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將近,盼望著豐盛的家庭大餐,然而在愉快的節日氛圍里,容易「樂極生悲」,悲傷的是痛風發作!
「烈火爪」如刀割一樣疼痛,除了祈求症狀快點消除,真的別無所望了……
老生常談的「富貴病」痛風,逐漸平民化、年輕化,現已成為我國僅次於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類疾病。
身邊總有一個患「三高」的人,現在多了一個「第四高」——高尿酸,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不可忽視的健康警示。
據《2017年中國痛風現狀報告白皮書》顯示,我國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數已達1.7億,其中痛風患者超過8000萬人,而且正以每年9.7% 的年增長率迅速增加。預計2020年,痛風人數將達到1億。
既然痛風和高尿酸常被拎一起討論,是不是有高尿酸就一定有痛風症狀存在?
血液里的尿酸水平高並不能和痛風劃等號,大部分的高尿酸血症是沒有症狀的。但尿酸會沉積關節、皮下、腎臟、尿路等,危害健康。
痛風是一種尿酸鹽沉積、刺激關節形成無菌性關節炎,與嘌呤代謝紊亂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關,酗酒、暴飲暴食、關節損傷、尿酸突降等是發作誘因。
如今痛風越來越年輕化,除了遺傳因素,大部分是吃出來的。
飲食結構的突然改變是痛風從以前的「富貴病」演變成如今的高發疾病。
我們祖輩多以穀物糧食為主,隨生活水平的改善,肉類飲食逐漸占主導。而大部分肉類中的嘌呤會轉變成尿酸,超出了生理代謝和排泄能力,繼而高尿酸血症。
阿司匹林、利尿劑等藥物影響尿酸排泄,誘發痛風;非布司他、別嘌醇、苯溴馬隆等降尿酸藥物能溶解痛風石表面,而釋放出的針狀尿酸鹽結晶也會誘發痛風發作。
大魚大肉吃多了,不僅導致肥胖,還會影響代謝。
生活條件好了,吃得越好卻動得越少,但肥胖或超重是痛風的誘因之一,而運動可促進新陳代謝,利於排泄體內廢物,如尿酸。
最新研究發現,長期熬夜、壓力過大是年輕人痛風高發的誘因。
過度疲勞會紊亂自主精神調節,使體內血管及心臟血管收縮,從而減少尿酸排泄。
因此少熬夜,學會釋放壓力是一件活到老、學到老的事情。
不到口渴不喝水,或者每日喝水量不足2000毫升,導致尿酸排泄減少。
由於大部分痛風常在深夜發作,建議痛風患者睡前喝水,避免夜間因血液濃縮導致血尿酸含量上升,增加痛風急性發作的危險。
規律運動可降低尿酸濃度,很多年輕人是運動極端,要不不運動,要不偶爾大量運動,如此一來既傷關節,又傷肌肉組織,導致血尿酸升高,升高的血尿酸便沉積關節誘發痛風。
痛風發作與飲食有一定關係,但不少人表示即使健康低嘌呤飲食,痛風症狀依然存在。
如今新年將至,不想望著餐桌豐盛的年夜飯,想吃又不敢動筷,到底年夜飯怎麼吃才能避開痛風雷區?
「三低一多」是痛風飲食的總原則,低嘌呤飲食、低(減輕)體重、低鹽低脂飲食、多(大量)喝水。
每日喝水量最好在2000毫升以上,這樣更加利於尿酸的排泄。
低嘌呤飲食主要是嚴控高嘌呤食物的攝入,不吃動物內臟、少食紅肉、少食海鮮類食物……
但並非肉食才會高嘌呤,蔬菜中亦有高嘌呤食物,不建議痛風發作或恢復期間食用豆類蔬菜以及菌藻類蔬菜。
除此之外,痛風患者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才能在新年健康吃大餐——
痛風患者的飲食原則有哪些?
如何科學食用不同嘌呤的食物?
痛風也可放心吃的菜譜推薦?
轉載請聯繫我們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