樣的一幕:幾個人邊聊天邊掰饃,一掰就是一個小時。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掰饃已經成為西安人吃早餐的一種儀式感。

by Maosegone

【肉夾饃】

西安肉夾饃可不是配角的存在,它作為陝西的非遺美食,還是得著重提一提的,不然總感覺不曾打卡過西安早餐。

by @愛徐州

子午路張記肉夾饃,是家接地氣的老字號。下午2點了,店裡還是高朋滿座,可見人氣之旺。13元一個的優質肉夾饃,也算是超高性價比了。

by 十二先生

它們家的饃一直是堅持手工打饃,現烤現吃。中間夾的肉是先前處理好了,再放進有著30年歷史的老湯中文火熬煮20個小時出鍋的

by 鞦韆的季節

麵餅外皮烤得很脆,與肥而不膩的肉相得益彰,肉汁滲到饃里,吃到嘴裡,饃和肉一起化渣。

【胡辣湯】

在西安,每天叫醒你的不一定是夢想,但絕對有一份熱氣騰騰的胡辣湯。再加上一個肉夾饃的話,那這個早晨便格外值得了。

by Mickey范娜

果不其然,好吃的店都是要排隊的。一整條冷清的街,唯獨馬老四肉丁胡辣湯人氣不減。

by 卡娃依叻

邊排隊,邊看著店家熟練的操作,牛羊骨頭熬制的底湯里加滿了各式各樣的蔬菜,再配上點睛之筆肉丁,一套功夫下來不超過2分鐘。

剛開始還不太能理解清晨就吃如此重口味的早點,但只要嘗過一次,便知其中美味。

當你在西安的街頭看到,時不時的吸吸鼻子,擦著頭上的汗,嘴巴還通紅的人,大概就是剛從胡辣湯店吃完早餐出來的。

推薦店鋪

羊肉泡饃

馬洪小炒泡饃館|紅埠街46號

老米家大雨泡饃|西羊市127號

老馬家泡饃|西影路568號西側

肉夾饃

子午路張記肉夾饃|翠華路227號

秦豫肉夾饃|東木頭市19號

樊記臘汁肉夾饃|竹笆市街53號

胡辣湯

馬老四肉丁胡辣湯|東三道巷與玄風橋北巷交叉口

劉老虎肉丸糊辣湯|從新巷12號

老李家明明肉丸胡辣湯|灑金橋

作為世界美食之都的成都,提起早餐,竟一時間想不出什麼有代表性的食物,因此有很多人說成都是一座沒有早餐的城市

成都真的沒有早餐文化嗎?並不是,而是可供選擇的太多了。

雙流肥腸粉、鍋盔、綿陽米粉、樂山豆腐腦等N種地方風味,都讓你目不暇接。

【紅油抄手】

《早餐中國》里這家火爆的抄手店,開在居民樓里,只賣周一到周五中午。你可能會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但是在成都很多好吃的店,都藏在某個小區的樓下。

酒香巷子深,來形容老五抄手這家店剛剛好。因為位置不是很好找,照顧生意的大多是周圍的居民,自從在《早餐中國》露了個臉,現在打卡的外地遊客也多了。

它家的抄手皮薄餡兒多,一口下去,緊實鮮香肉餡與微辣濃香湯汁融合在一起,巴適得板。

by 大臉魚愛吃魚

其實成都的抄手口味眾多,干拌的、清湯的、海鮮味的、酸湯的...光是憑抄手,成都就能在早餐pk裡面c位出道。

【素椒雜醬面】

總有人說,成都沒得好吃的面,只能說它不太張揚。成都人吃面的勁頭可絲毫不輸給陝西、山西這些公認的「面痴」省

by 成都老薑不辣

清早八晨,不用費盡心思去找家麵館,隨便一家路邊攤上味道照樣很驚艷

紅油一澆上,再配上各種佐料,最後加上臊子,熱騰騰的一碗端上桌,也沒有什麼講究,動筷開干。好不好吃,也就在這一筷之間。

by 野叔是我

成都的麵條用的多是棒棒面,有著薄、筋、光、煎、辣、香的特色,精髓其實都在最後淋上的臊子裡,新鮮的五花肉被處理成顆粒般大小,炸至金黃酥脆,覆蓋在熱騰騰的麵條上。

素椒麵還有干雜和湯雜之分,不過建議點干雜,拌勻之後,每根麵條上都充分得吸收了雜醬的香味

推薦店鋪

紅油抄手

老五抄手|光明巷18號居民樓四單元一樓右

老麻抄手|三聖街65號

干海椒抄手|建設路71號八二宿舍一區21棟3單元1樓

素椒雜醬面

巴味仙面莊|高新區雲華路

巷子面|川大望江校區小北門外紅瓦寺街

素椒雜醬面|油簍街41號

在廣州早上見面打招呼就是問「飲左茶未」~代表早安的意思,可見廣州人對早茶的喜愛與重視程度。

「食在廣州」,名聲在外。「早茶之都」,同樣名不虛傳。原以為,到了廣州需好好品早茶,何曾知道飲茶不過是個噱頭,琳琅滿目的精緻點心才是重頭戲。

艇仔粥、蝦餃、流沙包、腸粉、水晶蝦餃,馬蹄糕...論早點豐富,廣州稱第二,應該不會有誰敢稱第一

四大天王

上海有四大金剛,廣州的四大天王也不低頭。蝦餃、叉燒包、蛋撻和干蒸燒麥,隨便拿一個出來都是人氣選手。

點都德,必拔草的一家店。清晨,不慌不忙的過去,結果人都坐滿了,點上「一盅兩件」,有位置了再坐下邊看報紙邊喝茶,那叫一個講究。

置身其中,享受著吃早餐的格調,恍惚間有種港劇畫面的既視感。

廣州純正的蝦餃可是以整隻新鮮的蝦仁為餡,一口包住爽口彈牙;色鮮味美的燒麥;香甜醇厚的蛋撻;咸甜兼具的叉燒包;也難怪廣州人百食不厭。

【腸粉】

有人說,每一個離開廣州的人,幾乎都會在某個時刻,很想很想吃腸粉。到了廣州,絕不能放過如此美味了。

銀記腸粉,廣州的一家老字號小吃店。店面不大,吃客很多。點了一份招牌鮮蝦腸,腸粉皮薄滑嫩,一口就能咬到完整的蝦肉和生菜。

除了粉皮和餡料,最後淋的醬汁才是腸粉的靈魂之處,醬汁的鮮味、蝦肉的鮮嫩和米漿的香味相得益彰,美味至極。

推薦店鋪

四大天王

點都德|多家分店

廣州酒家|文昌南路2號

嶺南廚點|馬棚崗22號中粵大廈2樓

腸粉

銀記腸粉|上九路79號

源記腸粉|華貴路93號

生記腸粉|多寶路寶慶街19號

其實要真把每個城市的早餐一較高下,似乎是沒辦法分出勝負。

每個人喜愛的早點,也許就是自己家樓下的早點鋪子。裝修簡單,店面窄小,連招牌都沒,只有門牌號。

這些藏在街頭巷尾的早餐店,食物蒸騰的霧氣趕走了前一天所有的疲憊。

常去的早點鋪子,老闆甚至可以叫出你的名字,記住你愛的口味,還沒等你開口他就已經開始做了。

無論身處異國還是他鄉,我們總是對記憶中某個早點的味道念念不忘,或許更多的也是對那份人情味記憶尤深。

若問哪一座城市的早餐zui深得你心,正解一定是時刻牽盼的家鄉,那麼就靜悄悄的把第二名的告訴我們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N0CmwBmyVoG_1ZV9K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