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的黃曉明,還在為身高「自卑」?

2022-08-19     好歌獻給你

原標題:44歲的黃曉明,還在為身高「自卑」?

人到中年的黃曉明,時至今日仍沒有甩掉身上的「偶像包袱」。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他對增高鞋的執著,也是對身高的不自信。

不管是剛剛開播的《中餐廳6》,還是最近熱播的《玫瑰之戰》。

黃曉明所到之處,都離不開他的增高鞋。

腳下的「汗馬戰靴」,確實將他的身高拔高了不少。

44歲的黃曉明,已經過了不惑之年。

但他仍在為自己的身高困惑,跟增高鞋死磕。

難道,他真的要為自己的身高自卑一輩子嗎?

一、得不到的5cm

由於太看重自己的身高。

黃曉明沒少鬧出笑話。

參加節目有一個環節需要量身高。

黃曉明「寸土不讓」。

就0.5厘米和其他嘉賓爭論不休。

還有他的「汗馬寶靴」,也是陳年舊梗。

黃曉明自己都吐槽:增高鞋墊的廠商都忍不住要找他做代言。

為了湊夠自己得不到的5cm。

黃曉明使出渾身解數。

有些節目會要嘉賓脫鞋量身高。

黃曉明將增高鞋墊放在襪子裡。

擔心和其他嘉賓同框時身高被碾壓。

增高鞋墊直接加滿。

出席活動猶如踩著高蹺。

和郎朗同框時,他被拍到腳背高高隆起。

媒體抓住他增高鞋墊墊多了這個點,大寫特寫。

讓黃曉明再一次因為身高問題,成為眾人眼中的笑話。

而他的真實身高,至今撲朔迷離。

二、繞不開的魔咒。

黃曉明對自己身高的自卑,是根深蒂固的。

這種自卑來源於他從小的經歷。

黃曉明是在一片讚美聲中長大的孩子。

五官精緻,長相大方。

7歲被導演相中。

小學開始追求者不斷。

靠著一張漂亮的臉蛋,黃曉明一路順風順水。

甚至他考上電影學院,也是這張臉的功勞。

黃曉明從未有過演戲的經歷。

雖然很小就被導演相中。

奈何他的性格太過內向靦腆。

於是錯失了上鏡機會。

所以對於北影的面試。

黃曉明並不抱什麼希望。

只是帶著試試的心態去見見世面。

不幸的是,面試前他還出了車禍。

瘸著腿,拄著拐出現在考官面前。

和現在油膩的黃教主大有不同。

曾經的黃曉明既老實又內斂。

考場上老師問:「你表演個捉蛐蛐吧。」

黃曉明呆呆地回答:「老師,青島沒有蛐蛐。」

老師又說:「那你表演個吵架。」

黃曉明答:「不行,我媽媽說吵架不是好孩子。」

出人意料的是,面試如此拉胯的黃曉明,最終還是被北影錄取了。

原因很簡單:他太漂亮了。

漂亮,是黃曉明的天賦。

也是他一生逃不開的魔咒。

由於從小吃漂亮的紅利長大。

黃曉明理所當然地認為,他的被愛是因為外表,他的成功也是因為外表。

如果有天他的外表達不到別人的要求。

那麼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會消失。

當然,其中就包括身高。

黃曉明為自己上了一把名為「偶像包袱」的華麗枷鎖。

鎖住了他的真實,鎖住了他的自我,他把自己鎖在了別人的評價中。

無法與身高和解=無法與偶像包袱和解=無法與外界評價和解。

所以他終其一生,都在用力地證明自己。

用力過猛,就成了油膩

三、躲不開的被黑

黃曉明的油膩是從簽約華誼開始的。

頂著「內地第一奶油小生」的名號進入華誼。

所以就連簽約儀式都顯得格外不同。

一身紳士裝扮,騎著黑馬入場。

做作且浮誇。

隨後,他的畫風越走越偏。

在鏡頭前大秀肌肉,油膩感撲面而來。

在不同的電視劇中演相同的霸道總裁。

辣眼睛的片段俯拾皆是、隨手就來。

甚至於,就連他和楊穎的婚禮,也難逃「油味十足」的調侃。

請不來權志龍,就自己跳一段權志龍的舞蹈。

對著baby霸道發言:

「你完蛋了,接下來的日子等著我對你好吧。」

上綜藝也拿出十足的「霸道總裁」范兒。

「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動不動就開會,分分鐘就開啟總裁訓人模式。

不管是上綜藝還是拍電視劇。

黃曉明渾身上下寫滿了:「快看,我好帥。」

他像是一隻花孔雀,努力朝別人證明自己的美貌。

可外表這個東西,永遠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都喜歡。

就算你再完美,也會有人拿放大鏡掃描你。

正常的事,也會變成你的缺點。

就像黃曉明的身高。

拍《泡沫之夏》時,黃曉明被曝踩在泡沫板上和女演員搭戲。

從此,身高成了他身上繞不開的梗。

黃曉明的底氣來自外表。

當外表被批評時,他的底氣也就隨之消失不見。

越心虛,越要張牙舞爪。

於是身高成謎,戰靴不離腳。

越張牙舞爪,越容易用力過猛鬧出笑話。

於是油膩、做作成了他的代名詞。

越在意外表的人,越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

於是被罵後,黃曉明又從油膩走入另一個極端。

《中餐廳》後,黃曉明一度很卑微。

和李佳琦直播時小心翼翼地說:

「沒關係,大家都不喜歡看我。」

主持《乘風破浪的姐姐》,「端水」過於謹小慎微,反而變成「曉明歷險記」。

曾經的霸總,後來低到了塵埃里。

到處轉悠給各位姐姐加油打氣。

可惜不會夸人,翻來覆去就一句:「這是一個加分項。」

提裙邊、送抱枕、站起來鼓掌。

如果有姐姐表演的不盡如人意。

他馬上跳出來解圍。

微博上挨個給姐姐們打call。

嚴謹到按名字首字母排序。

參加《嚮往的生活》,他一來就給大家準備了一行李箱禮物。

不管對前輩還是後輩,永遠是一副畢恭畢敬的討好模樣。

能站著絕不站著,能幹活絕不閒著。

黃曉明什麼時候最帥?他不知道自己帥的時候最帥。

被罵得最慘的那段時間,是黃曉明最卑微的一段時間,也是他最帥的一段時間。

既然身高無法再努力了,那就在身材上努努力。

早餐:新鮮空氣。

午餐:純凈的水

晚餐:柔和的月光。

一套下來,黃曉明暴瘦25斤。

從油膩總裁,成功變成破碎感十足的大帥哥。

這樣減肥的代價是身體出現嚴重的問題。

時常感到心悸難受。

可惜,這並不能換來媒體片刻的憐愛。

不知道為什麼,黃曉明永遠走在被黑的路上。

大家揪著他的身高,他的油膩大書特書。

對他的善良卻視而不見。

如果給娛樂圈中做慈善的明星拉一個排行榜。

黃曉明必定位列榜單前五。

在觀眾看不見的地方,他不知默默幫了多少人。

2015年慈善榜,他高居第一,將韓紅甩在身後。

2018年,他再度霸榜。

從老人、小孩到殘疾人,再到動物植物環境。

他捐助的領域之多,範圍之廣,娛樂圈很難找出第二個。

有災有難的時候,他都積極捐款捐物。

各種物資,生活用品,一個不落。

公開透明,直達受捐人手中。

私下的他,他也沒有一意孤行的霸道與強勢。

在節目上不斷提醒周冬雨吃藥。

那句火到人盡皆知的「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其實是心疼楊紫手受傷,不想再讓她幹活。

和劉亦菲拍《神鵰俠侶》時。

劉亦菲被湍急的水流捲走,危在旦夕。

離她最近的黃曉明不顧自己的安危,毫不猶豫伸出援手。

黃曉明撈到人時,再往前就是懸崖瀑布。

如果黃曉明沒有伸手,後果可想而知。

而他之所以在《中餐廳》中有如此「油膩」的表現。

除了節目組剪輯這一方面的原因之外。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太在乎了。

是的,太在乎了。

不用黃曉明挑大樑的時候,他的表現實在可圈可點。

可一旦讓他坐到店長位置上,他就變得「油膩」起來。

店長的責任真的很大。

他是節目組的店長,是餐廳的店長,更是來自中國的店長。

他需要考慮節目效果,拋梗造梗,讓節目有看頭。

也需要用心的將餐廳經營下去,完成交易額,不至於入不敷出。

更需要承擔起傳播中國文化的重擔,撐起在國外的臉面。

比起精明的油膩總裁

黃曉明更像是一個張牙舞爪想證明自己。

卻始終不得法門的笨拙的人。

他是一個好人,但不是一個徹底的好演員。

四、不倫不類的好演員

被北影錄取時。黃曉明的授業恩師這樣評價他:

「他是塊木頭,卻是一塊漂亮的木頭。」

言下之意:沒天賦,長得好。

黃曉明確實不是天賦型的演員。

他自己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希望勤能補拙。

拍《鬢邊不是海棠紅》時,為了一個削梨的鏡頭,他不停削了2000多個梨練手。

拍《烈火英雄》時,他堅持不用替身,親自衝進火場。

拍撕扯戲,直接被對手演員扯到胳膊脫臼。

但這一切,他隻字未提。

只有透過別人的嘴巴,我們才對他拍戲時的認真窺見一二。

這些年的演員生涯,他也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風聲》《中國合伙人》《無問西東》...

即便是那些讓人詬病的霸道總裁劇。

也都個個出圈,沒讓投資商虧本。

但比起他的作品。

大家也格外關注他的身高。

那張和郎朗並排站在一起,腳部高到隆起的照片,曾一度在網絡上流傳。

網友們笑他為了增高拼盡全力。

殊不知,這是他拍《白髮魔女》時留下的後遺症。

由於一場演出事故,他的左腳被打進6根鋼釘,導致腳背組織增生。

為了迎合別人的看法,他拚命鑽研演技。

為了迎合別人的看法,他始終無法與身高和解。

即便他知道,他真的不算矮。

他太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了。

每一條惡評對他而言,都像是一把刀。

越在乎,就越用力。

越用力,就越適得其反。

他曾在採訪中說:

「我很理解為什麼會有藝人自我了斷,因為我也有過同樣的想法。」

他始終活在別人的眼中。

最黑暗的那幾年,他不敢看別人的眼神。

甚至在一條狗的眼中,都能讀出嘲笑和譏諷。

他給自己的壓力真的太大了,既要當偶像派,又要當實力派。

於是成了不倫不類的「偶像實力派」。

既要承擔偶像的曝光度,天天被罵。

又無法心安理得的躺平任嘲,累死累活的要用演技證明自己。

黃曉明曾對自己的演技做出很精準的評價:

「我一旦碰到好的對手,好的劇組,就會特別好。」

可事實是,沒有那麼多好的劇組和對手。

早先,他還能仗著年輕,好劇本隨便挑。

可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供選擇的餘地越來越小。

實力派這條路越來越難走。

到最後,「偶像實力派」,大家就只能看到「偶像派」。

而這條路,便註定他要活在別人的審視下。

無法與外表和解,無法與身高和解。

更無法和外界的評價和解。

在《幻樂之城》中,他曾有過這樣一段戲:

昏暗的燈光下,他與鏡子中的自己對話。

他問:「你不累嗎?」

他問:「你為什麼不肯承認你的懦弱、不自信與失敗。」

盯著鏡中的自己,他潸然淚下。

他是演員,是明星,是兒子,是爸爸。

卻唯獨不是他自己。

做黃曉明,而不是他人眼中的「黃曉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5fe766ddaa4c1ad00cbf452bc6e68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