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窖不僅儲藏紅薯,還是我們追打取鬧的樂園

2020-01-09   中國鄉村美文


鄉村紅薯窖(散文)

出門被一聲聲「烤紅薯」的叫賣聲吸引,突然想起鄉下紅薯窖。

紅薯又稱紅芋。紅薯窖是儲存紅芋的土坑。我家地處淮北平原淝河故道,盛產紅薯。在那個「紅芋乾子,紅芋饃,離了紅芋不能活的年代」,紅薯是家家戶戶的實打糧,每到霜降的晚秋季節,鄉下就開始起紅芋,窖紅芋。遍地是牛馬犁拉紅芋的,成群結隊的大人小孩割紅芋秧,起紅芋,拾紅芋,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農人的臉上掛著豐收的喜悅,在秋陽的沐浴下談笑風生。起紅芋多半是用犁翻、鐵鍬挖,抓鉤刨,一堆堆紅薯在夕陽的照射下塗滿了一地金黃,這時該是拉運紅薯的時候了,生產隊的紅薯被一車車的拉到場上,剩下的就地分給社員,多數日子是挑燈夜戰,有的肩挑手提,有的車拉人抬,全憑路熟摸黑把分到的紅薯運到家裡。父親忙著挖紅薯窖,母親和我們這些孩子們忙著切紅薯、曬紅薯,一筐筐的紅薯片運到空地里乘著月光撒開,月光照在雪白的紅芋片點亮了來往的路。一干就是大半夜。

紅薯窖有圓的,有長方形的。家庭人口少,分的紅芋不多的人家,多半挖圓窖,深1.5米,口寬1米左右,體積小,便於存放起窖,吃著方便。我家人口多,工分多,分的紅薯也多,年年都是挖大窖。長方形的窖子,長2.5米,寬1.5米,深2米,選窖多在向陽的高坡,這樣瀝水防潮,紅芋不容易腐爛變質。

滿頭大汗穿著單衣的父親把紅芋窖挖好後,開始把撿好的紅薯往裡放,一層紅芋,放一層土,直到與窖平口,開始起脊蓋窖,梁是一根主木,要結實,窖的力度全在大樑上,兩邊用些小樹木再鋪上秫秸,撒上麥草,踏上麥糠泥,向陽處留個小窗,一是便於通風,二是便於掏紅芋。小窗口一般能鑽進去人,這樣紅芋窖就蓋成了。紅芋不要裝的太滿,滿很了,影響空氣流通,紅芋容易壞。更容易燒窖子。一旦有壞紅芋,傳染的快,燒了窖子的紅芋,黑皮干疤,苦如黃連,豬都不吃。

那些年鄉下窖紅芋,主要是儲備防春荒,春天青黃不接,只有用紅薯接濟。經過冬天的紅薯特別好吃。又甜又面,春節吃的太膩,喝碗紅芋稀飯,也不知有多好吃。

我這人,一輩子沒吃夠紅芋,直到現在一見紅芋就來精神,尤其是春紅芋,入口面甜,給碗大肉都不換。

紅芋俗稱小人參,好吃還有防癌抗癌的功效,又是賓館、酒樓、飯店不可多得的美食,每次飯局,我都對「五穀豐登」那道菜愛不釋口,因為它不僅有花生、玉米,還有紅薯。

鄉下紅薯窖里的紅芋,一般保存好了能吃到麥收。春節過後的紅薯在窖里發過汗,越吃越好吃,燒個紅芋味香沁人,甜在嘴裡潤在心裡。

兒時的紅薯窖是我們這些孩子們追打取鬧的樂園。在紅薯窖上爬上爬下,學小兵張嘎,一會衝上窖頂,一會跳到地面,紅芋窖還是孩子們捉迷藏的好地方。一次,我爬進二嬸家的紅芋窖,又深又空,咋也爬不上來,中午都吃飯了父母到處找,我餓的想吃個生紅芋也沒有,要不是二蛋找到我,非餓死在窖里不可。

那些年,我家掏紅芋多數都是我,我人小精靈,容易下窖,首先把封窖門的土、周圍的雪鏟盡,再把堵窖門的土坯搬開,入窖掏紅芋,那次,得到意外的收穫,撿到了兩枚雞蛋,和小蒙換了兩本畫冊,最後才知道,有一次掏紅芋,忘了關窖門,不知是誰家的雞進去下了蛋。

五保老人張老太家的紅芋差不多都是我幫助掏,她留我吃飯,我咋也不幹,學校開展學雷鋒,我不僅幫她掏紅芋,還經常給她擔水,掃地打掃衛生。得了個學雷鋒標兵紅袖章。

紅芋窖不僅可以窖紅芋,還可以窖大白菜,張嬸家的紅芋吃完後,就放了大白菜,窖藏的大白菜新鮮水分足,春節可以賣個好價錢。張嬸家的雞丟了,那時下蛋的雞可是家裡的 命,張嬸罵街,從村東頭罵到村西頭,「是誰偷吃了俺的雞,不得好死。」還扎個草人在井邊,罵一句,扎一刀,懷疑是三娘偷的,最後在自家的紅薯窖里找到了雞,這事後來,我還寫了一篇小說《找雞》,在北京參加筆會竟獲了獎。由此,我走上了熱愛文學的道路。現在想想,還真要感謝鄉村的紅薯窖。

雖然離開鄉下40多年了,可那承載記憶的紅薯窖至今難忘。
審閱:嚴景新
簡評:作者承載記憶里的紅薯窖帶來的是歡樂也有悲傷,特別年代留給讀者更多的懷念與回味,描述細緻入微。

作者:薛明章,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阜陽市潁東區作家協會名譽主席

編輯:趙一


投稿郵箱:zxm789654@126.com(原創首發)

版權聲明: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