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每年出手不到兩次的精品PE 今年IPO項目市值超千億

2023-01-13     投中網

原標題:一家每年出手不到兩次的精品PE 今年IPO項目市值超千億

2022年,深圳不經意間衝出了一家叫做鈦信資本的黑馬PE。

在中國的VC/PE圈內,鈦信資本並不能算是一個大家很耳熟的名字,但打開它的投資組合,排兵布陣的都是行業里罕見優秀的龍頭公司。

比如,2022年三季度上市的國產CPU龍頭海光信息、國產測序儀龍頭華大智造,上市首日收盤市值分別超過1000億、400億,都是當下核心賽道的核心龍頭,也是一級市場上難得一遇的現象級項目。此外,鈦信資本前兩年上市的道通科技、奧美醫療等,也都是所在行業的中國第一、全球第一或第二。

這兩年GP們都說要投龍頭,但投出千億級公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只是投了一些明星項目,倒也不算很稀奇。眾所周知,中國一級市場有很多悶聲發財類型的「長尾」機構,最喜歡跟投明星企業的Pre-IPO輪。

但鈦信資本可不是簡簡單單的跟投而已。查閱以上提到的幾家上市公司的招股書,鈦信資本的單項目投資額都是數億級別的,其中華大智造一家就投了6.3億元。細看整個中國一級市場上,有多少能單筆開出5億元以上支票的市場化PE機構。鈦信資本的實力要遠遠超過了它的知名度。

集中投資95分以上的項目

在VC/PE扎堆的深圳南山區,投中網見到了鈦信資本創始人高毅輝。高毅輝的履歷並不複雜,他是中國首批保薦代表人,從1998年進入資本市場,行業深耕24年,在中信證券做了十多年投行和投資,曾任中信證券投行委及金石投資執行總經理、中信直接投資組負責人。2015年高毅輝離開中信創立了鈦信資本,用七年時間紮根布局,在他領軍下的這家機構,跑出了不一樣的穩健步伐。。

談起鈦信資本的投資風格,高毅輝的闡述非常的簡潔:「聚焦投資龍頭企業。」這句話乍聽之下並不特別,但搭配一組數字再看的感覺就非常不同了:鈦信資本創立7年,一共只投了12個項目,平均下來每年還不到兩個;這12個項目總投資超30億,平均單個項目投資額近三億元!

高毅輝說,在追求穩健平衡和價值成長的基礎上,我們會儘量集中。假如有10個90分的項目,與1個95分的項目,鈦信會更傾向把資金集中投向於那個95分的項目。

這句話並非虛言。鈦信資本確實在集中投資那些全球前列的優秀企業,前面提到的已經上市的華大智造、海光信息,合計投資就近10個億;而在2022年2月,全球最大的8英寸氮化鎵晶片IDM企業英諾賽科D輪融資中,鈦信資本領投進去大幾個億。據了解,這是鈦信資本目前為止單筆投資額最大的項目。談到這些企業,高毅輝表示:「好公司沒有那麼多,遇到了一個我們就儘可能地多投。」

雖然「集中重注」也是當下很多GP掛在嘴邊的熱詞,但鈦信資本卻做到了極致。

當前一級市場正面臨著重大的變局。由於註冊制改革,以及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問題,中後期項目現在被普遍認為並不好投,2022年不乏讓VC/PE機構浮虧的IPO,促使越來越多的PE機構在把投資階段往中早期前移。但鈦信資本並沒有選擇跟從這一潮流,高毅輝明確向投中網表示,鈦信資本會堅持投中後期的定位。

高毅輝表示:「每個團隊都有自己的基因,鈦信資本的基因是擅長投中後期,特別是在Pre-IPO項目的把握上,是我們的能力圈能夠完整覆蓋的。」面對變局,鈦信資本的做法是抓大放小,繼續強調要集中投資高稀缺性、高成長性的大型龍頭企業。

事實證明,PE機構並不是必須往中早期走才有出路,鈦信資本的這種打法帶來的成績堪稱優異。目前統計來看,鈦信資本陸續投資的幾大龍頭,奧美醫療、道通科技、海光信息、華大智造逐一登陸A股,都有不錯的上市表現。取得的這些成績,無非就是鈦信資本在「聚焦投資龍頭」上七年磨一劍的長久堅守所帶來的。

高毅輝向投中網表示,他2015年創立鈦信資本的時候有一個明確的理念:不盲目追求規模,而是持續創造現金流回報。目前來看鈦信資本的確做到了。

追求命中率 只投「確信」的項目

集中投資的打法要想成功有一個基石,那就是看得准。鈦信資本投的12個項目,目前已有5家實現上市,1家回購退出,且平均投資周期僅僅3.5年,其餘6個項目目前也都在有序發展中。

黑石創始人蘇世民說,做投資的第一要訣是不要虧錢。高毅輝也信奉這一原則,他表示,一個失敗項目帶給一家投資機構的傷害,是十個成功項目都難以挽回的,因此鈦信資本高度重視成功率。在鈦信資本的信條中,拿投資人的錢交學費是絕對不能接受的。這種心態讓鈦信資本在投資時高度的謹慎。高毅輝常說的一句話是:中國機會很多,沒必要去投看不懂的公司。

秉持這一原則,鈦信資本的漏斗模型是業內少見的極端。高毅輝告訴投中網,鈦信資本一年要看200個以上的項目,大概20個進入盡調,最終可能只會投1、2個。這1、2個最終投資的項目必須是「確信」會成功的公司。行業的未來容量有多大?競爭格局是怎樣的?公司的市場地位能夠保持嗎?利潤空間有多大?這些問題都必須有清晰的答案,如果還有感覺判斷不清楚的地方,那就先不投。

一年開槍的機會還不到兩次,這要求投資團隊足夠的克制。

鈦信資本投了這麼多中後期項目,但沒有一個項目掉進估值倒掛的坑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鈦信資本不盲目依賴相對估值法。鈦信資本要求所有的投資一定要看清楚公司未來的收入和利潤,把它們作為估值的基礎。對於估值有不正常溢價的項目,鈦信資本同樣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不投。

因為出手的次數少,鈦信資本對單個項目的「關照」是一般的投資機構難以比擬的。舉一個例子,2017年鈦信資本投資道通科技,當時鈦信還沒有深圳辦公室,高毅輝親自帶領投資團隊從北京來訪深圳多次,前後「駐守」了一個多月,基於公司整體情況以及汽車電子產業鏈,對道通科技進行了最徹底的「盡調」。這大概也是鈦信資本敢於下重注的底氣來源。

敢於出手 不迴避分歧

但是,這並不是說「謹慎」二字就是鈦信資本的成功法門。相反,仔細捋一捋鈦信資本的投資組合,你會發現裡邊爭議性(或者說分歧)很大的項目還不少。

道通科技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高毅輝飛赴深圳考察道通的時候,恰恰是後者的第一次A股IPO申報被終止之時。雖然IPO申報被終止並不意味著企業一定有問題,但大部分投資人肯定都會選擇迴避這樣的項目。鈦信資本選擇在此時下數億元的重注,對決策力的要求是不言而喻的。

對華大智造的投資也不像後來看起來那麼容易。2019年華大智造剛剛啟動融資的時候,其里程碑產品T7才剛剛發布,市場反響尚不明朗。鈦信資本卻很快發掘到華大智造的核心價值,快速決策且陸續投進去6.3億元,是華大智造B輪融資最早投資的機構之一。隨著中國新一輪科技創新崛起,真正的硬科技成為了投資界關注的焦點,作為生命科學領域中真正掌握著槍桿子的企業,華大智造也隨之被投資人踏破了門檻。

高毅輝回憶道,現在大家都認可了華大智造國產測序儀的戰略價值,但三年前很多人好像還不能接受這一點。鈦信資本剛投資華大智造的時候,高毅輝跟一些同行說起,對方的反應經常是表示不能理解。

但在鈦信資本看來,2019年的華大智造跟現在其實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基因測序儀是整個生命科學的基礎設施,它的戰略意義從一開始就是明擺著的。具體到華大智造這家公司,2019年已經推出了DNBSEQ-T7,鈦信資本查閱了國際機構對T7和Illumina對標產品的對比,數據顯示T7的性能已經是世界最一流的水平。「華大智造剩下的問題只是用戶的接受、品牌的打造、渠道的建設,只是需要時間而已。」高毅輝表示。

高毅輝向投中網強調,鈦信資本不太關注外界的議論,如果一家企業的產品在技術上是站得住腳的,對人類又有無比巨大的意義,那麼它一定是有內在價值的。

從對道通科技和華大智造的投資上,都能看到鈦信資本這種不懼怕分歧的一面。高毅輝認為投資中的分歧總是存在的,而且「大家都認可的項目很可能不怎麼賺錢」。在當前的一級市場上,這可能是比謹慎還要難得的品質。鈦信資本成立以來投出的項目,上市後都有很好的市場表現,成為現象級的企業,跟這一點是分不開的。

精品投資的時代標杆

某國內著名母基金合伙人曾向投中網感慨,已經很久沒有遇到過讓他「眼前一亮」的GP了。他吐槽的是當下中國一級市場的同質化,他的大意套用歌詞翻譯一下差不多是:大家投著差不多的賽道,用著差不多的策略,講著差不多的邏輯……

但像鈦信資本這樣的GP在業內實屬難得一見。平均一年投不到兩個項目,平均單個項目投資額近3個億,且不乏華大智造、海光信息這樣的超級IPO,這些案例和數字擺出來就讓人眼前一亮。

高毅輝說,鈦信資本的願景是「做精品投資的時代標杆」。類似的話業內人士大概已經快耳朵聽出老繭了,以至於很多人見到類似的話已經會自動翻譯為「募不到足夠多的錢」。但鈦信資本難得一見的不僅有口號,還給出了極具說服力的行動。精品投資的標杆,大概就長這樣了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754dae942f6fd8f676f81363bddd6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