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口罩繩斷裂,堅持咬著戴,孩子為何不敢向老師求助

2020-07-11     沛澤媽讀心理

原標題:小學生口罩繩斷裂,堅持咬著戴,孩子為何不敢向老師求助

6月29日,在甘肅蘭州團結小學課間活動時,老師發現一名學生戴的口罩竟沒有繩子,詢問得知,孩子的口罩掛繩掉了,只好一直咬著戴。老師看後又好笑又心疼。有網友調侃,孩子都能這麼自律,這就是我們戰勝疫情的原因之一。

孩子為什麼不向別人求助

我覺得這不是自律的問題,視頻中男孩看上去有些委屈,有些害怕,讓人很心疼。口罩繩掉了,要麼丟掉口罩,要麼跟老師說一聲,看看能否換一個新口罩,這是很簡單的事情,為什麼孩子不會這樣做,卻要堅持用嘴咬著,這是多麼費勁的事情啊!

孩子這麼做,有可能是這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孩子膽小,怕老師,不敢向老師尋求幫助。兒子曾跟我說過,班上有一個男孩子發燒了,頭疼,卻不敢跟老師說,我兒子想替同學去找老師,男孩子也不讓去,一直挨到放學。

第二,孩子好面子,怕被同學嘲諷,或許我們會覺得口罩繩掉了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有的孩子就是這麼「小心眼」,生怕同學嘲笑,這會讓他感到沒面子,自尊心受到傷害。比如,校服上有一小滴墨汁洗不掉,孩子就不肯穿,怕被同學嘲笑,或者作業本撕掉了一個邊角,孩子也會覺得難為情。

不管是何種情況,都反映出孩子不夠自信,缺乏安全感,對成年人缺乏信任感,所以他遇到難題時,不會向成年人尋求幫助,做出一些令人不解的行為。大家一定有這樣的發現,在同一個班級里,有的學生怕老師,有的學生則和老師關係很好,這既與老師有關,也與學生的性格有關。

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上課經常調皮搗蛋,多次被老師批評,他對老師產生了畏懼心理,所以有問題時就不會找老師幫忙了。也有的孩子自卑、膽小,即使老師沒有批評過他,他也不敢向老師尋求幫助。

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家庭中,親子關係不融洽,孩子對父母不信任,懼怕父母,遇事就不會告訴父母,而是自己扛。曾看過一條新聞,河南新鄉一個9歲叫小楠的男孩在2018年6月份的時候曾經被小狗抓傷,半年後和小狗玩耍時又被小狗舔了一下傷口,害怕家長責怪,小楠沒有將這件事告訴家,不久後不治身亡。

出現這樣的事情,著實令人心痛,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劇,就因為孩子不相信父母,導致了身亡,這也提醒我們好好思考一下:該如何讓孩子信任父母。

如何讓孩子信任父母

信任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只有孩子信任父母,才會對父母無話不說,父母才能了解孩子想什麼,心裡的困惑是什麼,才能有效地幫助到孩子。那麼,如何讓孩子信任父母呢?

首先,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眾所周知,嬰兒是非常需要安全感的,父母會好生照顧孩子,給孩子吃飽穿暖,陪他玩,然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父母往往就忽略了這一點。其實,無論什麼時候,孩子都是需要安全感的,只不過他所需要的安全感不再簡單地是吃飽穿暖,有人陪他玩,孩子越大,越需要有人理解他,有人能幫助他成長中的困惑。

比如,孩子近段時間學習退步了,他特別難過,但又不知道如何將成績趕上去,或者在和小夥伴交往中遇到了一些麻煩,這時他就特別需要父母充當導師的角色,給他一些建議和幫助。可是不少父母缺乏耐性,或者方法不對,不僅沒有給孩子很好的建議,反倒是讓孩子更加不敢,「你怎麼學的,為什麼別人都考那麼好,你就考這點分,是不是你太懶了?」「別人為什麼不和你玩,肯定是你的脾氣不好,沒有人喜歡你。」

如此一來,下次再遇到什麼事情,孩子就不願意和家長講了,自己想辦法解決,那麼就有可能因為處理不當,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其次,不要過分地苛責孩子

孩子犯了錯誤,不是一定要批評,而是幫助孩子,若孩子是無心之錯,讓孩子知道怎麼錯了,如何改正就好。若孩子是故意犯錯,或者屢教不改,就要對孩子嚴厲一些,但嚴厲歸嚴厲,依然要做到無條件的愛孩子。

比如,有的孩子犯錯後,父母將孩子暴打一頓,然後對孩子不聞不問,這種做法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孩子犯錯後,首先我們要讓孩子明白錯在哪裡,若性質惡劣,然後考慮責罰,並且要讓孩子明白責罰的原因,讓孩子心服口服,最後還要告訴孩子,不會因為孩子犯錯就不愛他。

不少孩子犯錯誤被父母責罰後,都會擔心父母不愛自己了,孩子心中有這樣的顧慮,下次再犯錯誤就會遮遮掩掩,不願意向父母講出實情了,批評過後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安撫,讓他體會到父母的愛是至關重要的。

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孩子卻不信任父母,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而這與我們的家庭教育有關,反思自己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才是認真負責的好父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W1NPnMBiuFnsJQVDwG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