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圖》領銜20部諜戰劇,這輪競賽誰能脫穎而出?

2023-07-01     影視獨舌

原標題:《千里江山圖》領銜20部諜戰劇,這輪競賽誰能脫穎而出?

2023年7月1日刊| 總第3283期

每當平台發布年度片單,最忙碌的往往是粉絲,因為「搶餅大戰」開始了。

那些看上去品相不錯,又還未官宣演員陣容的項目便是主戰場。粉絲們在微博下熱情推薦,期待自家愛豆進入平台和製作公司的視野。

諜戰劇便是焦點之一。

一來是滿足自己所需:哪位粉絲不想看到愛豆走進歷史,變身為十里洋場的貴公子或民國街頭的都市麗人呢?二來,諜戰劇早已是年輕偶像的天下,多少人在這裡謀求轉型,但資源有限。自家愛豆演一個,對家可能就少一個。

粉絲的精力是否用對地方是另一個話題, 單說諜戰劇目前所引發的關注度、平台出價和吸引的創作者,就註定了這一類型仍有相當大的生存空間。

比如之前熱播的《無間》。《每經影視》曾報道出品方之一唐德影視披露的信息,騰訊視頻以500萬/集、總共兩億人民幣的價格拿下了這部劇的獨占性授權。若這份合同得到執行,再加上衛視的首輪出價,這部劇的售價在當前的行業形勢下已相當可觀

諜戰劇是偶像演員的剛需,但是不是平台的剛需?目前的諜戰劇迎來了怎樣的創作形勢?我們統計了20部待制和待播的諜戰劇,它們在未來幾年內的表現,或許會影響整個類型的命運。

實力派的兩個表象

諜戰劇啟用「老少配」的演員陣容並不新鮮,但上一波「流量+老戲骨」的多種類型劇都證明了這不是長久之計,或者說還遠遠不夠。老戲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演技辣眼的問題,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還得是靠譜的幕後製作團隊。

於是,「流量+老戲骨+精幹」的創作力量成為了「好餅」的標配。

秦昊、楊冪主演的《哈爾濱一九四四》有今年白玉蘭獎最佳編劇、諜戰劇能手王小槍坐鎮,張黎執導,可謂陣容頂級,品質幾乎不可能差。

關於這部劇,最大的新聞當屬楊冪拒絕爭番位,這表明了演員轉型的態度和決心。而從故事簡介來看,楊冪飾演的特務科科長關雪是一個被「藏」起來的角色,角色複雜更有利於表演突破。

王小槍還擔任了《沉睡者》的劇本顧問。這部劇沒有把故事發生地安排在諜戰劇所青睞的上海等地,而是瞄向了湖北。海報上寫道:「故事源起於八十二年前的1940年,人物基於真實歷史原型。」

「諜戰劇的重鎮」新麗傳媒有兩部待播。黃曉明、蔣欣等人主演的《潛伏者》最大亮點是每張海報上都出現了「第一季」的標註。編劇余飛在微博中說,「這是我創作生涯中開發周期最長的一部劇,2014年開始研發,到現在已經具備了多季系列的基礎。」

據了解,《潛伏者》是一部諜戰生活劇,將硬核諜戰融入到了家長里短之中。余飛在兩年前就寫好了第二季的提綱,倘若第一季播出效果不錯,第二季應該很快就會啟動。

新麗的另一部諜戰重頭戲是《千里江山圖》,講述1930年代發生在上海的故事。編劇王倦和金海曙堪稱強強聯合,王倦擅長群像塑造,金海曙長於歷史劇。

上海作家孫甘露的《千里江山圖》中,有驚心動魄情節、複雜人性內涵、豐滿人物形象,及上海市民煙火氣十足日常生活圖景。

千里江山圖本是宋代名畫,小說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我想找一幅宋畫。」

「那可不好找。」

「受人之託,找不到也得找。」

「那您說說看是哪一幅?」

「《千里江山圖》。」

「你打開窗朝外面看。」

「說的是,這些人就是江山。」

徐兵自編自導的《歡顏》雖說是年代傳奇劇,但他擅長的便是在年代敘事中融入諜戰元素。如果說《紅色》是懸疑劇和推理劇的融合,那麼從預告來看,這次的《歡顏》既有江湖劇的氣質,又有諜戰劇的風貌。目前,《歡顏》已經入駐騰訊視頻X劇場,擇期上線。

汪海林的另一部諜戰劇《臨淵》,將與曾執導《黎明之前》的導演劉江合作。這部劇以一名紈絝子弟的成長故事為主線,展現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戰熱血傳奇。它有著驚心動魄的正邪角逐,也有著熾熱真誠的青春面貌,亦不乏信仰和情感衝突導致的人性撕裂

梁振華擔任總編劇和監製的《沒有硝煙的戰線》,根據作家馬識途(《讓子彈飛》原作者)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四川解放前夕,一名與組織失聯的中共地下黨員,在各種複雜關係和恩怨紛爭中斡旋,面對生死考驗,在隱蔽戰線上堅持戰鬥、堅守偉大信仰的故事。這部劇在去年就已經取得發行許可證,期望能早日與觀眾見面。

何以出新意?

諜戰劇有很重的創新焦慮。

《千里江山圖》喊出的口號是要打造歷史畫卷中展現信仰之光、人性之美的新型諜戰力作。《梅花紅桃》是以全新視角講述「民國版史密斯夫婦」的雙面人生。曾舜晞、張頌文主演的《孤舟》是江南特色的諜戰題材。

但諜戰劇留給創作者的創新餘地並不大。它的整體創作框架是固定的,手段是雷同的,假扮夫妻、多重身份等設計早已不能帶給觀眾充足的新鮮感。

在時空背景上下功夫算是一條有效的捷徑。 諜戰類型劇共有三個分支,按照年代依次劃分為諜戰、反特、國安。諜戰劇主要表現為對敵人的情報搜集、人員策反,時間在1949年之前,敵明我暗;反特劇主要的表現方面則轉變為維護社會穩定,打擊潛伏特務,時間在1949年之後,敵暗我明。

而國安題材反諜劇則發生在1983年國家安全部成立之後,能在敘事上給人們「近而遠」的觀感。

近年來又出現了古裝諜戰,古裝諜戰中又出現了「古裝女子諜戰」,比如首部以吳越爭霸為背景的女性諜戰古裝劇《沉魚記》。

古裝諜戰此前有《風起隴西》,國安題材有《對手》,均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也證明了諜戰題材的確有拓寬的可能。

但這也只是理想狀況。 諜戰題材對創作者最大的挑戰在於,沒有體驗生活這條路可走,也幾乎採訪不到事件當事人。或者說即便採訪到了,當事人不一定說。如果說了,那大機率也是不能寫的。

創作者只能憑藉資料中的隻言片語發揮想像力,創新難度可想而知。

《對手》很是驚艷,但有《美國諜夢》的影子。它給諜戰類型帶來的最大突破是,信仰不再是唯一的主題,它完整展現了特情人員人生被摧毀的全過程。

在政策風險和市場考量的雙重壓力下,國安題材和古裝諜戰幾乎不可能成為主流。待播劇中國安題材只有一部韓庚、魏大勛、李一桐主演的《特工任務》,結合了遊戲和反諜敘事,或許能給人帶來不一樣的觀感。

目前看來,主流的諜戰劇會著重在人設和地理空間上下功夫。 人設方面除了多重身份的設計,還會強調是基於真實原型的改編,以提升真實感和代入感。

地理空間上,則是避開諜戰劇的熱門城市如上海、天津,轉而發掘其他城市的特色,如《沉睡者》中的湖北恩施,《孤舟》中的江南水鄉。

但劇集很難做到像大塊頭電影那樣前往完全新鮮的取景地,乃至造城拍攝。在觀眾鑒景能力越來越強、對雷同取景忍受度越來越低的情況下,地域特色的創新只停留於故事層面,還是能夠真正實現,尚未可知。

無論如何,希望成熟創作者在諜戰領域的回流,能為諜戰劇的創作帶來新風,也希望這二十部劇都能在未來有個良好的收成。

文/許心強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ac7d2b794a42765e9cda9331c2e72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