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竑與李宗仁兩軍合併時,黃實力占優勢,為何甘心奉李為主

2020-04-25   琪哥說歷史

上世紀二十年代,黃紹竑與李宗仁、白崇禧3人被稱為「廣西三傑」。在民國初年的亂世中,李宗仁組織定桂軍占據玉林地區,黃紹竑、白崇禧組織討賊軍占據了富庶的梧州地區,正是靠著兩部人馬的精誠團結和艱苦奮戰,先後擊敗了曾經不可一世的舊桂系軍閥陸榮廷等人,一舉統一了廣西,並在隨後的民國歷史和抗戰期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兩支部隊合併時,黃紹竑為首的討賊軍占據著兵力上的優勢,又有孫中山的廣東革命政府作為堅強後盾,本來很有機會成為新桂系的首領,其部下也躍躍欲試地為其爭取,幾乎到了要火併的地步。關鍵時刻,黃紹竑出面摔杯為誓,要求部下服從李宗仁的領導,自己則甘居副職。


李宗仁對其全軍有恩

1921年孫中山任命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兼任援桂軍總司令,率部進兵廣西,再度討伐以陸榮廷為首的舊桂系,並迅速取得勝利,廣西各地陷入群龍無首的混亂局面。當時,黃紹竑在田南警備司令馬曉軍麾下當營長,由於粵軍入境後馬曉軍部曾起兵響應,因此被廣西各部視為「反骨仔」。

後來,馬曉軍部在百色遭到突然襲擊,白崇禧率少數部隊退往貴州,黃紹竑麾下也僅剩數百殘兵,走投無路之際,駐軍玉林地區的李宗仁慷慨相助,才使得黃紹竑等人有了投靠的地方,得到了及時的休整和補充,避免了在廣西境內消滅或退入廣東被包圍繳械的危險。


黃紹竑自身心中有愧

在李宗仁麾下幾個月以後,黃紹竑的部隊恢復了實力,開始把目光投向了更加廣闊的天地。為此,黃紹竑率領部下出走,另謀發展,這本也無可厚非,但其出發時不僅帶走了自己的全部人馬,還私自勾走了原屬李宗仁的3個營上千兵力。當時,李宗仁總共才8個營3千多人。

黃紹竑此舉恩將仇報,挖了自己恩人兼上司的牆角,讓李宗仁的部下十分憤怒,堅決主張派兵追擊,但李宗仁本人卻處之泰然,堅決制止了部下的過激行為。對此,黃紹竑非常感動,甚至在晚年的回憶錄中記述:「寬厚大度,有非人所能及者,真讓我感佩萬分。」


兩次與沈鴻英合作,致使名譽有虧

沈鴻英是廣西境內與陸榮廷勢力相當的另一大軍閥,因為生性殘忍、橫徵暴斂,在廣西甚至全國都名聲極差。但黃紹竑看中了其後方基地——梧州,於是率部假意投靠,後來趁著沈軍主力部隊與入境粵軍火併,裡應外合拿下了梧州這一全省的經濟中心。

經過在梧州1年多的經營和擴張後,李、黃兩部再度聯合,擁有萬餘人槍,控制了廣西東部地區。此時,廣西出現了三強並立的局面,除了李、黃外,其餘兩強陸榮廷、沈鴻英各有2萬餘人槍,占據著絕對優勢,為了防止其聯合攻擊自己,黃主動聯繫勢力稍弱的沈鴻英,共同對付最強的陸榮廷。

兩次合作雖然都是出於謀略,但由於沈鴻英的惡名,依然讓黃紹竑受到了廣西各界甚至部下的非議,也讓其在定桂、討賊兩軍中難以服眾,更無法稱為聯軍統帥,最終只能屈居副職,拱手將首領之位交給了李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