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兒童思維」,輕鬆輔導孩子作業,親測效果不錯

2023-06-25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運用「兒童思維」,輕鬆輔導孩子作業,親測效果不錯

輔導孩子寫作業是門苦差事,這是很多家長的心聲。

在聊到這個話題時,家長們都會大吐苦水,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家孩子總是在作業上犯一些很簡單的錯誤,甚至懷疑起孩子的「智商問題」。

殊不知,這正是因為家長沒有站在孩子的視角,以「兒童思維」去看待和理解孩子在學習中碰到的問題。

什麼是「兒童思維」?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

給孩子輔導作業,一個很簡單的題目講解了三遍。

問他明白了沒有,點點頭。

讓他自己複述一遍。

牛頭不對馬嘴。

是因為孩子真的智商存在問題嗎?

當然不是。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兒童思維發展的階段特點。

美國最偉大的心理學家皮亞傑,終生致力於研究兒童思維和認知。他認為,7-12歲(小學)的兒童,在思維上開始逐步擺脫具體現象的依賴,初步擁有了邏輯抽象能力。

什麼意思呢?

舉個例子:

孩子在7歲之前,看到眼前有10個蘋果和5個梨子,他會用手去數,然後告訴你有15個水果。

但是在7歲之後,當孩子在紙上看到「10+5」算式時,通過非常艱難的努力(在孩子看來是的),他能夠在腦袋裡想像出10個蘋果和5個梨子,並在腦袋裡數好,然後告訴你答案。

所以,在家長最頭疼輔導作業的小學階段,孩子的「兒童思維」就是:開始擺脫具體的事物依賴,初步具備了邏輯抽象的能力。

在這個階段,孩子從過去「可視化」地思考問題,開始過渡到能在小腦瓜里構建一些簡單的邏輯想像,譬如上文的例子,哪怕家長沒有在孩子眼前擺上蘋果和梨子,孩子仍能夠開始運算一些簡單的算式,這就是從具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變的重要階段。

敲黑板,劃重點!

這裡尤其要注意的點,是孩子此時才初步具備了邏輯抽象能力。

「初步」指的是,孩子雖然具備了這個能力,但仍並不熟悉,表現在寫作業時,就是針對一些題目,仍然無法熟練地通過邏輯抽象能力去完成思考,也很難理解大人用邏輯能力輸出的講解。

為什麼家長要懂「兒童思維」

作為家長,需要明白的是大人的思維模式和孩子肯定是不一樣的。

譬如:你所理解的「簡單」和孩子眼中的「簡單」是不能划上等號的。

所以當你給孩子輔導作業時,如果代入了你自己的思維模式,那麼出現孩子聽不懂的情況,就是一件相當正常的事情了。

當家長發現自己講了半天,孩子仍然一臉懵懵懂懂時,也會存在兩種情況:

(1) 家長無意識,完全用大人的思維模式來講解,孩子的思維方式無法理解。

(2) 家長有意識,自認為「小孩能聽懂」,實際上還是老一套,孩子的思維方式仍然無法理解。

久而久之,家長覺得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孩子仍然總在作業上犯錯誤,講了還是錯誤連連,進而大發脾氣,甚至造成自我的心情抑鬱。不僅對和睦的家庭親子關係產生影響,導致家長產生孩子「智力問題」的錯誤認知,而且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學習興趣也造成重大的影響。

如何運用「兒童思維」,來解決孩子作業老大難

如果你當前正困擾於輔導孩子作業的問題,不妨從以下幾點來試試:

(1)鼓勵表達思路

作為家長,我們要善於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一點同樣適用於輔導作業。通過孩子講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我們能夠清楚的知道,孩子是在哪一步出現了思維上的誤區,方便我們對症下藥。

(2)代入角色共學

知道了孩子的思維誤區後,我們需要暫時拋棄掉大人的思考,變成跟孩子一樣「幼稚」的一個小夥伴,嘗試用孩子當前所學到的知識點,來幫他講解當前的題目。

(3)多用具象案例傳遞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用孩子早就熟悉的的具象模式,運用舉例子、講故事等結合生活場景的方式,來為孩子描述如何去了解題目,如何去思考。

(4)給出正向反饋

當孩子在你的輔導下成功完成一個題目,並且能夠複述題目的思考過程時,你需要即時給出積極的反饋,表揚並鼓勵孩子完成下一次嘗試,幫助他樹立在邏輯思維能力上的自信。

之前我在輔導女兒作業時,遇到一道題目,問唐代杜牧的「山行」裡面的四句詩,哪一句描寫了楓葉流丹的壯麗景象,女兒糾結在「停車坐愛楓林晚」和「霜葉紅於二月花」兩句之間,無法給出正確的答案。

作為大人,我當然知道答案,我也可以直接把每句詩的現代譯文告訴她,讓她直接選擇就行了。但是這種方法,可能第二天她就忘記了,遇到類似的題目仍然會錯。

於是,我鼓勵她說出她的想法,小朋友的理解也相當有趣:「停車坐愛楓林晚」里有個「楓」字,「霜葉紅於二月花」里有個「葉」字,問題是問楓葉,於是她搖擺不定。

誰能想到小朋友有這麼清奇的腦迴路呢?

所以最後,我用講故事的方式,扮演成了唐代的「杜牧」先生,女兒扮成了我的書童,我們登山賞楓,復現了四句詩里的場景,結果不等我發問,女兒突然脫掉紙做的「書童帽」驚呼:

「哦!原來楓葉像火焰一樣紅啊!」

我覺得,以後女兒再想到這句詩,一定也會想起每句詩里我們所演的故事,並記憶深刻。

綜上所述,學會運用「兒童思維」來輔導孩子的作業,不僅能夠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增強孩子的興趣,對於家長來說,也能夠避免對孩子散播負面情緒,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情緒「垃圾桶」。

鼓勵孩子表達思路,代入孩子角色理解問題,多用孩子熟悉的具象例子進行講解,最後,積極反饋正向表揚,你會發現,「笨娃」越來越聰明,家長也會越來越輕鬆。#記錄童願成真時刻#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ef6bedb39c89f24b075a5739417ce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