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偶像塌房,稱得上花樣百出。
倒是一位古早偶像,出道四十年,竟然沒挖出黑料——
費翔。
不久前,費翔參加訪談節目《十三邀》引發一波討論。
他一如既往的紳士、睿智、風趣。
不僅讓整個節目組為之傾心,還將更多網友迷得七葷八素。
主持人許知遠被反襯出侷促,還掀起一波打趣。
但這場訪談的結果,卻是「失敗」的。
費翔早年一夜成名,大起大落。
1986年,已在台灣走紅的他,來到大陸發展演藝事業。
因此被台灣方面封殺,直到2000年才復出。
他還曾在事業巔峰期,從娛樂圈遁走,每次回歸依舊熱度不減,如今62歲又再度翻紅。
如此傳奇人生,想來該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深刻體驗。
但當主持人企圖挖掘費翔身上的掙扎,卻無功而返。
「沒有遺憾,真的沒有」
不止是這次訪談,費翔以往的形象也都十分一致。
偶像是他的宿命,完美是他的別名。
他沒有黑點,也不展露脆弱。
優雅地統一著幾代人的審美。
這一代的偶像已經去踩縫紉機了,初代偶像依然堅挺著吊打內娛。
然而費翔的完美,也被質疑有虛假意味。
他的神秘感一以貫之,宛若銅牆鐵壁,無人挖得透。
看似親切,實則距離遙遠。
魚叔不信邪,開始考古。
發現費翔確實稱得上內娛最「假」的偶像了。
怎麼說?
咱們來聊一聊——
費翔
這個夏天,《封神》的火爆讓費翔又一次出圈。
大家紛紛考古起這位傳奇的初代頂流。
1987年,27歲的費翔作為第一位跨越海峽的藝人,一襲紅衣登上春晚。
熱情似火的唱跳,一雙擺動的大長腿,給多少觀眾帶去了心靈衝擊。
62場演唱會場場爆滿,千封告白信件飛去他的住所。
費翔騎著一匹大眾共同想像中的白馬,成了一代人心中的王子。
春晚導演鄧在軍曾寫道,這場春晚起了「火」的作用,「燒掉」了某些人的僵化和保守的思想。
幾乎所有見過費翔的人,都不吝於溢美之詞。
這是因為,他有偶像的身份,更有偶像的自覺。
費翔深諳偶像是一種美好的幻想。
這麼多年來,兢兢業業地履行著這一職責。
外型上,不論何時何地都盡力保持最好的狀態。
住酒店叫服務生,都要在人來之前整理好髮型。
「做名人是有責任的,你要給人家一種感覺,你不能破壞」
出演《封神》中紂王一角前,費翔進行了一年半的魔鬼訓練。
銀幕上60歲的身材,引得觀眾陣陣驚呼。
情緒價值,更是給滿。
這兩天網上就流傳著費翔在電影路演過程中的迷人事跡。
阿姨:沒想到你會去演一個心狠手辣的紂王
費翔:那你能原諒我嗎?
但其實,這跟費翔早年間的粉絲福利比起來都不算啥。
2000年,費翔時隔十四年回到台灣參加綜藝。
應節目組之邀,滿足歌迷的見面願望。
台上,費翔幾乎全程抱著那位歌迷,還約定請她看歌劇。
錄訪談更是大膽。
面對同樣是粉絲的主持人陶晶瑩,費翔欣然應允浴缸共浴的訪談形式,並大方獻吻。
還一同拍攝親密寫真,羨煞旁人。
初代偶像的敬業程度,二十年後又震驚了新一波網友。
這還不算完,台媒曾舉辦過慈善性質的明星拍賣活動。
一位粉絲花兩萬兩千台幣(現5006元人民幣),獲得與費翔重現經典舞台劇的機會。
二人深情對望,念著台詞。
結果最後,費翔給出了劇本上沒有的一個吻。
如果滿分是100分,那麼費翔永遠會做到101分。
即便是人生中頗受打擊的那年,他都同樣維持著偶像的體貼。
在父親去世後不久,費翔曾接受過一個採訪。
本就哀傷未退,誰料女主持人又全程狀態不佳,最後竟然情緒崩潰。
原來,對方同樣剛剛失去至親。
他讓女主持人在自己的懷裡痛哭。
事後,還為此事後悔,因為自己當時沒能找到合適的句子安慰。
他似乎已是最完美的偶像範本,魅力與時間成正比。
即便與歌迷雙雙年華老去,都仍保留著一絲溫暖的心照不宣。
「你們都結婚了,都嫁別人了,我也都很理解。
但我依然很高興能再為您演唱你喜愛的歌曲。希望我們能夠一直一起走下去。」
方方面面,費翔都完美的像是一個假人,一個「童話人物」。
但當我們撥開他的周到,想要真正了解他敬業偶像之外的人生,就會發現所知甚少。
大概,我們從未了解過真正的費翔。
在如今的內娛,「假」似乎已是默認的潛規則。
假唱、假演、假人設,比比皆是。
而當這些外表崩塌後,露出的是更經不起細看的內在。
與之相比,費翔的「假」卻剛好相反。
維持完美到不真實的狀態,靠的正是內在的「真」。
真的觀察,真的思考,真的行動。
對於娛樂圈的生存法則,費翔相當清醒。
除了敬業地扮演一個合格的完美偶像,他也深知觀眾的愛意有倦怠期。
當初識的新鮮感過去,藝人如果一成不變,便會很快遭到厭棄。
這也是為何費翔在春晚後事業如日中天的時間節點,毅然宣布暫別娛樂圈。
前往美國百老匯修煉音樂劇,從零開始,一演就是七年。
在《封神》中出演紂王,也是因為費翔想呈現出新的東西。
六十歲的年紀,仍能搖身一變,做觀眾「新的情人」。
除此之外,費翔的許多觀念都十分開放且超前。
比如他對待婚姻的態度。
費翔至今未婚,多年來引發頗多揣測。
但他始終認為,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婚姻這一社會安排。
再比如他的性別意識。
他早年聲援中性風,並對選秀節目邏輯進行剖析。
指出不僅是性別上不必流於刻板,藝人的風格也應多樣。
費翔在百老匯做音樂劇演員期間,給予其最多靈感和勇氣的是瑪麗蓮·夢露。
「性感尤物」符號之外,夢露對演員道路有過大膽地突破和探索。
這份常被忽略的天才力,給了費翔藝人定位的答案。
有一日色衰愛弛,長江後浪又襲來,精進自我才是前路。
「你不能停留在人家給你的那個定位上」
但個體的努力,還需時代來成全。
費翔回歸娛樂圈之後面對的不止是音樂類型的疊代,還有娛樂方式的更新。
2001年,電腦逐漸普及,費翔在《鏘鏘三人行》中談及未來的全民消遣方式變化趨勢。
他觀察到藝人,尤其是偶像,正逐漸變成僅供幾秒消遣的快餐。
與觀眾二者之間的關係,也不會再回到樸素的八十年代。
現在看來,一語中的。
對於這種變化,費翔有些無奈。
他知道,只要對得起觀眾,失去的聯繫會再建立起來。
但藝人與觀眾新的互動模式,卻令他難以適應。
如今,要想爭奪大眾注意力,藝人需要不斷在網上刷存在感。
所有人,都被裹挾進這場強制性的遊戲。
而這,正是一位完美偶像最為抗拒的。
事實上,費翔完美的不真實感,和他讓觀眾對其產生「永不塌房」的信任感。
除了來自回憶濾鏡與個人實力,還因為他將工作與生活分得很開。
如今的直播、真人秀,恨不得24小時全景式展現明星的生活狀態。
但費翔十分抗拒這套規矩。
他要做的,是台上對得起觀眾。
台下便會退守回自己的生活疆域。
原因一方面是費翔自認藝人與大眾的生活並無什麼不同。
刻意「營業」只剩無聊,而無聊的內容需要對觀眾表示抱歉。
另一方面,就是要求一個時刻追求完美的藝人開放自己的生活, 意味著他每分每秒都要表演。
而這,無疑是種煎熬。
可以說,對於如今的內娛而言,不願意讓渡隱私的費翔是一個極致的「反面例子」。
但卻無意中,吊打了內娛。
在這個熱衷「明星撕×」「醜聞大瓜」的娛樂環境中。
費翔拒絕過多談及自己的私生活。
緋聞問到面前,就大方應對。
在這之外,無可奉告,只給出想像。
當大環境進入創作者闡釋過度,唯恐被觀眾誤解的營銷時代。
費翔仍拒絕為多年前的一首歌分享自己想像的畫面。
他要每個聽到這首歌的人,不會被打擾。
若是以如今的標準來看,費翔也顯然不夠「活人」。
他更像網友口中「一團周到體貼有教養的霧」,包裹而非攻擊,柔和而非尖銳。
他拒絕過多袒露脆弱,秉持著老派的從藝準則,只留給觀眾最光鮮的一面。
這種關係恰如崔健的歌詞:
我只想看到你長得美,但不想知道你在受罪
我想要得到天上的水,但不是你的淚
我不願相信真的有魔鬼,也不願與任何人作對
你別想知道我到底是誰,也別想看到我的虛偽
但對比近年因「賣慘」「人設」「發瘋」口碑翻車的幾位藝人。
費翔永不塌房的秘訣,似乎就在他與內娛截然相反的作風之中。
《十三邀》里,費翔全然自洽的回答讓許知遠一下不知該再問些什麼。
畫面消失,費翔略帶歉意地小聲問道:
「我的回答你會覺得不合理嗎」
這句話大概也可以問向觀眾。
我們都知道,「完美」當然是虛假的。
但為觀眾維持完美形象的服務意識和敬業之心,卻可以真誠。
他努力維持,大眾欣然得見。
他用自身凝成一片共同的時代記憶。
縱然有些虛幻、遙遠、沒有實感,但確是如今稀有的美好。
而美好回憶本身,就已經足夠重要。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