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貝貝豆育兒課堂(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前段時間,一條「大學生偷外賣被刑拘」的新聞,引髮網友關注。
在南京某小區,從5月開始就總是出現丟外賣的情況,外賣小哥報警後,經過警方調取監控錄像和逐戶排查,在出租屋內找到了小偷。
民警入戶後發現,被偷的外賣早已被吃完,桌子上只剩空盒。
經了解,該名大學生為知名大學的畢業生,目前在備戰考研,聲稱「以為偷拿外賣,沒人會追究」,就養成了偷拿外賣的習慣,這兩個月里到底偷了多少份,他自己也不知道。
這名大學生還有三個兄弟姐妹,只有他成績比較好,為了他能夠安心學習,其他兄弟姐妹都輟學打工,可以說是全家人在供他讀書。
後續報道中,民警稱:雖然作案金額小但次數多,日後一定會留下案底。
知名大學的畢業生,卻做出樣的事,很多網友「恨鐵不成鋼」的惋惜道:好好的前程被自己毀了,全家人的指望也沒了!
勿以惡小而為之,孩子有「小毛病」家長不糾正,終會釀成大禍
在學期間,環境比較單純,大家都在拼學習成績,給很多孩子造成這樣一個錯覺:只要學習好,就萬事大吉了。
可走入社會邁進工作崗位後,除了看重個人能力,在同一批招入進去的新人,基本的能力水平都差不多,並沒有太大的差距。
如果要選拔就會看品行,兩個能力差不多人,一個三觀正,有良好溝通能力;另一個想法極端,有愛占便宜的小習慣,相比之下肯定會提拔前者。
不慮於微,始成大患;不防於小,終虧大德。
沒有誰生來就是犯罪者,不良習慣都是小的時候家長沒有及時糾正,孩子長大也不會有「對與錯」的界限感,在利益面前會選擇鋌而走險。
文中提到的那名大學生,如果有基本道德感,那麼也不會做出偷盜行為,僅僅因為幾分外賣,就在檔案中留下不光彩的一筆,影響日後的就業生活,實在不值!
「小偷小摸」在幼時就會顯露苗頭,家長發現端倪後,要會處理
小時候,孩子有偷拿東西的小毛病很正常,通常會出現在這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4歲以前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物品的界限感還比較模糊,對於喜歡的東西,想占有、想拿回家自己玩。
大多是無意識的行為,並沒有偷盜的概念,家長不必過於焦慮,對孩子在道德上進行猛烈抨擊。
第二個階段——6歲之後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物權的意識了,知道不能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但出於喜歡某個物體想要占有,就會有意識地藏起來帶回家,甚至還為此撒謊。
對這種情況,家長們就要警惕,及時地進行糾正。
孩子「偷拿東西」,家長要理性教育,兩個方法「不打不罵」輕鬆解決
- 家長要克制自己的情緒,耐心和孩子交流
如果第一次發現孩子偷東西,那麼家長自己首先要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思考怎麼和孩子溝通,判斷下孩子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
在與孩子交流時,情緒要冷靜、語速不妨慢一些,家長過於激動,情緒激烈反而會嚇壞孩子,不知道自己怎麼了。
要讓孩子認識到拿別的東西是不對的,這是錯誤的行為要改,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更不要覺得沒什麼,反而給予鼓勵。
- 經常檢查孩子的衣物,給予正向激勵
在接幼兒園孩子放學的時候,可以順道檢查下,孩子的書包和衣服的兜子,看看有沒有幼兒園的玩具。
如果有的話,對孩子說:「這是幼兒園的,大家一起玩的玩具,不可以帶回家。」然後一起送回去,也要及時和老師溝通。
孩子表現好了,要及時給予正向的激勵,用語言、行動或者一些適當的小獎勵,促使孩子自覺地不再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可以適當地滿足孩子一些物質要求,避免自己沒有,羨慕他人於是「順手牽羊」。
今日話題:寶媽寶爸們,你家娃出現過偷拿東西的情況嗎?你是怎麼解決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PS: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_7FenMBfGB4SiUwolO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