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奧本海默》居然與十二位中國科學巨匠時空交匯

2023-09-01   納蘭澤

原標題:誰能想到,《奧本海默》居然與十二位中國科學巨匠時空交匯

眾人期待的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力作《奧本海默》終於上映了。這部電影果然沒有失望,在故事、結構、節奏、視覺、音樂、表演、台詞、深度等各方面都表現得非常卓越,可謂近些年諾蘭乃至美國最優秀的電影之一。

電影圍繞「原子彈之父」、理論物理學家奧本海默的真實傳記故事,通過奧本海默的原子彈科研歷程、奧本海默的安全許可審查以及史特勞斯的內閣聽證三條線展開劇情,將原子彈的誕生故事與二戰背景與冷戰前期的美式民主、自由、科學、政治、戰爭、愛情、友情進行了精彩呈現和深度思考,直至將人物融入哲學、道德與責任的破立與升華。

在這部電影中,愛因斯坦、費曼、費米、玻恩、泰勒、勞倫斯等大量歷史著名人物穿梭其中,為觀眾們在宏大的歷史背景下,構建了一個以原子彈研發為核心的科學家世界觀,令人震撼與唏噓感慨。

不過,在同一個背景時代下,身處另一片大陸的中國,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改變。反帝反封建鬥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乃至韓戰,中國人民正在顛覆過去百年的腐朽時代,迎來一個全新的中國。

在這個大破大立、百廢待新的時代與國度,有一群卓越的年輕人,跨越到了大洋彼岸,不僅與《奧本海默》當中的科學家們發生了美麗的交集,他們當中的大多數還最終成為了共和國脊樑,推動著中國這艘巨輪駛向全新的時代。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都是誰。

1、奧本海默與葉企孫

電影《奧本海默》是以奧本海默在劍橋大學實驗室的學習展開故事的。1904年出生的奧本海默在就讀劍橋大學之前,於1921-1925年在哈佛大學化學系學習,並在此期間獲得了物理學的研究生資格。

在同一時期,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葉企孫於1920年取得芝加哥大學的物理學學士學位後進入了哈佛大學,並於三年後取得了博士學位,早於奧本海默從哈佛大學畢業。

雖然葉企孫和奧本海默應該是沒有真實的線下交集,但兩人在當時恰好處於同一個校園與時空。

1923年10月,剛畢業的葉企孫選擇回國投身於中國現代科學的發展與人才的培養。他積極創辦了清華大學物理系、理學院和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並與竺可楨一起創辦了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在他的指導和培養下,中國優秀的青年學子呈井噴勢態,趙九章、錢三強、趙忠堯、王淦昌、楊振寧、李政道、王大衍等清華大學物理系學子紛紛成長為世界物理學界的頂級科學家。

2、泰勒、奧本海默、費米與楊振寧

在電影中,從事核聚變研究的愛德華·泰勒因得不到奧本海默的支持,最終只能尋求史特勞斯的幫助。而這位泰勒正是後來的「氫彈之父」。

圖為楊振寧和泰勒

楊振寧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後在該校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就讀研究生(清華大學物理系)就讀。1944年,楊振寧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依靠以庚子賠款設立的獎學金前往芝加哥大學就讀博士學位,其論文導師正是泰勒。

1947年,成功完成曼哈頓計劃的奧本海默擔任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院長。

圖為楊振寧和費米

2年後,從芝加哥大學畢業的楊振寧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擔任了研究員。同年,楊振寧與恩利克·費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個復合模型。

儘管楊振寧於1964年加入美國國籍,但他始終不忘回報祖國。1971年,他參加了保釣運動,並成為了華裔科學家訪問新中國第一人。1974年,他推動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復旦大學的合作。1975年,楊振寧建議周總理和小平同志引進《科學美國人》中文版權。這本刊物即《環球科學》的前身,是我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本版權合作的期刊。1978年,楊振寧和李政道一起建立成立了中科大首期少年班。之後至今的數十年,楊振寧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科學人才的培養。

楊振寧不僅於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還在1979年和1981年分別獲得了費米獎和奧本海默獎。

如今的楊振寧,已成為當今物理學界的第一人。

3、奧本海默、費米與李政道

在《奧本海默》中,青年科學家大衛希爾對史特勞斯發起指控,致使其最終未能進入內閣。大衛希爾的老師,正是電影中奧本海默去拜訪實驗室時攀談的科學家恩里克·費米。

費米於1938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在領獎之後,費米趁機攜全家逃離了納粹義大利,去到了美國生活。

在配合奧本海默完成了曼哈頓計劃之後,費米選擇到芝加哥大學任教。一年後,李政道在我國物理學之父吳大猷的推薦下,去到了芝加哥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並師從費米。

畢業後,李政道受奧本海默邀請,前往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與楊振寧成為了同事。

1957年,兩人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奧本海默曾說,他最喜歡看到的景象,就是楊振寧、李政道走在普林斯頓的草地上。

4、奧本海默與吳健雄

在電影中,奧本海默將很多研究人員的妻子列入後勤人員,其中還有一部分直接成為了曼哈頓計劃的科研人員。但還有一名華人女性科學家,直接就是奧本海默邀請的科研人員。

吳健雄於1940年獲得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並前往哥倫比亞大學任教,並在哥倫比亞大學原子彈重點研究實驗室進行研究。1944年,吳健雄受邀參加了曼哈頓計劃。

在美國「曼哈頓計劃」中,吳健雄主要參與濃縮鈾的製造工作,並負責輻射檢測的一些研究工作,解決了連鎖反應無法延續的難題。

1954年,吳健雄加入美籍。

1957年,吳健雄與她的團隊成功應正了楊振寧與李政道提出的宇稱不守恆定律的正確性。1963年,吳健雄在物理學史上第一次由實驗定實電磁相互作用與弱相互作用有密切關係,證實了β譜形狀的源效應,澄清了早期β衰變理論中的一些錯誤,支持了費米理論。

隨著國際形勢變化,中美關係惡化,直到1973年才解凍。之後,吳健雄希望用餘生回饋祖國。吳健雄夫妻頻繁在中美兩國之間往返,她在祖國各個大學講課,將自己和丈夫多年的積蓄,全部用於建設家鄉的學校。

1997年,吳健雄因腦溢血猝然長逝,根據她的遺願,丈夫將她的骨灰安葬在了老家瀏河鎮。在她的墓碑上,寫著「這裡安葬著,世界最傑出的女性物理學家...... 一個永遠的中國人」。,她也被譽為「東方居里夫人」「核物理女王」,是世界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之一。

5、奧本海默與錢學森

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師從世界著名力學大師馮·卡門,於1938年至1955年在加州理工學院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曼哈頓計劃之後,奧本海默於1945-1947年於加州理工學院任教。奧本海默與錢學森也在此期間有時空上的交集。

錢學森始終心繫祖國,於1948年退出了美國空軍科學顧問團,辭去海軍軍械研究所顧問職務,以為回國掃清障礙。

1949年新中國建國,國際形勢發生改變,錢學森回國之路變得艱難。

此時,麥卡錫主義運動發起並形成了風暴,錢學森因此被軟禁。直到1955年,麥卡錫主義破產後,錢學森在國家的幾經斡旋之下,終於得以返鄉,並成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

6、奧本海默與錢偉長

錢偉長是我國最優秀的物理學、力學、應用數學家之一,關於他的傳奇毋庸贅述。

錢偉長於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曾任教於西南聯合大學。

之後,其赴美深造,並於1942年獲得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理學博士學位。

1942-1946年,錢偉長與錢學森一起於加州理工學院任職,和奧本海默在1945-1947年的任教時間重合。

1946年,錢偉長提前結束了在加工理工學院的教職,幸運地在麥卡錫主義運動興起之前回到了國內,在清華大學任教。

錢偉長直接推動了中國當時的教育機制與教育理念改革,參與創建了北京大學力學系,並曾擔任上海工業大學和上海大學校長。

7、奧本海默與華羅庚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也曾和奧本海默有過時空交集。

在奧本海默受聘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院長前,華羅庚已經於先一年的1946年9月赴美國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交流訪問。後來,他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短暫工作至1948年。

1948年,華羅庚被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聘為正教授。

新中國成立後,華羅庚歸心似箭,於1950年2月攜家人返回祖國,投身教育與科研事業。1951年8月,中國數學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華羅庚當選為理事長。

1952年7月,華羅庚在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邀請下創立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並擔任了首任所長。

8、玻恩、奧本海默與彭恆武

馬克斯·玻恩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曾於195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電影中,玻恩曾建議奧本海默離開劍橋,到哥廷根大學深造。後來,奧本海默接受了他的建議,並在哥廷根大學迅速成長。

1933年,納粹上台後,玻恩因為猶太人身份被希特勒迫害,無奈轉道英國成為了英國公民,在劍橋大學和愛丁堡大學任教,直至退休。玻恩一共有4名中國學生,後來都成為了中國頂尖的科學家。

彭恆武是中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1938年,彭恆武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從事固體物理、量子場論等理論研究,並師從玻恩,並獲得了哲學博士和科學博士學位。

1941年,彭桓武被玻恩推薦到薛丁格領導的理論物理所工作,還幫助量子化學的創始人之一W.海特勒進行介子理論方面的研究。

玻恩曾多次在給愛因斯坦的信中稱讚彭恆武這位得意門生。薛丁格也曾在給愛因斯坦的信中描述彭桓武:「簡直不敢相信,這個年輕人學了那麼多,知道那麼多,理解得那麼快。」

1945年,彭恆武與玻恩共同獲得了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麥克杜加爾-布列茲班獎。

彭恆武對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對中國第一代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究和理論設計作出了重要貢獻,是我國「兩彈一星」的元勛。

1947年彭桓武到巴黎看望錢三強夫婦,此時日本已被投放了兩顆原子彈,他和錢三強相約回祖國大幹一場!

9、玻恩與程開甲

程開甲是我國「兩彈一星」元勛,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的創建者之一。

上圖上排左一為程開甲,左中為楊立銘,下排右一為玻恩

1946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系的程開甲被推薦到英國愛丁堡大學深造,師從玻恩,並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

程開甲研究超導電性理論,與玻恩共同提出了超導電的雙帶模型。

在師從玻恩的4年里,程開甲結識了狄拉克、海特勒、薛丁格、繆勒等科學巨匠。

10、玻恩與黃昆

黃昆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也是我國固體物理學和半導體物理學奠基人之一。在燕京大學就讀期間,他對新興的量子力學十分痴迷,完成了《海森堡和薛定鍔量子力學理論的等價性》論文。

1942年,黃昆在英國布里斯託大學師從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莫特,確定了自己的固體物理學研究方向。

1947年,黃昆到英國愛丁堡大學與玻恩合作,共同撰寫六《晶格動力學理論》專著。

11、玻恩與楊立銘

楊立銘是我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物理教育家。

1944年,楊立銘通過留學生考試,1945年被公派到英國學習。1946-1949年,楊立銘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獲博士學位,導師便是玻恩。之後,楊立銘在愛丁堡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多年。

1951年,楊立銘回國到清華大學物理系任教,後被調到北京大學物理系,講授原子物理、量子力學、群論和原子核理論。為了中國發展原子能事業的發展,他和于敏合作,撰寫了《原子核理論講義》,在50年代末舉辦了全國核物理講習班。

玻恩一共有4名中國學生,彭恆武、程開甲、黃昆和楊立銘。他們都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彭桓武、程開甲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黃昆、程開甲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2、海森堡、愛因斯坦、奧本海默與周培源

周培源是我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周培源曾就讀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24年,他因成績優秀,並選派至芝加哥大學數理系繼續學習。

2年後,他分別獲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並成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第一位中國博士。他先後從師貝德曼和貝爾。

1928年,周培源師從沃納·海森堡,從事量子力學研究。

海森堡即電影中與洛斯阿拉莫斯科學家們對立的,在德國研究原子彈的猶太人科學家。

三排右四為參加愛因斯坦討論班的周培源

1936年,回國多年後的周培源根據清華大學的相關休假規定,赴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事理論物理研究,並參加了愛因斯坦親自領導的廣義相對論討論班,從事相對論引力論和宇宙論的研究。

抗日戰爭爆發後,周培源回國返鄉,並擔任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教授,以科學拯救祖國危亡,並轉向流體力學方面的研究。

1943-1946年,周培源前往加州理工學院從事湍流理論研究。在此期間,奧本海默也在加州理工學院任教。

1947年,周培源回國並在清華大學任教。

1952年,周培源在北京大學領導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力學專業——數學力學系力學專業,還領導建造了北京大學直徑2.25米的三元低速風洞,曾擔任北京大學校長。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覺得中國和世界近現代的科學史存在著巨大的溝壑。然而,當我們借著電影《奧本海默》上映的機會來梳理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們的前輩們一直以國家為己任,與世界頂尖的科學家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並創造了大量的科學成果,在全球範圍內享有重大的聲譽。他們用自己的熱血推動著中國科學的進步與民族的振興(納蘭澤)。

作為一部內容豐富且頗具創新的傳記片,《奧本海默》值得所有喜歡電影的觀眾去一睹為快。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OVER。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