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為了得到一隻海東青一擲千金,明朝皇帝為何白給都不要

2023-12-30     千年史館

原標題:清朝皇帝為了得到一隻海東青一擲千金,明朝皇帝為何白給都不要

康熙皇帝的這首詩讚美了一隻羽毛翩翩、神俊非凡的海東青,展現了其在皇帝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海東青,作為一種北方著名的猛禽,經過馴化後,以其飛行速度和捕獵技巧成為人類的捕獵夥伴。早在古代,中國人就認識到了馴化海東青的價值,其歷史可追溯至古代東北先民。

學名為矛隼的海東青,是隼類中體型較大的一種猛禽。成年海東青體長50到60公分,翼展可達1米到1.5米,飛行速度高達140公里,甚至在俯衝時可達200公里以上,飛行高度可達5000米。這使得海東青在捕獵時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幾乎能夠捕獵所有鳥類和一些小型獸類。

海東青生性適應寒涼氣候,對酷熱感到畏懼,東北三省成為它們的主要棲息地之一。古代東北先民早已掌握了馴化海東青的技巧,並將其作為貢品獻給皇帝。這種猛禽的雄姿和卓越的捕獵技巧很快就受到帝王將相的喜愛。

早在唐朝時,皇帝們就設立了專門的「五坊」中的鶻坊,專門用於馴養海東青。尤其在遼國,海東青成為帝王們最熱衷的消遣之一,用於捕捉高空飛行的大雁、天鵝等。在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的統治下,海東青更是成為他的痴迷之物。

然而,海東青也在歷史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遼國末年,為滿足皇帝對海東青的需求,強迫徵收導致女真人抗擊遼國,最終導致遼國的覆滅。清朝皇帝則因其起源於東北關外,對海東青非常熟悉,每到秋天都會進行規模浩大的圍獵活動。在清朝時,海東青的身價水漲船高,成為皇帝們爭相追逐的寵物。

然而,明朝時期的皇帝卻對海東青不感興趣。在明憲宗時期,他拒絕了女真人所獻的兩隻海東青,並規定不再允許其進貢。明朝皇帝之所以不喜歡海東青,主要因為他們認為「架鷹走狗」外出遊獵是不務正業,擔心這些寵物會讓帝王們迷失於逸樂之中,影響國家大事。因此,對於海東青,他們採取了明文規定「勿貢花木鳥獸」的態度。

時至今日,海東青已成為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愛護這一大自然的精靈是每個國人的責任。我們應該認識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共同努力保護這些珍貴的物種,使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繼續發揮獨特的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2766743d09b77206a8bbfcc9eed0e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