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家車企三季報發布 內卷沒卷到它們?

2023-10-31     道哥說車

【文/財圈社&道哥說車 聽風吟】「現在都卷,XX都成不捲的了,入錯行了」,這是某車企研發崗員工對《財圈社&道哥說車》編輯說的;「內卷非常厲害,對消費者倒是好事」,這是某車企銷售公司高層對《財圈社&道哥說車》編輯說的……「內卷」這一詞彙在2023年的汽車行業毫無疑問是最熱門之一。

按理說,與內卷相伴的應該是劇烈的競爭,車企的日子不會好過到哪裡去?但隨著一些車企相繼發布三季度報告,我們或許會發現,行業的內卷並沒有卷到它們!甚至它們的利潤還呈飛速上升狀態。

當然,也有一些車企的利潤出現了下滑,不過通過利潤下滑/上升車企的對比,也恰恰呈現了一個規律:利潤受內卷傷害較小的車企更多的原因在於「自主為王」。

錢不好掙,但它們例外?

不久前,廣汽集團、上汽集團相繼發布三季度報告,兩家常年以合資車企為銷量支柱的大型汽車集團三季度、前三季度利潤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以此也能看出如今在汽車市場掘金的確有了些難度。不過,隨著近幾日長城汽車、長安汽車、比亞迪等幾家車企相繼發布三季度報告,汽車市場好賺錢的一面又展現了出來。據各家三季度報告:

今年第三季度,長城汽車營收495.32億元,同比增長32.63%,凈利潤36.34億元,同比上漲41.94%;長安汽車營收427.14億元,同比增長48.43%,凈利潤22.29億元,同比增長113.90%;比亞迪營收1621.51億元,同比增長38.49%;第三季度凈利潤104.13億元,同比增長82.16%。

數據可見,長城汽車、長安汽車、比亞迪三家車企的利潤均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翻看三家車企的三季度報告,《道哥說車》編輯注意到,三家車企實際上在三季度都沒有多少「偏門財」,更多原因還是在於銷量的上升。

長城汽車經過「深蹲」之後,三季度銷量達到了344819輛;長安汽車7月份銷量突破20萬輛之後,在8月、9月繼續保持且呈上升狀態;至於比亞迪,作為當下最「紅火」的新能源品牌,9月銷量已經達到了28.75萬輛,向著30萬輛進發。似乎年內的內卷,並未影響到它們,而這與車市晴雨表上汽集團以及廣汽集團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原因究竟是什麼?

「自主為王」的時代來了?

長城汽車、長安汽車、比亞迪與廣汽集團、上汽集團最明顯的區別是什麼?從銷量構成上來看,大概就是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所占集團銷量份額不同。長城汽車和比亞迪(騰勢股權變更後可忽略)基本沒有合資品牌銷量,長安汽車則以自主品牌為銷量支柱。相比之下,廣汽集團、上汽集團目前的銷量支柱還是廣汽豐田/本田、上汽大眾/通用等幾個合資品牌。

不巧的是,從整個市場來看,合資品牌正在逐漸弱勢。去年9月,中國自主品牌的批發量首次真正意義上占據車市的半壁江山(排除受疫情影響嚴重的當年4月),市場份額為50.4%。此後,自主品牌的市占率繼續平穩上升,今年9月,自主品牌的批發市場份額達到了56.6%。

如果再考慮如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品牌的崛起,以往強勢的合資品牌市場份額正在走低。而在這一背景之下,廣汽集團、上汽集團旗下的合資板塊銷量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從而影響了利潤的增長。至於長城汽車、長安汽車、比亞迪則幾乎不存在這種煩惱,甚至合資品牌市場份額的下滑,騰出的空間恰恰就是給它們的。

近年來,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合資品牌市場份額不斷壓縮,電動化、智能化助攻之下,合資品牌又遭到了雙重打擊。從幾家車企的利潤來看,這種變化似乎正在影響大型車企的格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1daf65e53f61318937e4b80a190f5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