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自己只是一個不優秀的普通人嗎?如果不能,該怎麼辦?

2019-05-06     職場咖啡廳

最近,我的朋友小C遇到了職業生涯的一個低谷。

她說,自己有點抑鬱了。

「我喜歡給自己定計劃,然而實際中總是完成不了,我是這種人,只要一項目標完成不了,其他的也不想做了。比如,我要自己八點起床,結果沒起成,那麼我那一天接下來的任務也不想開始了。」

從早上開始的壞心情,就像是一列長長的多米諾骨牌,被依次推倒。

白天心情頹喪打不起精神,晚上刷劇看手機常常熬夜。這一系列挫敗背後的元兇,就是她內心中總想追求效率和完美的渴望。

她想知道,究竟怎樣才做,能讓自己不那麼追求完美,過上正常、普通的生活。

01、完美主義者為什麼常常失敗?

在多數人看來,喜歡追求卓越並不是什麼壞事。畢竟,這樣的人在社會中常常是成功的、有地位的。

但是,追求卓越的人也分為兩類:一種是有健康、合理的追求目標,不斷用行動去修正自己;另一種是空想、極端的消極完美主義,一遇挫就崩潰。

小C就是這樣,她常常給自己設置不合理、難以達成的目標。雖然在嘗試初期,這樣的目標會讓 她覺得自己很牛,比別人強,但是接下來的挫敗,卻會迅速的將她的心態擊垮。

比如,她曾經想要減肥,然後從網上找到了一個「極速減肥法」。這種方法要求減肥者採取一個極端的節食計劃,並且嚴格執行。

遺憾的是,總是有那麼一瞬間讓她再也忍受美食的誘惑,嘗了一小口冰淇淋之後,失敗感撲面而來,然後她就會從心理上和身體上懲罰自己。

這一口冰淇淋是一個導火索,接著小C會感到自暴自棄,乾脆把一大盒都吃光,然後又把眼前能看到的食物全部吃掉。

在完美主義者的眼中,世界只有兩個選項:要麼完美地按照計劃執行、要麼就乾脆放棄。

可悲的是,就算吃掉冰淇淋,他們也不會感到快樂,因為計劃挫敗讓他們的失敗感劇增,並且將自己定義為一個失敗者。

總結一下就是:完美主義者想的多、做的少。因為太想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導致行動力變差;因為害怕失敗,所以儘可能多的去做思考、準備,結果又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因為害怕失敗而被恐懼支配,因此心態失衡。

追求完美導致忽視行動和心態易碎,所以常常失敗。

02、完美主義者如何轉換心態,不再玻璃心?

在《幸福超越完美》中,泰勒·本-沙哈爾指出,只有停止追求完美,才能開始真正幸福的人生。

What?你要讓我放棄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三觀,做一個得過且過的廢柴?這是很多人看到這一觀點的第一反應。

不不不,不是讓你以後混吃等死徹底佛系,而是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換一種態度過人生,實現從完美主義者到「最優主義者」的轉變。

啥叫「最優主義者」呢?

能夠接受失敗

完美主義認為,人生的路應該儘量走直線,因為這樣可以快速的達到目標、提升效率,一旦路線偏差,完美主義者就會懊惱和責怪自己。

他們沒有看到,人生中時時、事事盡在掌握,只是一種幻想,即使費很大力氣做到了,也會讓人感到焦慮和疲勞。

相反,最優主義者認為,人生旅途都可以是不規則的曲線,錯誤、挫敗都是沿途的風景,都是對自己的歷練,畢竟,只有打敗了大小妖精,才能取得真經;

完美主義者害怕失敗,最優主義者視失敗為一種反饋;完美主義者關注終點,最優主義者關注終點及過程。

他們知道,在奔向「目標」的同時,還需要會享受「過程」中美好的一切。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實現目標時腎上腺素飆升帶來的暫時興奮,而是在實現的目標過程中把自身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之時。

能夠接受情緒

完美主義者相信,要想生活得好,就得每天都是滿滿的正能量。

因此,遇到挫折、壞情緒時,完美主義者會傾向於責怪自己,並且想迅速的把情緒趕跑,結果越是這樣想,越是做不到,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最優主義者接受負面情緒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他們把自己當作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允許自己體會痛苦的滋味,並且無條件地陪伴「負能量」的自己。

也許是一杯茶,也許是散步和音樂後,她感到自己又有力量繼續工作了。

能夠享受成功

完美主義者給自己設定了很多目標,並且逼迫自己快速的完成它們。

然後,他們又急匆匆的奔赴下一個目標。他們沒有給自己足夠的時間休息和品味小小的成功,因為即使達成了某一項目標,也並不意味著自己已經足夠好了,必須繼續努力才行。

最優主義者也會給自己設定目標,但他們的目標是現實的、可達成的,並且會為自己的每一個小小成就而感到滿意。

因為,在他們的心中,自己已經是一個足夠好的人了,不需要用拚命來給自己加分。

03、完美主義者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修正自己?

在電影《人生遙控器》中,主人公邁克想要達到自己的職業目標,他因此而忽略了一切和工作無關的事情,包括親情和愛情。

獲得能讓人生快進的遙控器之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直達人生巔峰,卻發現站在山頂的自己其實一無所有,並沒有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而被他拋在腦後的親情和愛情,也永遠地遠離了他。雖然在我們的手中沒有這樣的遙控器,但是,為了工作而忽視親人、愛人和朋友人的卻並不少。

要想改變自己的「完美主義」,我們必須在生活中進行一點一滴的修煉。

首先,願意相信「完成勝過完美」。

完成勝過完美,這句話印在了FACEBOOK總部的牆上。

你有多久沒給家鄉的好友打電話了?為什麼呢,是擔心尷尬冷場,還是害怕自己今天時間不夠。最後,今日復明日,你們的感情漸漸疏遠了。

其實,這也是一種完美主義,你希望能夠有一個完美的電話,既能夠加深彼此的感情,又不會有尷尬的場面,同時又完美適配你的時間空隙。但這是不可能的。

現在,用「完成勝過完美」的思路,撥出這個電話,可能保是短短10分鐘的通話,卻能讓你們彼此感到溫暖。

其次,把失誤當成一種收穫

李笑來老師提到過一個實驗:找一個透明玻璃瓶,分別把蒼蠅和蜜蜂放進去,讓瓶底衝著有陽光的地方。然後你觀察。兩種昆蟲的行為是不一樣的:

蜜蜂很有方向,看到光會拚命去撞瓶底,認為這是出路,所以它拚命撞,直到毫無力氣死掉為止。蒼蠅不一樣,它會Duang!Duang!Duang!亂撞,結果就出來了。怎麼出來的?不知道,反正是出來了。

其實我們人生中的每一次失誤也是這樣,它看似是無效的努力、浪費了時間,其實沒有這種珍貴的試錯,你永遠不會知道最適合你的路是哪一條。

人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害怕犯錯誤。除了這個最大的錯誤以外,其它錯誤都不是錯誤。

幸福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終點,而擋在我們幸福路上的最大攔路虎,就是完美主義。

你以為它是督促你前進的良師益友,其實它卻是害你焦慮、痛苦的陷阱。

當我們從完美主義變成「最優主義者」,玻璃心能夠修成了鋼鐵俠,然後你會發現,想的多並不會讓自己幸福,相反,完成越多越幸福,「失誤」越多越幸福!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職場人,堅信「腦內千山萬水,不如腳下一步,哪怕是跌出去的一步。」
很多時候,困住我們的不是難題,而是想像。
通過閱讀、理解和嘗試,能夠幫助我們走出人生的重重迷霧。
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共同探討職場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fDpGWwBmyVoG_1ZKPY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