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爸媽在線(石見原創)
吉姆·崔利斯的《朗讀手冊》上有這樣一段話: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閱讀已然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為爸爸媽媽們,親子閱讀也開始越來越注重起來。
從牙牙學語時的繪本,到一起讀名著讀詩歌。
如果可以,誰都不願錯過這寶貴的幾年或者十幾年。
孫儷不光是一位優秀的演員,更是一位優秀的媽媽。
其實很難想像「演員」如此繁忙的工作,孫儷又是如何能給一雙兒女這麼優質的陪伴?
去留心一下她的微博,不難發現,「陪伴,用心,書香」這三個詞就能很好地概括了。
陪伴的方式有很多,非要說一個具體的,那麼親子閱讀應該是孫儷認為的最好的方法了吧。
我們確實很忙,忙著應付工作,忙著照顧家庭,但忙碌真的不應該是放棄親子閱讀的藉口。
當之無愧「女兒奴「之稱的吳尊扛了30公斤的書回酒店。
雖說是給自己的禮物,原來是要和女兒neinei一起看的。
其中大多數的書居然是烹飪方面的!
說不定吳尊想培養neinei以後成為一個美食家?
可是誰又說不可以呢?只要neinei喜歡看就好。
也許,一個小小的理想就從你陪我一起讀的一本書里跑了出來。
扎克伯格就更厲害了,居然給襁褓中的女兒讀量子物理學的書。
其實重點不在於是什麼書,看看照片中他們一家和諧的模樣,那就是愛和陪伴。
扎克說過,他非常喜歡讀書給女兒聽,以後會讀更多的書給她聽。
「不管她是1歲,3歲,還是10歲,你給她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是揉進她生命里的愛。」
親子閱讀,沒有那麼多的局限性。
最大的局限,就是你以為的沒時間,沒興趣。
很多家長都會有此困惑:
「我的孩子看了不少的書,為什麼寫篇作文那麼難?」
「人家孩子的作文可以文筆細膩流暢,為什麼我孩子的作文就是一篇流水帳?」
如果家裡有個正需要開始寫作文的娃,那麼這些問題肯定是大多數爸爸媽媽當下最頭疼的事了。
不能說沒有經歷親子閱讀的孩子寫不出好的文章;
但從小注重親子閱讀家庭的孩子,一定更能靜下心來思考,能對外界觀察入微,能擁有充沛的情感,能有細膩的文筆。
前幾天,朋友給我看了她家正就讀三年級的女兒的課外小語作業。
一件小事,小姑娘就能描寫生動,感情細膩,關鍵是每天的小語作業,寫得信手拈來。
朋友是位注重親子閱讀的媽媽,也是一位非常會講故事的媽媽。
她說從女兒會講話開始,就陪著讀繪本。
不管孩子願不願意聽,幾乎總是每天半小時。
她也從一個故事講得很爛的媽媽變成了一個會講故事的媽媽。
你看你喜歡的書,孩子看孩子喜歡的書。
你在書桌前,孩子在沙發里。
這樣一個書香瀰漫的空間裡,你在,孩子也在。
明星育兒標杆黃小廚,就是這麼一路從親子閱讀過來,把女兒多多培養成了一個人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
陳小春說:「多多是我見過最懂事的女孩。」
楊威說:「生女兒就該生多多這樣的。」
多多如此的優秀,表演話劇,鋼琴演奏,走秀,畫畫,烹飪,和世界著名作家一起翻譯外文書籍… …
愛書的女孩眉宇間儘是溫婉和靈氣。
你陪我用書沉澱下來的底氣,終於讓我長成了人人羨慕的樣子。
終有一天,我像一杯醇香的咖啡,一株清秀的綠植,澄澈而智慧。
我一定會感激您,在我幼時摟著我看了第一本書。
《莎士比亞傳》里有這麼一句:「一個家庭中沒有書籍,等於一間房子裡沒有窗戶。」
書,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何等重要。
而如何讓一個孩子愛上閱讀?父母的影響尤為深遠。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說來也怪,我喜愛讀書的習慣,竟然是在常年務農的媽媽的影響下養成的。
媽媽沒有上過一天學,年輕時就讀過幾天掃盲班。
然而令人稱奇的是,媽媽不會寫字卻能認字,而且喜歡看書讀報。
那時候的生活還很苦,乾裂的八仙桌,昏黃的鎢絲燈,我和母親一起讀了一本又一本的書。
或許你沒有一間太大的書房,就這麼安靜地陪著孩子讀了一整面牆的書。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先生做客《朗讀者》時,深情講訴了自己的父親,說:「父親的身教影響了我的人生。」
他的父親是個「敘事能力」超強的人,他講故事完全憑藉著語言的力量,細節的力量,故事起承轉合的力量,還有故事中暗含的道義的力量。
有著十里八鄉「小說家「稱號的父親,是當時那裡一位極受人尊敬的小學校長。
他講的故事就像是曹文軒兒童時代一本又一本的書籍。
有善良,有堅持,有一種沿著寬闊的父愛之河順流而下的感覺。
也是曹文軒現在小說里的許許多多美好的故事。
當你把孩子帶到了一本書里,或者一個你講的故事裡。
孩子和你經歷了書中的趣味和冒險,書中的善良和堅強,哪怕是無奈和醜陋。
你會跟他說,要勇敢和堅持。別怕!爸爸在。或者,媽媽在。
把孩子帶到一本書前,和把一本書放在孩子面前,絕對有著不同的意義。
孩子的閱讀習慣其實就藏在你陪他讀的某一本書後面。
其實,正如龍應台所說:
「時間是一隻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
轉瞬幾年,那個圍著你咿咿呀呀的孩子,便會奔跑著在你的前面。
你只能用追隨的目光,看著他們漸行漸遠。
我想,父母唯有在能給的時候,陪伴著他們,給他們更多更多的愛。
我們無法預計,孩子今後的路上會有什麼樣的荊棘。
唯有讓他們儘可能從容,睿智,堅強地去披荊斬棘。
我也不知道捷徑,但閱讀能安定孩子驕躁的心,能給孩子睿智的目光。
那麼,放下手機,陪著孩子閱讀。這並不是難以辦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