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可以正常吃主食了,而且餐後血糖持續降低?99%的糖尿病患者都不知道的真相!
跟大多數糖尿病友一樣,自從我檢測出糖尿病後,擔心血糖控制不好引起更多併發症,開始長期不吃米、面等主食。可是最近卻總是吃不下東西,還有些想吐,急忙的跑到醫院檢查,卻被醫生告知,這其實是極危險的飲食誤區!
我們糖尿病患者不吃或少吃主食容易誘發反應性高血糖,身體會出現營養不良逐漸消瘦等;另外吃飯時不吃主食而食用牛奶、雞蛋、肉類等高蛋白質的食物還會傷及胃部。
要控糖卻又不能不吃主食?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其實不然,目前有一種叫做α-澱粉酶抑制劑的物質能讓我們即使吃了米飯,血糖也不會升高。我找了個比較靠譜的相關產品,吃了三天左右的時間,血糖值就已經能控制在正常數值內了,強烈推薦給各位糖友!
關於α-澱粉酶抑制劑,我通過各種渠道查找研究了大量的相關資料,整合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的血糖值也能早日得到控制。
一百多年國內外科研開發,α-澱粉酶抑制劑終成糖尿病人的福音
1893年,美國科學家Osborne博士首次將白芸豆中這類能抑制消化吸收的蛋白質初步分離出來。
1944年DONALD.E. BOWMAN發現白芸豆蛋白質通過酶抑制作用導致小鼠體重減輕,並發表在1945年的《SCIENCE》上。
90年代,國外的很多公司已經開始致力於開發控糖和減肥的白芸豆澱粉酶抑制蛋白。美國Pharmachem Laboratories公司成功研發且對α-澱粉酶抑制蛋白的提取技術進行了全球壟斷。
2016年,江南大學——新產業大健康人類營養與健康聯合實驗室多年攻關,採用定向酶解技術提取出Amyless 澱粉酶抑制劑(α-澱粉酶抑制劑),成功攻破美國的技術封鎖。
2017年,Amyless 澱粉酶抑制劑在新產業大健康實現產業化,並讓新產業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原料生產廠家。Amyless 澱粉酶抑制劑通過權威檢測機構SGS對比檢測,其α-澱粉酶抑制劑活性遠超美國同類產品達41倍,是目前為止同類型產品中活性最高的。
經過這一百多年的科研人員的大力研究開發,α-澱粉酶抑制劑能安全使用於控制血糖的相關產品中,且效果相當顯著。
α-澱粉酶抑制劑,有效控制血糖,且無副作用
α-澱粉酶抑制劑,是白芸豆植物為了保護自己傳宗接代的果實里所含澱粉不被周圍環境中的澱粉酶所破壞,而自動產生的一種澱粉酶抑制蛋白。
人類食用之後,α-澱粉酶抑制劑能夠大幅度阻斷食物與澱粉酶活性位點之間相互作用的通道,使得人體口腔、胰腺里的α-澱粉酶活力下降,阻斷或延緩澱粉分解轉化成葡萄糖,使血糖平穩,避免了血糖過山車現象,減輕胰島負擔(養胰)、消除胰島素抵抗、增強胰島素敏感性,促進脂肪燃燒。其在進入腸道發揮作用後,會被迅速排出體外,不會進入血液循環,也不會作用於大腦中樞,更無副作用!
同時,α-澱粉酶抑制劑也是全球首個通過臨床驗證的澱粉阻斷蛋白。在歐美和亞洲日韓等國,α-澱粉酶抑制蛋白已成為體重管理的主要健康食品成分,是國內外大多血糖管理產品的主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