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戰鬥力有多強,華野對其印象深刻:都被俘了還罵不絕口

2023-12-17     郝傑

原標題:桂系戰鬥力有多強,華野對其印象深刻:都被俘了還罵不絕口

1946年12月華中野戰軍北上與山東野戰軍匯合,由於兩軍之間對於彼此的戰略戰術都不是很熟悉,因此對接下來的戰略上究竟如何安排,其實是由分歧的。

在兩大野戰軍合兵一處以後,粟裕一度曾考慮,重點打擊以桂係為主的國民黨軍,因為桂系相較於中央軍嫡系來說,裝備較差,預估比較好大,但粟裕同時又認為自己這個決定存在問題,於是緊急上報中央,結果得到毛主席指示兩點意思:要先打中央軍嫡系,再打桂系,不要分兵打兩個敵人,必須集中打一個敵人。也正因為採納了這個建議,才有了後來華中、山東野戰軍宿北戰役、魯南戰役的勝利。

不過似乎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桂系在我軍看來,確實不是那麼好對付。

桂系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為桂系所處的廣西民風彪悍,因此成軍以後,戰鬥力格外驚人,雖然裝備很差,但一旦選擇與桂系開戰,最後的結局總是不死不休,抗戰時期桂系就曾給日軍帶來深刻的影響,以致於就連日軍也發出感慨,戰場上最怕碰到桂系部隊。

紅軍時期,彭老總對桂系就有過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

更為關鍵的是,在國民黨軍中,隨著蔣介石逐漸做大,一部分地方派系的軍閥,除了距離較遠的閻錫山的晉綏系始終能保持獨立外,能夠保證不被蔣介石利用和同化的,也就只有桂系的部隊,其代表人物李宗仁、白崇禧在國民黨內部,一度能做到和蔣介石分庭抗禮,桂系雖然在裝備上無法同中央軍嫡系相比,但論勇猛善戰,卻也是中央軍嫡系比不上的。

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軍調集重兵進犯華東解放區,1946年8月7日山東野戰軍針對駐紮泗縣的國民黨軍桂系第七軍發起進攻。

戰前安排中,實際上對我軍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之前朝陽集戰役中,國民黨軍左路和中路都已經收縮,只有右路的第七軍呈現孤軍深入的態勢,另外第七軍在整體行軍過程中,兵力也十分分散,其中駐防泗縣的第七軍172師更是勢單力孤,華中、山東野戰軍調集一個師加一個縱隊的兵力,對172師防守的泗縣發動進攻。

結果這一戰歷經兩晝夜,進攻的8師付出了2000多人的傷亡代價,雖然殲敵3000餘人,但是未能實現奪取泗縣的戰略目的,除了因為大雨的關係,導致各部行軍未能順利抵達位置外,對桂系的輕視也是造成這一戰失利的重要原因,戰後陳老總也為此做出檢討,並針對桂系做出總結:

桂軍是蔣軍之中最具有戰鬥力的部隊,硬不繳槍,真是蠻子蠻打,非打死不繳槍,傷兵還拿槍打你,伙夫挑起擔子逃跑還罵「丟你媽」,你捉他,他放下擔子就用扁擔打。他們不做工事,一到村子排長就用刺刀在圍牆上劃幾個圈圈,以重機槍架起來打,通通通都成了槍眼,十幾分鐘就把陣地擺好了,射擊非常準確。」「他們都是老兵,有些營連長還是黃埔時代的學生,他們把我們看作異族,封建團結很厲害。

桂系部隊雖然是作為地方部隊,但是相較於其它地方雜牌部隊來看,最擅長使用戰術,而且敢於向我軍發動衝鋒,因此比較難纏,另外一個突出的特點是,桂系的裝備普遍較差,往往打起來即便是能取得勝利,我軍最後也很難繳獲,可以說打桂系師得不償失的。

孟良崮戰役時,國民黨軍三個兵團三面合圍,對華野形成壓迫態勢,而當時在側翼的桂系第七軍、整編第48師呈現突出態勢,華野正準備集中主力聚殲,但一則考慮到桂系比較難對付,二則當時整編七十四師正在進軍坦埠形成威脅,因此華野臨時改變注意,攻打整編74師。

李宗仁認為桂系的軍隊軍紀敗壞。早年打內戰時,桂系多不得民心,但是抗戰爆發以後,由於桂系師為了國家民族抗擊侵略者,因此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但解放戰爭時期,又故態復萌,陳老總就曾指出,桂系戰術很好,但是軍紀敗壞,每一個碉堡裡面都關著三四個姑娘,軍紀敗壞,是桂系最終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343e131321acd00c32c0852705798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