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歲父親自學通過「天下第一考」:成為更好的父母,需要言傳身教

2019-12-13     爸媽精讀


作者:安靜的花椒樹(爸媽進化論主筆)


01


前兩天看到一則報道《最強陪考!49歲父親自學通過「天下第一考」,只為和女兒有更多語言》。


朱爸爸備考


朱騰強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學生朱林嘯的爸爸,今年49歲,他本科專業是理科,工作中也幾乎不涉及法律。


「法考要學習的知識很多,8門課程,還有很多司法解釋和法律條款。必須要保持充足的學習時間。」


從2月份備考以來,朱爸爸不論工作有多忙,幾乎都保持著每天5個小時的學習時長。



朱爸爸主要利用上下班的通勤時間和下班後的時間進行學習,晚上經常學到10點,周末更是會集中精力全天學習,刷網課、做真題、背知識點。


當問及法考初衷,朱騰強說:「我姑娘是學法律的,(我參考)也是為了跟她有更多的共同話題,跟她交流的時候不說外行話……」


最終,朱爸爸通過了考試。



朱林嘯也被推免到北京大學,攻讀法律碩士研究生。



朱家全家都是學霸,朱媽媽從計算機專業跨考了CPA(註冊會計師)。全家人最喜歡的就是聚在一起聊天,交流學習內容。


朱林嘯說,自己現在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成績離不開父母從小的教育和家裡的學習氛圍。


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董卿曾說:「我一直堅信一句話,性格即命運,你的性格有很大一部分是天生的。而在你的成長當中最初的耳濡目染的榜樣,就是你的父母。」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在踐行層面上,很多父母面對熊孩子的教育,大呼:「我太難了」。



02

成為更好的父母

需要我們內化自己


成為更好的父母,我們要學會和自己相處,內化自己,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進而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有一部名為《鏡子》的紀錄片,講述的是關於心靈回家的故事,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



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


14歲的澤清,沉迷於上網下軍棋,母親關心他,他卻經常說母親「賤」。



母親在他下棋間隙給他送飯送菜,可能干擾到他,他拽母親頭髮,用長指甲抓,甚至動刀子。



這一切的行為,都能在澤清的原生家庭里找到原因。澤清說,我媽脾氣暴躁,講什麼到最後都是她對,我爸和她解決不了的時候,就會用暴力。


甚至當澤清也學著爸爸對母親施暴的時候,爸爸就躺在一邊,閉著眼睛,什麼也不管。



在片中,澤清說,我覺得家長課堂實際上比我們學生(訓練)更重要,其實我一開始就經常和他們說,要待81天的,應該是家長,而我可能只需要6天。



從家庭層面上,澤清的外公外婆是大學教授,父母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我們的認知里,澤清應該是一個上進的孩子。恰恰在實際生活中,由於父母的「不重視」,讓澤清認為自己在家庭中缺乏「存在感」,這也是澤清答應拍紀錄片的原因。


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里講到,一個行為不良的孩子,是在試圖告訴父母:我感受不到歸屬感或自我價值,而且我對如何得到他們抱有錯誤的想法。


正面管教理論給出的解決方法:堅持和善與堅定並行,以互相合作為基礎,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能力。


正如紀錄片里所講,我們欠缺的是一個對愛的認知的教育。


實際上我們父母缺的是自省內化和自我接納的能力。


心理學上講,缺乏自我接納能力的人,也不容易接納他人。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經過數十年的臨床心理診療研究總結出:只有當一個人能夠接受自己的真實存在,才能不斷成長,與他人的關係也會變得真實自然。


我們要學會接納,學會反思自己,只有當接納生氣、厭煩、害怕、不幸等負面情緒就像接納溫情、興趣、寬厚、友好感受一樣時,我們才能獲得成長,我們同自己的關係、他人的關係才能真實自然,才能真心地改變。


當我們真正接納了自己,接納了自己的不完美,就會管理好自己情緒,「以身作則」,包容孩子的錯誤,接納孩子的不完美,進而採取「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將愛貫穿整個教養過程中,帶給孩子歸屬感和價值感。


董卿曾在《面對面》中說:「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03

成為更好的父母

需要我們忽略「教育任務」


成為更好的父母,需要我們感同身受地關注孩子,忽略「教育任務」,認識到孩子的真實感受,避免為孩子貼上負面標籤,幫助孩子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所謂「教育任務」是指父母理想中未來孩子的「模樣」,可以說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和願景。


很多父母往往把自己沒有達到的目標或者夢想,加持到孩子身上。


約翰·戈特曼在《培養高情商的孩子》中談到,對於擁有「教育任務」的父母來說,儘管情緒可以成為同理心,交往和輔導的絕佳機會,但也可能帶來真正的挑戰。因為父母對孩子的目標,很可能成為父母與孩子溝通的絆腳石。


父母將自己的人生過往經驗和價值觀灌輸給孩子,致力於將孩子打造成父母理想中的樣子。


一旦孩子的行為與父母所期待的有落差,父母就會不停地批評、指責孩子,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長遠而負面影響。


曾是紅歌手的陳美齡,將三個兒子送入美國史丹福大學,在華人圈是備受矚目的「教育家媽媽」。她本人曾在史丹福大學取得教育學博士學位。


談起她的「教育任務」,她說,我只是想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把他們培養成為可以自立、知恩、報恩、幸福的人。


她不斷強調,在孩子的教養過程中,提高孩子的自我肯定力,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標。


在談到教育方法時,她說,有一個方法就是以身作則。有很多家庭,比如媽媽做不到的事為什麼我要做,小孩會覺得不服氣。我當女兒時有點嬌嬌女的感覺,也會偷懶,但是當了媽媽以後,我不想孩子像我一樣,所以我改變了很多,我丈夫也改變了,不吸煙了。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做什麼事兒,你也不要做。


正是這種言傳身教的理念,她帶著孩子完成了學業,取得了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


她說,這樣努力學習,是想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和孩子一起成長。


《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曾在一次訪談中談到了身教的重要性,她舉了一個孩子在玩具店要玩具的例子,當孩子因為想要玩具而發脾氣時,家長通常先勸他,但最後會讓步,讓他不難過。


孩子學會了他可以耍賴,用耍賴來面對自己的起起落落。尼爾森建議,這個時候,家長要堅定的把孩子帶出玩具店。對孩子說:「等你平靜後再說」。這個時候,身教強於言教。


關於對孩子的批評教育,演員陶虹有一段話說得特別好,我們要跟孩子講道理,而不是為了要贏過孩子。


他那么小,你那麼大,你欺負一個小孩,你把他制服了,有什麼光榮的。


在這種關係中,不要去試圖誰輸誰贏,就試圖去理解他,解決他眼前的問題,就好了。


是的,成為孩子的榜樣,做孩子可以信任的父母,解決他眼前的問題和困難,就好了。




04

家庭氛圍

是父母言傳身教的基石



有趣而穩定的家庭氛圍,可以為孩子成長提供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努力而向上的家庭氛圍,可以為孩子的未來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寬鬆而包容的家庭氛圍,可以為孩子的格局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


正如法國教育家盧梭所說:「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教育。


曾經看到這樣一段話定義良好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家庭氛圍應該有高尚的精神情趣;有濃厚的學習氣氛;有團結、和諧、平等的家庭關係;有良好的家長教養態度;有嚴格的生活制度等。


前些天,有一個以模仿李佳琦的小朋友天天火了。


最近,他和爸爸一起拍了一系列視頻,叫做《孩子考了60分》。



視頻的內容,就是父母發現兒子考了60分之後會有的各種反應。戲精爸爸用9種深入人心的人設,貢獻了9段笑翻全場的表演。


視頻發出後,流量高達600多萬,而且媽媽也經常出鏡和他們一起拍視頻。


這是一個多麼讓人羨慕的歡樂家庭。


天天紅了以後,很多網友紛紛替他擔心,小小年紀就成為網紅,會不會耽誤了學業?


天天爸爸回覆:秉持八點前完成作業才拍視頻的原則。他說:「拍視頻是想儘量培養孩子的興趣,並且讀書和興趣培養並不矛盾。」


天天爸爸也明確表示過,不會讓天天接廣告,不走商業網紅的路線。


前一段時間,天天爸爸還專門策劃了一期討論校園霸凌的視頻,這則視頻還被中央電視台的今日說法節目引用了。



生活在這樣一個健康有趣的家庭環境里,在爸爸媽媽的陪伴支持下,有父母言傳身教的引導,天天的未來可期。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火了的「國民才女」武亦姝,以高考成績613分,進入到了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學習。



武亦姝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在科研機構工作,母親是一名美術教師。小時候開始,她就在父母的指導下開始背詩詞、學繪畫和閱讀大量書籍。


她經常與家人一起讀書,玩詩詞接龍,培養了她對詩詞的興趣,為她後來在《中國詩詞大會》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學習從來不是她的生活全部,更多時候她會去認識新朋友、看電影、旅遊、玩遊戲,去鄉下看望爺爺奶奶,生活過得多姿多彩。


武亦姝的媽媽說過一段話: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正是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言傳身教造就了優秀的武亦姝。


所以,良好的家庭氛圍,是父母能夠做到言傳身教的基石。



父母要做到言傳身教,首先要使自己變成更好的父母,這需要內化和放下「教育任務」,接納自己,容許犯錯,用愛寬待孩子,嚴於律已,以身作則,在愛的家庭環境下,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進而將孩子培養成為有用、有趣的人。


英國教育家洛克主張,在教育孩子時,與其讓孩子記住規則,還不如給他樹立榜樣。


他說:「無論給孩子什麼教訓,無論每天給他什麼樣的聰明而文雅的訓練,對他的行為能發生最大影響的依然時他周圍的同伴,是他監護人的行動榜樣。」


所以,父母的榜樣作用遠比任何訓練、教訓的影響來得深刻而有意義。


作者簡介:安靜的花椒樹,富書專欄作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曾做過媒體編輯、高校教師。理性的思考者,擅寫教育成長類和職場方面的文章,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4inAm8BMH2_cNUgr1A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