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稅制度」乃立國之本,夏商周時期國家都以何種方式收稅?

2023-12-31     郝傑

原標題:「賦稅制度」乃立國之本,夏商周時期國家都以何種方式收稅?

美國開國三傑之一的富蘭克林曾言:「稅收和死亡,是人生無法避免的兩件事。」這番話對稅收的重要性進行了生動而貼切的比喻。稅收作為支持國家一切生產生活活動的基礎物質條件,與國家的形成和發展密切相關,相輔相成。

作為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中國在夏商周時期的稅收制度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我們來探討一下夏商周時期的稅收政策及其原因。

夏朝時期的「貢」

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其稅收制度開創了先河。夏朝採用的是「貢」制,即農民應繳納土地產量的十分之一作為稅收。雖然孟子稱之為「夏後氏五十而貢」,但夏朝也根據年景好壞合理調整稅收政策。這種定額的稅收體現了一種對百姓關照的一面。

此外,夏朝還存在「進貢」制度,即地方諸侯向君主進獻特產,如絲綢、珍珠、象牙等。這豐富的資源進貢體現了地方貢獻給中央的一種形式。

商朝時期的「井田制」

商朝時期,國家生產力逐漸增強,土地增多,實行了「井田制」土地政策。這一政策將土地劃分給多家農民,分為「公田」和「私田」。其中,「公田」產物歸國家所有,「私田」產物則屬於耕種農民。這種稅收方式與前兩朝存在一定形式上的差異,但在本質上仍是統治者維護統治的手段。

周朝時期的「徹法」和「力役」

周朝時期延續了夏商時期的稅收政策,仍實行「井田制」土地政策。周朝推出了「徹法」,即中央下分的土地由農民共同耕種,所得產物平均分配。此外,周朝還實行「力役」,即通過勞動來納稅。這是一種相對人性化的政策,規定了徵收標準和免除勞動的條件。

夏商周時期稅收制度的原因

獨特的社會環境:

在炎帝黃帝時期,各個部落為了生存進行戰爭,最終炎帝和黃帝聯合形成國家。這導致各部落向統治者上貢,演變成了納稅的定製。

土地政策的影響:

夏商周時期都實行了「分封制」土地政策。國家將土地分給奴隸主貴族,奴隸主再分給農民。這種土地政策直接影響了稅收制度的形成。

社會需要的滿足:

夏商周時期的稅收制度滿足了統治者和社會的各方面需要。稅收的正常徵收保證了國家的和諧穩定,有力地推動了國家的發展。

總結

國家的形成和發展推動了稅收政策的逐漸完善,而稅收政策也推動了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夏商周時期的稅收政策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土地政策、統治者和社會需要密不可分。特定的社會存在決定了夏商周時期特殊的社會意識,夏商周時期的稅收政策也契合了當時的社會環境,穩定了社會秩序推動了國家發展。

參考文獻:

《孟子》

《奴隸制時代的稅賦》

《管子·山至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fa8426ba0f425fb33261e6cf4f6ea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