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討論一部港劇——
佘詩曼主演的《新聞女王》。
自開播以來,就在網上引發了不少話題。
各種金句頻上熱搜。
緊湊帶感的節奏,帶來了一種完全不同於內地劇的爽感。
甚至有人直接冠上了「完爆內娛」的稱號。
見到如此熱度,魚叔也去看了看。
實話說,覺得還是有些過譽。
甚至還有不少槽點,讓我不吐不快。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部——
《新聞女王》
這部劇在網上最被人誇讚的,是「職場味」三個字。
還因此上了一次熱搜。
不少人稱其為「職場劇中的一股清流」。
的確,《新聞女王》並沒有走內娛慣有的路線——以職場之名,上演爛俗愛情。
故事發生在香港最大的一家傳媒機構中。
收視率最高的六點半新聞報道,是這家主播的必爭之地。
新聞部一山有二虎:
一是當下最火的女主播文慧心(佘詩曼飾)。
二是她曾經的屬下,現下台柱男主播喬治(馬國明飾)。
兩人為了爭奪新聞部高層之位,分別帶領「文家軍」與「喬治黨」你爭我斗。
明的,有搶頭條、搶獨家、搶畫面。
暗的,有潑髒水、造謠言、搞背叛。
與此同時,黃金時段女主播空缺。
又引發了其他女主播為了獲得這一席位,想盡一切辦法找新聞,抓爆料。
於是,各種新聞事件,如慈善機構腐敗、老人院虐待,或「me too」這樣的熱門話題挨個出現。
整個故事中,幾乎所有人不是在跑新聞的路上,就是在找新聞的選題會上,忙得忘乎所以。
對於職場的刻畫,確實有一絲TVB職場劇的傳統。
甚至在每一集開篇,都會放出一個新聞專業的理論或金句,仿佛顯得這部劇十分專業。
「專業」,也是劇中角色最愛用的一個詞。
文慧心一出場,就上演了一場專業直播大戲。
對手故意使絆,臨時關掉了提詞器。
她絲毫不慌,利用多年的經驗和專業的素養,氣定神閒且毫無破綻地完成了直播。
但,在魚叔看來,不過都是扎的花架子而已。
這一情節,完全就是兒戲。
為了突顯主角的專業性,卻將其他同事統統降智。
兩個天天將專業掛在嘴邊的主播,一家以新聞為真立本的公司。
為了權力鬥爭,卻使出這樣最低級、最幼稚、最劣質的手段。
這叫專業?
還不止這些。
像什麼直播中要求關閉主播的話筒,或者是故意遮擋準備好的文稿,讓主播出醜……
如此小學生手段,頻頻出現。
這並不能讓我體會到主播臨危不變的專業水平。
反而只看到了他們對於新聞行業的輕蔑與嘲諷。
而這樣低劣的問題,還不止這一處。
作為一名需要跑車禍現場的記者,卻穿著過於典雅的套裝,踩著高跟鞋。
你覺得合理嗎?
且不看真實的現場記者是如何。
就看看美劇《早間新聞》中的女主播,在遇到突發事件的狀態,絕不可能是精緻麗人。
而且這部劇還有不少情節被質疑抄襲。
光是人設,就容易讓人聯想到韓劇《迷霧》。
而且,文慧心用直播倒計時威脅上司進行利益交換,就與《迷霧》中的高惠蘭極其相似。
(上:《新聞女王》下:《迷霧》)
還有地方則是碰瓷美劇《新聞編輯室》。
尤其是那句象徵新聞專業精神的名台詞:
「醫生才能宣布一個人死亡,新聞不能。」
《新聞編輯室》
《新聞女王》里,也幾乎直接挪用了過來。
不過,卻抄成了一句笑話。
《新聞編輯室》的那一幕,是老闆催促播報死訊,但主角團堅持要在確定醫生消息之後才正式報道。
以此突顯出新聞人的職業素養與資本家的逐利本性之間的激烈衝突。
而到了《新聞女王》,卻成了新聞人自己妥協現實、丟棄專業性的表現。
主角依然要在不確定信息源、不知消息真假的情況下,搶先播報了新聞。
可見,劇中的職場,完全是懸浮的。
所有角色,根本就不在乎專業性。
在這裡,新聞只是故事的背景板,也是權斗的工具。
兩名女主播為了爭奪黃金時段之位,就用新聞當作武器,相互攻擊。
其中一名主播,搶先直播了另一名主播的妹妹因涉嫌援交,而被警察追著跳樓,又被車撞死的畫面。
她不僅事先已知女孩的身份,而且還要叮囑拍清楚女孩的臉。
這種做法作為一種抓馬的手法,極大地提升了戲劇的衝突性。
但問題是,也極大地暴露了創作者對新聞行業的蔑視。
這恐怕不是專業電視台,而是毫無底線的網紅吧。
類似這種不顧職場合理性,強加戲劇衝突的段落比比皆是。
一個女主播因為被人說髮型問題,立馬意氣用事。
在直播空擋期間直接剪掉了頭髮,完全不顧後面的新聞畫面連貫性。
還有一職員,為求得到上司原諒,在公司當眾下跪。
網上有人戲稱這部劇為「新聞業宮斗劇」。
所有的情節,都是一種充滿消費主義氣味的爽文化觀念。
即,只要讓觀眾看得爽就行了。
至於是否合理與專業,並不重要。
說完職場,再說大女主。
佘詩曼塑造的文慧心,乍看上去是內娛少見的那種大女主。
有能力,有慾望,還很有野心。
她的身上總有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氣定神閒之感。
跋扈的同時,也透著一股身為大姐的關愛。
她也不戀愛腦。
時刻把工作看得最重要。
小男友再好,也不能晚於23:00離開,絕不可以影響第二天的工作。
但,這些刻畫只是浮於表面。
實際上,編劇還是用塑造男性角色的方式,來轉化了一部分文慧心的人設。
文慧心每天在職場上廝殺,小男友就會保障她的後勤工作與生理需求。
有天小男友突發奇想,要給她一個驚喜,在家做了燭光晚餐。
文慧心卻覺得對方侵犯了自己的底線,要求還回鑰匙。
這段劇情本身沒有什麼問題。
但在兩人的對話神態上,卻有些令人彆扭。
文慧心一身職業裝,一邊拿著手機處理公事,一邊又以過來人的姿態表示:
我已經不吃這一套了。
而小男友圍著圍裙,一臉不解與委屈的表情。
這個橋段是不是十分眼熟?
還有,小男友假裝反水到「喬治黨」做臥底,為文慧心獲取情報,並以此膩歪討她歡心。
這種情節是不是也是很熟悉?
也是很多商戰題材的劇情中都能看到,但都是性轉版的。
或許編劇的意圖只是為了說明,女性上位者與男性沒有不同。
但是如此簡單性轉方式,真的一點也不高明。
反而讓本來颯爽的文慧心,平添了一層油膩感。
而在表現另一種前衛獨立女性方面,魚叔也不敢苟同。
在嚴肅的新聞部,有一個獨特的存在,許詩晴。
她是一個善於利用美色資本往上走的女性。
毫無顧忌地就可以在公開場合拉開拉鏈,讓甲方靠胸認人。
也十分自然地說出:
現在什麼年代了?
就算我真跟他有什麼又怎樣?
到底是他吃我,還是我吃他,誰說得准。
通過這樣的言行,好像是為了樹立一個觀念前衛的自由女性。
可真的是這樣嗎?
觀念前衛,就是利用情色資本?
如果說,她是為了自己做出選擇,也就罷了。
但劇中徐詩晴每次動用美色技能,都是為了公司。
要麼是為了幫助上司奪權,去與人調情。
要麼是為了獲取信息資料,色誘醫生。
而且,劇情發展到後來,我們可以得知,徐詩晴都是為了自己失智的父親,才這樣行事。
因為他的父親只認電視上的主播為女兒。
這仿佛是為了體現身為女性的徐詩晴不易。
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完全無視了女性自身的事業心。
說了這麼多,肯定會有人覺得魚叔是雞蛋裡挑骨頭。
畢竟,比起內娛那麼多懸浮職場劇、虛偽大女主,《新聞女王》已經算尚可的了。
但,我們不能只是比爛,而不比好。
如果將《新聞女王》拉回到香港職場劇的範疇中,你就會發現,它也只是堪堪而已。
職場劇,一直是港劇的強項。
《衝上雲霄》《妙手仁心》《壹號皇庭》《鑑證實錄》...隨便說幾部,都是多少人心中的經典之作。
當時網上一直流行著一句話:
每看一部TVB,就想換一個職業。
正是因為這些職場劇,將不同職業的風光與心酸,現實與不堪都描繪得栩栩如生。
同時,又能流露出一份振奮人心的行業理想。
就拿魚叔很喜歡的《衝上雲霄》來說。
這部關於航空業的職場劇,並沒有讓人們對這一行業的認知停留在俊男靚女及制服的想像上。
也沒有一味突出主角的高大形象和行業內部的爭鬥。
而是通過各個環節的描繪,使觀眾對飛行員有了具體清晰的認知。
從飛行學校的入學面試,到職位一路上升的各種考核。
從如何滿足不同乘客的各種要求,到在面臨極端天氣時如何平安降落。
還有對地勤人員、航空餐飲部門、投訴部門等相關人員的生活,都做了豐富的展現。
另外,之前和大家聊過的《鑑證實錄》,則是把職場劇中應有的專業展現的淋漓盡致。
而不像《新聞女王》中,僅是因為對方某一方面還算優秀。
文慧心就可以幫忙假造學歷,違規招用員工。
而這些優秀的職場劇,也為觀眾帶來一批優秀的職場女性形象。
像蔡少芬在《陀槍師姐3》中飾演的女警,自信洒脫。
像郭可盈在《談判專家》中飾演的談判專家,果敢硬朗。
還有宣萱在《壹號皇庭V》中飾演的律師,率真靈動。
每個角色都個性鮮明,充滿魅力,成為許多女性心中的榜樣。
當然,這些女性角色並不是十全十美,身上也存在缺陷。
最為代表的還是《鑑證實錄》中陳慧珊飾演的聶寶言。
在職場上她冷靜理性,幹練颯爽。
面對被質疑女性膽小的偏見,她毫無畏懼,溫柔堅定的反駁:
有沒有膽量是不分男女的。
但在感情上,她卻有著自己的「污點」:
聶寶言在明知男主已經有女友的前提下,還與其上床。
然而,這樣的缺陷,並不會抹黑聶寶言這一角色,反而豐富了其人物色彩。
正是因為有問題、有痛苦、會糾結、會挫敗,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職業女性形象。
而不是《新聞女王》中,時刻精緻,能力上各種所向披靡的失真「大女主」。
實際上,《新聞女王》受到一部分人的喜愛,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TVB港劇的情懷濾鏡。
但僅僅是交出這樣的成品。
魚叔覺得,這種濾鏡和情懷不要也罷。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