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件讓人憤怒的事持續霸屏熱搜。
江蘇崑山的世碩電子(崑山)有限公司幾名工作人員在給新員工發證件時,一邊喊名字,一邊隨手將員工的證件扔在地上。
被念到名字的員工,只能趴在地上,從滿地證件中找到自己的,再撿起來。
要不是在場的一名員工將這一幕拍了下來,我都不敢相信這樣的事會發生在一家現代化的企業里。
員工是來工作的,不是來當奴隸的,為什麼在來你們公司工作的時候,就要受到這樣的侮辱?
無論做的是什麼工種,都是擁有平等人格的人,大家都是同事,為什麼要這樣被你肆意踐踏尊嚴?
事件在網上發酵後,世碩電子回應稱,該畫面屬實,但原因是「招工旺季場地受限,現場管理不到位」導致的,涉事的相關人員已經率團隊向員工緻歉。
但如此牽強又敷衍的解釋,顯然難以令人信服。
從視頻中看,發證件時的場地很寬闊,「受限」一說不知從何而來,並且,回應中絲毫沒有提到對扔證件幾個人的處理。
這份回應不僅沒有平息網友的憤怒,反而讓怒火更盛了。
整個事件中,最讓大家憤怒的,不是這個企業的回應,而是那幾個作威作福、侮辱同事的工作人員。
他們並非什麼高層管理人員,甚至身上沒有什麼頭銜,也是基層人員,只是資歷久一點,可是,在手頭有了那麼一點小權力後,就拿著雞毛當令箭,在自己同事面前耀武揚威。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儲殷憤怒地抨擊到:
「這中國的底層啊,往往有一點權力以後,迫害底層比誰都狠,這個看車的收拾送外賣的,物業的欺負做保潔的,有一點權力的底層,對比自己地位還低的底層,那是下了死手的欺負。」
以下視頻來源於
知人不評人
其實,像這樣的底層戕害,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明明都是打工的,但他們侮辱和迫害自己的同類起來,比別人更狠。
比如某軟體公司外包的員工,在給經理送傘送慢了之後,在群里被點名道姓地辱罵,言語極其難聽。
比如某企業的員工只是業績沒有完成,和同事跪在地上互扇耳光;
再比如某銀行員工在聚餐時,因為拒絕喝酒被一個部門主管辱罵並扇耳光,他選擇離開,而他的幾個同事竟然跟著辱罵到電梯口……
這些老員工們,也許他們在當初新入職的時候,也曾遭受過侮辱、不公,而當「媳婦熬成婆」之後,他們便變本加厲地把那些傷害,加到更弱小的人身上。
一是向自己的上級諂媚,二是發泄自己身上的不滿,給同事一個下馬威,仿佛這樣就能在他們展示自己的優越感。
殊不知,如此小人行徑,只會更加反襯出他們的虛弱和無能。
勇者憤怒,抽刀向更強者;怯者憤怒,抽刀向更弱者。
底層之間的互踩互害,只會讓階層更加固化,永遠走不出不斷輪迴的怪圈。
社會學家孫立平先生曾經提出過一個概念:底層淪陷。
簡而言之就是,如果你身處底層,就很容易陷入一種互害模式中,大家你踩我我踩你,由於我們把大量的精力用來傷害對方,沒有精力去提升,誰都沒有辦法逃離,最後集體陷入一種淪陷之中。
而這樣的場景和衝突,經常在落後、愚昧、不發達的地方發生。
我從小的經歷,讓我對這個觀點感同身受。
記得我小的時候,每年夏天必須早上凌晨4點多起床,主要是和大人一起給家裡的農田秧苗灌溉水。
當時用得最多的就是類似下面這樣的工具,搞完一上午,真的超級辛苦。
然而最重要的不是把水引到農田,而是要防止你辛辛苦苦搞來的水,是不是被別人家給偷走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回去吃飯去了,沒有守著,田裡的水就被別人放得一乾二淨,而家裡的禾苗讓夏日的太陽曬得奄奄一息。
別人只管你的水能不能幫到他,而不會管你家裡的禾苗會不會被曬死,今年能不能有收成。
在我年幼的時候,我就看慣了大人們:你害我我害你、大家相互傷害、誰都無法逃離底層的場景。
還記得那一個村民哄搶蝦子的熱搜嗎?
大學生畢業之後回農村老家養殖基圍蝦,但兩年內他的蝦塘遭村民哄搶十餘次,損失數萬元。
這些村民,和受害人一樣都生活在農村,都在苦苦地求生存,可是,他們一旦看到別人發家致富的時候,就忍不住過來撈一把,把別人拽下來。
底層之間的互害,往往更加直白、赤裸、不加掩飾。
《被解救的姜戈》是一部講黑人奴隸被迫害的電影,而裡面迫害黑人最嚴重,用鞭子抽打黑人最兇狠的,不是莊園主,而是那個黑人老管家。
他和奴隸們一樣都是黑人,但殘害自己同胞最兇狠的,就是他。
其實這些都是赤裸裸的人性,人性有太多幽深、黑暗的地方,有的人越是窮苦,越是被虐,越是身處底層,他們就越是要傷害和自己一樣的同類人。
上層社會人捧人,中層社會人比人,下層社會人踩人,這是當今社會的生動寫照。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富人會越富,窮人還是窮人?
一個高贊答案僅僅用8個字進行總結:強者互持,弱者互撕。
層次越高的人,越是彼此欣賞,互相成就;而層次越低的人,越是互相踩踏,互相傷害。
魯迅先生在《華蓋集》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
中國社會底層的人,也會經常互相傷害著。他們是羊,同時也是凶獸,但是遇到比他們更凶的獸時便現羊樣,遇到比他們更弱的羊時便現凶獸樣。
底層相互迫害,不可能有贏家,最後是結局就是大家跟著一起淪陷,只有學會去互相成就,互相幫助,才能走出這樣的怪圈。
那個小故事你一定知道:
一個小鎮中,一個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
於是很多人都眼紅,又有一個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第三個、第四個人相繼又開了加油站……
結果惡性競爭,濫價,你舉報我,我舉報你,互相踩踏,大家都沒得玩了。
而在另一個小鎮,一個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
第二個人來了,開了一個餐廳,第三個人開了一個超市........
大家互相照顧生意,互相捧場,於是這片很快就變得繁華,大家生意越來越好。
這是一個很短小的故事,背後的道理用心去感受一下,卻覺得很深刻。
互踩、互相傷害,那麼大家就一起毀滅,只有彼此成就、彼此幫助,大家才會越來越好。
這是一個很樸實的道理,但很多人卻永遠看不明白。
人生海海,有潮起就有潮落,有高峰就有低谷。
如何面對不同的人群?
我覺得最好的狀態就是:在人之上,把別人當人;在人之下,把自己當人。
也就是說,在地位高於別人的時候,不去欺凌弱者;在地位低於別人的時候,不過分自卑,更不因嫉妒去加害別人。
吳小閒講過一個他老總的故事。
老總是清華雙博士學位,創辦了一家環保企業,身家數億。
一次,他跟著老總去談業務,午餐時,他們點了一桌菜,中途,服務生端上一道特色菜,老總禮貌地說:「謝謝,我們不需要菜了。」
服務生解釋:「這道菜是免費贈送的。」
老總依然笑著回答:「免費的也不要了,吃不了,很浪費。」
吃完飯後,看到還有一些飯菜沒吃完,老總將吃剩的菜打了包,回公司的路上,他將車開得很慢,好像在打量什麼。
開到一個天橋附近時,老總把車停了下來,拿起打包的食物,走到一個乞丐面前,雙手遞了過去。
還有一次,在公司樓下,一位清潔阿姨正在整理空紙箱,想拿去賣廢品,不料天下起了雨,阿姨只好冒雨把紙箱踩成紙片。
這時,老總剛好開車來到樓下,他看見後,立馬跳下車,幫著清潔阿姨一起踩起紙片來。
吳小閒說:「我們公司的人,都很欽佩老總,因為他懂得尊重每一個人。」
一個人的修養,往往是在他對待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時體現出來的。
內心浩瀚、虛懷若谷的人,不會從弱者身上找存在感,因為他們不需要靠欺凌他人,來彰顯自己的牛逼。
同樣地,自己身處底層,但不加害別人,仍然保持高潔的品格,這樣的人,也值得欽佩。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張照片:
年初的一個夜晚,一對賣爆米花的老夫婦收攤後,沒有立即回家,而是蹲在地上,小心翼翼、認認真真地撿起地上灑落的爆米花,丟進垃圾桶,不給環衛工人添麻煩。
當時周圍沒有城管,沒有顧客,一切都是兩個老人自發的行為。
他們佝僂的身影在昏黃的燈光下並不高大,可這個畫面,卻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子裡。
這對賣爆米花的夫婦,並沒有因為自己是底層,是小商販,就放低對自己的要求。
還有這個民工兄弟,他去銀行取錢,但是到門口的時候,他突然停下了腳步,將自己腳上的鞋脫了下來,跪進去,在ATM機前進行操作。
他說他的鞋太髒了,怕弄髒銀行的地板,給清潔工帶來麻煩。
這一幕,讓人又溫暖又心酸。
一個人內心有多謙卑、多善良,才可以做到這樣尊重他人?
在人之上,把別人當人;在人之下,把自己當人。這樣,人與人之間才不再是仇家,而是相互尊重,相互欣賞。
我們常說,人生實苦,唯有自渡,但其實,人生越苦,越需要我們互相幫扶著才能渡過。
還記得那個經典的小故事嗎?
有個年輕人問上帝:「天堂和地獄到底有什麼不同?」
上帝不答,帶他到兩處都參觀了一番。
年輕人驚訝地發現,地獄裡,一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卻飢腸轆轆,瘦骨嶙峋。
因為,雖然每個人都有一隻可以夠到肉湯的長勺,但手柄太長,他們沒法把食物吃到嘴裡。
而在天堂,同樣的長勺和肉湯,人們卻紅光滿面,其樂融融。因為此處,每個人都互相給對方喂食。
互踩互害的世界,與地獄無異;而互幫互助,則隨處都是天堂。
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願意去為別人撐一把傘,因為自己受過傷,所以願意去守護別人的脆弱。
用柔情去化解苦痛,用溫暖的傳遞,代替仇恨的傳承。
如此,才能形成正向循環,底層的宿命輪迴,才能得到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