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人在問「李開復和王慧文誰估值更貴」了

2023-03-20     投中網

原標題:已經有人在問「李開復和王慧文誰估值更貴」了

李開復果然下場了。

就在昨天下午,李開復發布一條朋友圈,官宣正在「親自籌組」一個名為Project AI 2.0的新項目,定位是AI 2.0全新平台和AI-first生產力應用的世界級公司。

洋洋洒洒幾百字,重點信息主要有四個。

首先,李開復亮明了姿態——親自下場,以創新工場的「塔尖孵化」來切入;

其次,廣招人才,列出大模型、多模態、NLP、AI算法等一串具體的崗位需求;

再來,關於業務,雖沒明確對標,但給出了一個非常高的下限——中文版ChatGPT、圖文AIGC、類微軟Copolit和當下應用都只是起點。

最後,亮出願景,李開復直接拿出40年前自己在卡耐基梅隆大學申請信的一段話:

「AI是對人類學習歷程的闡釋,對人類思維過程的量化,對人類行為的澄清,以及對人類智能的理解...AI是人類認識並理解自己的最後一公里,我希望加入這個全新綻放、充滿前景的未來科學領域」。

坦白講,這段話放到現在,很難說有什麼特別,但若穿越回40年前講,是極具前瞻性的。這大概也是李開復想強調的——與半路殺進來的人不一樣,AI已是他長達40年的主場,一流學院派,苗正根紅,而且長期主義。

其實從時機來看,李開復宣布入場不算早,難免失掉一些先機,也難怪有同行總用「終於等到李開復」為題。ChatGPT發布於2022年底,在國內大面積爆火在今年2月左右,王慧文就是在那一時間點入局,之後這一戰場又陸續迎來前京東AI掌門人周伯文、清華計算機教授唐傑等各界企業高管和學術人士。

向來以AI為主線的李開復一直按兵不動,除了表態過「不可錯過」,影響力最大的發聲是兩篇帶有科普色彩的文章,一篇講的是ChatGPT可能引發失業的20種工作,另一篇是面對ChatGPT最能打的20個「金飯碗」。這兩篇其實算是「半成品」,主要內容取自於李開復近年新書《AI·未來》。

顯然,在AI大潮來臨之際,李開復不可能只做人工智慧的公知。相比王慧文毫無徵兆甚至帶些率性色彩的官宣,李開復的一系列動作顯然更有計劃,更有策略。

時間往前推一周,李開復做了幾件事:先舉辦了一場頗具規模的「AI趨勢分享會」,會上李開復做了一個關於AI2.0浪潮的全面而細緻的分享;之後,數篇以「李開復最新萬字演講」、「AI 2.0是不可錯過的革命」等為賣點的的文章開始在朋友圈大面積流傳;辦了會,發了稿,起了勢,李開復發出了那條朋友圈。下一步動作,大概不是官宣融資,就是宣布大牛入局,按部就班,穩穩噹噹。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幾個目標同時得以實現——對普羅大眾做了公知發言,對業內人才發出英雄帖,對潛在資方亮出了BP。

這波操作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有兩點。一是李開復對於這波機會的描述是「AI 2.0」,這似乎是個獨創概念,既標誌AI進入了新的技術階段,也標記了一個新的投資和創業故事,而且這個新故事太誘人,因為「給的實在太多了」。

李開復亮出了一個相對具體的天花板——AI 2.0,會誕生比移動網際網路大10倍的機會,所有應用都會被重寫一遍。「所有xxx都會被重做一遍」,多麼眼熟的話術!懂的都懂,尤其資本市場的投資人。

這句話堪稱IC通行證啊同志們,這是標準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遺留話術,有了它,GP那裡再也沒有「看不懂」了。

中國的VC行業得以高速發展,短短20幾年就成為全球第二大風險投資市場,核心要得益於國內移動網際網路的這波機會,它造就了無數的經典案例,閃亮的明星投資人,難以置信的財富神話。那麼「大10倍」意味著什麼?不可能拒絕,不可能錯過。

另外一點,李開復對AI 1.0的痛點和瓶頸,AI 2.0的機會、特質和未來預測,當下招什麼人,接下來怎麼管理,通盤比任何一位已經入局的創業者都要具體。這裡不做贅述,各位自行參照。

李開復說,AI 2.0是AI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個時代。我們有理由相信,已為AI奔走40年的李開復,這次是深思熟慮,他是玩真的。

這時主編問了我一個問題:王慧文和李開復,誰的估值更高?

我心說這個問題太不不嚴肅了。誰叫價更高,肯定要讓市場說話啊。

但是,兩人創業各有優勢是真的,比較不為比高低,而是為了看懂差別。

王慧文不是AI出身,但論過去十年的商業成績,王慧文更硬氣,雖然是二把手,但畢竟也是個千億美元巨頭的二把手啊。

王慧文姿態低,但人氣高漲,一開始就帶錢來的,資本動作也快,心無芥蒂。王慧文的光年之外從一開始就要排隊拿號,再談估值,VC都搶瘋了,聽說源碼追著組了專門的團隊做服務。王慧文也在積極招兵買馬,聽聞近期還和陸奇的奇績創壇積極互動,做了一番宣講。

而李開復顯然更懂人工智慧,四十年的功力,更顯水到渠成,這種時候畫「餅」,沒人強得過他。

王慧文劍指「中國的OpenAI」,這放李開復那裡只是個開頭。

這些年來,李開復的主要身份是投資人,他創辦的創新工場一直定位科技VC,人工智慧也是不變主題,李開復發的聲、出的書也都圍繞著AI。此外,李開復剛剛帶隊孵化了一個「AI+製造」IPO創新奇智,雖然是個「小玩意」,但也亮了手段,如今再做Project AI,就是標準的、最頂級的「連續創業者」。

從人生階段來看,王慧文已從美團退休,財富自由、時間自由,可以心無旁騖all in光年之外。李開復年長一些,需要平衡好創業和投資的精力分配,但只要能找准角色定位,想必也沒問題。

說到投資,還有一點微妙的地方。李開復在上周的演講,曾經從創新工場的角度談到了AI 2.0,當時他強調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AI 1.0時代,創新工場投出了10家獨角獸,2.0相關投資正在布局,主要關注三大方向;

2、相比其他VC,創新工場的一個優勢是可以做「塔尖孵化」;

3、平台公司將誕生,但不會多,因為門檻高。

也就是說,李開復當時這番發言的視角仍是投資人,在強調自身能力在投資當中的優勢。但在短短几天之後,李開復就宣布自己下場。從朋友圈的內容看,李開復瞄準的恐怕正是上述第三點:要自己做那個「為數不多」、「門檻極高」、「世界級」的AI2.0平台公司,但同時也沒放棄投資這個手段,要繼續積極「尋找投資機會」。

面對一個巨大浪潮,下一個可能winner takes all的超級機會。想必李開復、王慧文,甚至其他還沒站出來的大腕兒企業家們的體感是一致的。他們的每一條官宣都能讓人嗅到「亢奮」的氣味。至於具體的路徑,投資還是創業,手段還是目標,也都不拘著了,進場再說。

突然就有一種回到了「大時代」的感覺。(文/曹瑋鈺,來源/投中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4b67fb31ee6310575926d1140caf1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