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父母來說,每個孩子都是上天饋贈的禮物,在選擇我們成為父母的同時,也豐富著我們的人生。但很顯然,並不是每位父母都做好了接受這份禮物的準備。
孩童時期孩子沒有發育完全,不會說話只能用哭鬧來表達需求,這會讓很多初為人父母的年輕人覺得帶孩子很累,失去了自己的時間。一些沒有耐心的父母甚至會忍不住打罵孩子,而打罵孩子造成的童年陰影會伴隨一生。如果沒有及時疏導安慰,長大後不會處理個人事務,導致學習工作甚至婚姻的失敗。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以下的性格問題,說明孩子已經產生童年陰影
1)不敢表現自己,懦弱無能
很多父母在孩子上學後發現,自己家的孩子總是內向膽小,人多的時候不敢說話,甚至迴避和人接觸,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這種情況的出現大多是因為很多父母經常否定打壓孩子,父母由於個人的壓力,總會把怒氣撒給孩子。
當孩子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父母總會用「你這麼小,能懂什麼?」的嚴厲語言對孩子否定。日積月累的打罵和否定,會讓孩子變得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2)不會處理情緒,缺乏交際能力
有的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因為一點小事總是突然發火,暴躁大哭,把東西都扔到地下。越安慰越嚴重,甚至在地上打滾。這是因為孩子不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只會毫無節地宣洩。
面對孩子哭鬧,有些家長會束手無策,要麼趕緊滿足孩子所有要求,只要孩子不哭就行。要麼乾脆打一頓,把孩子打聽話為止。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生氣的時候,大鬧發泄就能得到滿足,最多就是挨打,慢慢就疲了。久而久之,就會變得越來越暴力。
3)缺乏安全感,不能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有的孩子卻沒有任何生活能力,離開父母就不知道怎麼生活。在集體活動里往往獨自站在角落,覺得自己孤單無助,默默流淚。
這是因為孩子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在童年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陪伴和重視,沒有養成獨立處理事務的能力。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孩子輕微自閉,無法進入社會正常生活。
打罵是三流父母的育兒方式,一流父母都選擇這麼做
打罵只能說明父母的無能,加重孩子的心理問題,性格好的孩子進入社會後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除了打罵,其實我們可以選擇更好的教育方式。
1)控制脾氣,以朋友的角度耐心溝通
面對孩子突然發脾氣,父母的穩定情緒很重要。
因為孩子其實會偷偷觀察父母的反應。當他發現自己的哭鬧沒有任何效果,自己就會安靜下來。這個時候父母需要耐心詢問孩子的需求「為什麼要哭鬧?」,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哭鬧的原因。
對於孩子的想法,父母應該先表達對孩子想法的理解,然後教導孩子怎麼表達正確的需求,比如和父母商量。當孩子的行為得到大人允許後,鼓勵孩子自己處理事情,並表示讚揚。
2)認真傾聽,樹立規則同時鼓勵引導
當孩子的想法不正確或者偏激的時候,父母需要認真講明道理樹立規則。
孩子平時一些小小的想法和成就,家長不能冷嘲熱諷或者忽視,家長的認可至關重要。對於寶寶來說,自己的想法被認真傾聽,會驅使孩子去完成更多成就來獲得認同感。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人生目標清晰,對自己的未來有正確的規劃。
3)見識世面,參與日常陪伴成長
見過世面的孩子會有更高的眼界和格局。父母休息的時候多陪伴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讓孩子獲得安全感,才能讓孩子有勇氣接觸世界。
現在關於孩子成長的活動非常多,各種夏令營冬令營,各種豐富的戶外活動以及各種旅遊項目,都能迅速增長孩子的眼界。通過和不同優秀的同齡人接觸,能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孩子自然而然的會主動選擇優秀的朋友。這樣的孩子進入社會後,非常會發展自己的人脈關係,為自己的事業帶來很大助益。
好的人格決定了一個人學習、工作、婚姻的駕馭程度,正確的處理方式會讓我們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希望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長大後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