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炸!今年最熱血的電影來了

2023-10-29     獨立魚電影

原標題:燃炸!今年最熱血的電影來了

今年,內地觀眾都在等一部片——

宮崎駿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自7月14日在日本上映後,影片又先後被中國台灣、韓國引進,好評如潮。

中國香港、北美也已經定檔12月。

而內地至今杳無音信。

不知道是否又將是一次「環大陸上映」。

其實,魚叔還期待著另一部動畫電影能夠引進。

同樣是有關追尋人生道路的故事。

而且,目前豆瓣評分8.2,竟打敗了豆瓣8.0的宮崎駿新片

不少人表示自己是淚流滿面看完這部電影的,甚至還有人將其列為「此生必看」。

因此,影片最近剛上線,魚叔就第一時間刷完。

看完後只想說,太需要在電影院裡重溫一回了。

今天,就讓我來重磅推薦這部——

《藍色巨人》

BLUE GIANT

只看片名,你很難想像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奇幻?戰爭?還是冒險?

都不是。

這是一部關於爵士音樂夢的電影。

不過,你可不要因為聽到「爵士樂」這三個字就感到有門檻,或被勸退。

因為,有許多完全不懂爵士樂的觀眾,都表示自己能完全投入。

以爵士樂為題材的音樂電影並不少見。

《爆裂鼓手》就是以爵士鼓手為視角,講述這條路的艱辛與黑暗。

《愛樂之城》里的男主角,則是一個鋼琴手。

對爵士樂有著純粹的熱愛與追求。

而《藍色巨人》的主角是一個薩克斯手。

宮本,是一個痴迷薩克斯的高中生。

他每天放學後都會在河邊練習演奏,四季常在,風雨無阻。

高中畢業後,他只身前往東京,一邊打工一邊尋求表演機會。

直到某天,在爵士酒吧欣賞音樂時,認識了同齡的天才鋼琴手雪祈

一腔熱血的宮本,主動邀請雪祈和自己一起組建樂隊。

之後,高中同學玉田作為鼓手加入。

終於,一個湊合像樣的爵士樂隊成立了。

三個18歲的熱血少年,以登上日本最厲害的爵士樂舞台為目標,開啟一場充滿汗水與激情的音樂之旅。

《藍色巨人》的原著,是一部大受讚譽的漫畫作品,有「聽得見聲音的漫畫」之稱。

作者藉由精彩的分鏡、獨特的畫風,將音符呈現在無聲的紙面上。

改編電影的製作團隊,可謂業界頂級。

導演立川讓是一名在動畫界工作了近20年的老將。

參與過不少諸如《進擊的巨人》《一拳超人》《命運石之門》等人氣動畫的製作。

而他導演的《靈能百分百》更是全系列豆瓣9分+的水準。

至於電影中的核心,爵士樂的創作者更是厲害。

格萊美獎的獲得者,日本頂級爵士鋼琴家,上原廣美

東京奧運會上激情彈奏鋼琴的就是她。

可以感受一下,由她作曲和演出的一首電影原聲曲。

當這些被賦予了眾多想像的音樂被真實地創造出來後,簡直令人驚喜。

鋼琴的靈動,薩克斯醇厚,架子鼓的動感……

通過聲音與畫筆的雙重演繹,表現得淋漓盡致。

爵士樂在這裡,是一種被具化了的想像。

每一段節奏,每一個音符,所代表的情緒和內容都被轉化紛繁華麗的畫面。

激情的、快樂的、柔情的...所有感情都隨著不同的筆觸與各異的線條爆發而出。

再加上精彩的音樂,讓人很容易就沉浸其中。

所以說,《藍色巨人》是一場特別值得在影院裡享受的視聽盛宴

當然,只靠音樂與畫面還不夠。

就像有的網友說的:

《藍色巨人》是即便是爵士樂的門外漢,也會被故事所打動。

因為《藍色巨人》本質上還是一個追夢者的故事

在《藍色巨人》這一類型的故事中,少不了的就是兩個詞:

熱血堅持

逐夢之路必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困難與挫折一定存在。

像是宮本一腔熱血來到東京,卻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安家之地都沒有,又何來立業之說?

樂隊成立後,三人信誓旦旦要站在東京最好的爵士樂酒吧演出。

可三個不滿20的毛頭小子,連上街發傳單都無人理會。

首場表演只是在一家半死不活的老酒吧,觀眾也只有四個酒吧常客而已。

真真是道阻且長。

更不用說,好不容易混出點小名氣,被音樂祭邀請,也只是幫老牌樂隊暖場而已。

而且,他們的樂隊之所以會被推薦,並不是推薦者聽過或看過他們的演出。

只是因為音樂祭需要有活力的年輕人來帶動氣氛。

也就說,他們被小看了。

怎麼說呢,就算失敗也很開愛呢。

然而,正是在這樣的蹉跎中,依舊能夠保持對夢想的熱愛與堅持,並不斷為此付出努力,才是真正純粹的可愛。

宮本與雪祈就是典型的代表。

宮本接觸薩克斯才3年,但雪祈在第一次聽完他的演奏後,就流出了眼淚。

並不是因為羨慕他的天賦,而是雪祈從中聽到了背後無盡的努力。

因為瘋狂地練習薩克斯,宮本的拇指上磨出了厚厚的老繭。

哪怕是下雪,哪怕嘴巴出血,也要堅持到底。

來到東京這座大都市,通過打苦工來賺錢支撐夢想,也是最基本的配置。

電影中每次展現表演的畫面時,他們總是大汗淋漓的樣子。

因為演奏完整的一曲,要消耗的是難以想像的體力。

為了能夠提升心肺功能,宮本每天都會跑上3個小時。

雪祈也不必多言。

別人都說他是鋼琴天才。

卻不知道,這背後是他14年來未曾有過一次停歇的練習換來的。

電影中,有一個場景讓魚叔動容。

雪祈在一段投入的獨奏時,身邊的時空不停交錯變換,春夏秋冬,白天黑夜。

隨著這些變換的,還有交疊在鋼琴前的身影:

各個年齡段的雪祈。

他們姿勢如一,神情如一,永不停歇地、孤獨地練習著。

實際上,《藍色巨人》里一直沒有迴避一個事實。

那就是,今天這個時代下,爵士樂已經沒落了。

爵士已經快死了,在死亡邊緣徘徊。

聽得人越來越少,新一代的年輕人甚至都不知道爵士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要麼覺得它過時,要麼覺得門檻太高,欣賞不來。

成熟的老樂手,要麼妥協於市場,要麼只是借著名氣勉強混下去,不再有新的突破。

可在宮本與雪祈這兩個年輕人心中,爵士樂絕不僅此而已。

宮本曾不止一次說過:

我喜歡爵士,也是因為它熱血又激情。

比起因為技巧而成為世界頂級。

宮本更希望成為「能將一切心情與感情,透過音樂訴說」的世界第一爵士樂手。

雪祈則是想以真正的音色而非技巧致勝。

他要引領東京的音樂。

所以,不論是宮本還是雪祈,他們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自己心中的爵士樂能夠被世人認可。

也正是抱著這樣的決心與信念,才無所畏懼。

面對前輩的嘲笑,他們並不膽怯。

用自己音樂告訴大家:

年輕又怎樣,爵士樂沒落了又如何。

我們的熱情,依然能掀起一場全新的風暴。

不過,讓我最感受到熱血的,是屬於邊緣人物的鼓手玉田。

比起前面的兩位,他是真正的爵士樂小白。

在加入樂隊之前,甚至連鼓槌都沒有摸過。

直到一次幫忙打節奏,他才親身體會到爵士樂的魅力。

為了有能力和另外兩人站在一起。

玉田和小朋友一起,跟著音樂教室從零學起。

他就如同《爆裂鼓手》的男主一樣,練習到恨不得滿手是血,鼓槌也不知道打斷了幾根。

可即便如此,他每次演出還是能出近乎百次的錯誤。

但正是這樣,才讓魚叔感動。

因為熱血從來不需要金手指或開掛。

玉田從一開始一場就能有135個錯,到30個,再到被專業人士認可。

哪怕失敗,只要心有所念,一次次栽跟頭,再一次次爬起來,才是最觸動人心的。

沒有獨奏,只打最基礎的鼓,但卻使盡全力拚命地打。

是很討喜的演奏。

電影中最令人動容的,最後一場長達十多分鐘的表演。

音樂的精彩,自不必多說。

更重要的原因是,這是他們夢想的終點——

全日本最好的爵士樂舞台。

但同時,這也是樂隊的最後一場表演。

就在臨近演出的前幾天,雪祈因為一場意外的事故,右手粉碎性骨折。

最終,不得已只有宮本與玉田兩人上場。

然而,等到返場安可時,雪祈卻意外地出現並要求加入表演。

向來對演奏精益求精的他,在只有左手的情況下,卻和自己的同伴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

此時此刻,他們真的做到了宮本所言——

將自己對爵士樂的愛,對夢想的追求,以及對過往的不悔,全部由音樂傳遞出來。

電影中,有一個配角魚叔十分在意。

那就是一家爵士酒吧的老闆娘,也是給予樂隊最大幫助的人。

她無償地將酒吧提供給三個年輕人當作練習室。

當得知他們終於可以在頂級舞台演出時,高興到落淚。

更不消說最後看到雪祈帶傷演出時的情難自已。

她是爵士樂熱愛者嗎?

當然。

酒吧那一牆的黑膠唱片可不是買著玩的。

她是身為長輩,對孩子的熱愛嗎?

肯定。

爵士樂可是在她的注視中成長起來的。

但是,不止這些。

我們從鏡頭一閃而過的照片中可以知道,老闆娘曾經也是爵士歌手。

她也在舞台上搖曳風姿。

但後來不知什麼原因,讓她走下了舞台,塵封了這段時光。

而戲外的觀眾會被打動,大多都與老闆娘一樣。

大家都看到了曾經存在過的自己。

年輕時,人人都有過夢想和熱愛的事物。

可大多數,都在現實的掙扎中放棄了堅持。

這幾年比較有話題的綜藝《樂隊的夏天》。

第一季的爆火,僅僅是因為題材新穎或是歌曲出圈嗎?

不全是。

這個節目讓人看到了依舊有那麼多人為了堅持自己的搖滾夢,艱難前行。

在國內,屬於搖滾的那個光芒萬丈的時代轉瞬即逝。

喜愛這些的人依舊在堅持。

儘管,現實中存在那麼多的阻礙,金錢、家庭、工作……

像是第一季大火的新褲子樂隊和刺蝟樂隊。

都曾因為現實打擊,放下音樂,回到現實工作中去。

還有這一季二手玫瑰開場的那句:

搖滾,你唱它有啥用?

比起這些樂隊,魚叔更感慨坐在台下的大張偉。

現在人們提起他,要麼就是「人間清醒」,要麼就是「內娛最後的活人」,連他自己也總是說自己是「綜藝之王」。

很多人都忘了,他也曾在搖滾的路上堅持過很久,並拿出了不少精彩的作品。

可如今,大多數人也都只能想起《嘻唰唰》《倍兒爽》這類口水歌,及抄襲風波。

我堅持過,我可能比你們堅持的都多。

現實世界就是如此。

如果你看到了在《樂夏》中,他看著舞台的那種表情。

你就明白,那個夢存在的地方在他心中從未消失過。

他只是不得已用別的方式繼續下去。

年輕時學音樂的人很多,但最終往往只有最有天賦的少數人,才能站在行業的頂端,實現自己的音樂夢。

魚叔看完電影一直在思考,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天賦」?

技巧、領悟力,當然都是重要,但可能並不是決定性的。

因為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努力而獲得。

我覺得,真正的天賦應該是一種極其強大的精神意志,是一種長久而持續的極致狂熱,永遠不會因為時間的消磨和現實的挫折而妥協退讓。

正如電影的最後,宮本的啟蒙老師曾解釋過片名「藍色巨人」的含義

(我們)會把同伴中厲害的爵士樂手稱為「藍色巨星」。

意思是溫度極高,超越紅色,閃耀藍光的恆星。

在老師看來,樂隊最後那場「不完美」的演出,就閃耀出璀璨的藍光。

是他們的演奏技巧有多麼高超嗎?

當然不是。

而是他從樂隊的音樂中看到了一種力量:

當一個人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物中。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即便心知結果是走向結束,但依舊堅持走下去。

這樣純粹熱愛的力量,才能迸發出耀眼的藍光。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2ab96d8664858c946b6c4ae631c4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