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樓市有沒有泡沫?社會各界存在分歧,基層的民眾覺得有泡沫,而多數專家和學者表示,泡沫並不大。對此,我們則認為,中國的樓市確實存在著泡沫,只是不同的城市,房價泡沫的程度不一樣。像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存在的泡沫要更大一些,而二三線城市的房價泡沫要小一些。
實際上,國內房地產是否存在泡沫,從三個方面來分析:第一,房價與收入之比。按照國際慣例是家庭年收入的6-7倍。而現在國內二三線城市的房價與收入之比是20-25倍,而北上深等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之比則是40倍以上。這意味著,當地居民不吃不喝40年以上,才能買下一套商品房。一線城市的房價確實存在著較大的泡沫。
第二,房子的租售比。從目前來看,現在租房居住,確實要比買房更划算。以上海為例,租一套90多平米的二室一廳的房子,一年租金只要10萬元。而像這樣的一套房子的市場價值至少在6-700萬之間。這意味著,房東如果是買房用於投資,至少要60-70年之後,才能收回成本。這樣的投資回報率,還不如銀行定期存款的利息收益。
第三,房企的負債率。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富力、中交、陽光城、保利這幾家房企的負債率分別高達123.3%、211.4%、166.59%和103.83%。房企的負債率之所以會這麼高,主要是前些年瘋狂擴張拿地所帶來的債務雪球越滾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房地產業肯定存在著較大的泡沫。
而面對房地產市場存在著較大的泡沫,經濟學家馬光遠則表示:房地產作為中國最好投資品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未來房子將會逐回歸到居住屬性。馬光遠的意思是,國內房地產泡沫已經無法支撐下去了,未來房價的趨勢就是去投資化、逐步與回歸居住屬性,當地居民收入相掛鉤。顯然,馬光遠說出了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大趨勢。
而原央行副行長吳曉靈早就表示:人們在泡沫里狂歡的日子已經沒有多少了,要做好退潮之後的準備了。這是每個國家、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與此同時,原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也曾發出警告:房地產是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而以上這幾位知名人士,都在告訴大家要隨時做好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準備。只有正確認識當前的房地泡沫,才能採取應對措施。實際上,對於當前房地產市場的趨勢,已經有3大信號出現。未來樓市的走勢開始逐步明朗。
信號一:房價下跌的城市越來越多
全國各地房價下跌已經成為趨勢。數據顯示,4月百城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跌城市數量為100個,二手房價格下跌城市已連續11個月超90城。此外,全國百城二手住宅平均價格為14975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75%,已連續24個月環比下跌。顯然,目前國內各地的房價正處於調整的趨勢之中,中短期內很難發生逆轉。指望房地產泡沫能繼續維持下去,永遠不破裂,顯然這也不太現實。
信號二: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在下降
在經歷了三年疫情之後,現在很多人收入減少或失業,不少家庭暫時擱置了買房計劃。同時,人們越來越傾向於儲蓄,而不是買房了。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我國居民存款增加了8.56萬億人民幣,人均增加存款約6114元。顯然,現在人們並不看好房地產市場走勢,預計房價會下跌,都把錢存進銀行裡面。而一旦人們對房地產市場的預期發生改變,未來房價下跌的趨勢就非常明顯了。
信號三:各種利好政策不斷,效果卻不理想
從去年開始,各地的救市利好政策從沒有間斷。先是多數城市都放開了限購、限售政策。同時,各家銀行也紛紛下調存款利率。還有一些地方上調了公積金貸款額度上限,以鼓勵剛需家庭買房。
儘管樓市利好消息不斷,但還是沒能逆轉當前調整的趨勢。現在各地房地產市場都呈現「量價齊跌」的局面。實際上,利好政策只能避免短期內樓市的大起大落,而不能改變當前樓市長期下跌的趨勢。國內樓市長期調整的趨勢已經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