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河北省臨漳縣空氣品質保障應急指揮中心下發的文件引發關注,內容直指當地延續多年的大灶蒸饅頭、炸丸子等習俗,稱將展開巡查。
涉事文件
對此,臨漳縣空氣品質保障應急指揮中心負責人回應稱,上述文件的主題是禁止燃燒木柴和使用劣質散煤,並非不讓老百姓蒸煮炸,文件在語言方面表達得不是很清楚,已另外起草,重新引發通知。
「年關將至,我們也是考慮到大家有這樣的習俗,所以鼓勵大家使用電、燃氣、煤氣來蒸饅頭、炸丸子,但是不提倡燃燒木材和散煤,這會對空氣造成污染。」
當地針對「蒸饅頭炸丸子」
兩次發文,
爭議的聲音卻並沒有平息
……
「農村老人不會用電磁爐和天然氣怎麼辦?」
@西西:
不讓農民使用木材和劣質煤,那天然氣是否已經推廣到位?優質清潔煤的價格是否合理?同時還要考慮不同人群的實際情況,很多農村老年人不會使用電磁爐和天然氣做飯,那該怎麼辦?
@趙小新:
大鍋燒木柴算啥,有本事去關停工廠。
@小飛:
民以食為天,燒鍋做飯而已啊。
也有人指出,
臨漳縣此次能及時回應,
至少說明對民意是重視的:
@耶律:
臨漳縣能夠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並以補充通知的方式,細化解釋已發通知,這至少表明,地方政府對民意訴求是重視的,也願意與老百姓進行積極的溝通互動。這樣的姿態當然值得肯定,畢竟,政府行政就該與民眾意志相向而行。
@光明時評:
其實,當地在後續回應中所謂的「語言表述有不準確」,仍非問題的關鍵。此次輿情的關鍵,還在於前後兩份通知中,貫穿始終的一個大大的「禁」字:禁止使用木材、散煤蒸饅頭、炸丸子。這才是民眾最為焦慮的地方。
不管是第一份通知,
還是補充通知,
均表示「將對燃燒木材、劣質散煤開展巡查」,
這意味著,
在當地延續多年的民間習俗「用劈柴大灶蒸饅頭、炸丸子」,
將不再是合法合規的存在,
而是屬於被查處、問責的違法違規行為。
很多人想不通,
每年春節前都會上演的年俗,
今年為什麼就不行了呢?
「老百姓的鍋台會是主要污染源嗎?」
@小螞蟻:
環保當然重要,地方完全可以從治理主要污染源入手,為什麼偏偏和百姓的鍋台過不去?老百姓的鍋台會是主要污染源嗎?
@六合:
逢年過節,歡歡喜喜。禁止燃放鞭炮煙花,好,是為了安全和環保。蒸饅頭、炸丸子,恐怕是很多人的幸福記憶,這些都不讓做,年還怎麼過?
2019年,山東臨沂
九曲街道辦、蒙陰縣大氣辦
封條貼上灶台的照片
也曾在網絡引發關注
「環保的初心是什麼?」
@萬花筒:
環保沒有錯,但是有些地方似乎有點風聲鶴唳了。
@豬不瀚:
環保的初衷是為了換大家美好的生活,有利於社會的發展。但是環保不是相關部門的一刀切,需要政府和百姓共同創建,承擔一部分的成本問題,同時結合當地情況因地制宜地去管理實施。
@理不理:
環保的初心是什麼?難道不是為了人民群眾更美好的生活嗎?為什麼偏偏要和老百姓的灶台過不去?
「『一刀切』式懶政之風不可漲」
@李洪鵬 上游新聞:
禁止環保「一刀切」絕不是要停止環境保護,而是要更有序有效地推動環保工作。監管部門也應心懷百姓、放眼大局,做到該查處的堅決查處、該研究的認真研究,既要嚴格執法,也要因地制宜,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一刀切」式的執法,實則是相關部門懶政怠政的體現。如此執法,既傷害了政府公信力,於環境保護工作也無益處。徒法不足以自行,保護生態環境還有賴於民眾的積極參與,職能部門要加強對民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教育。針對突出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決策,而不是簡單粗暴的「一刀切」。
引起輿論關注後,官方稱:可能語言表述有不準確之處,但通知的主題只是禁止燃燒木材、劣質散煤。筆者認為,隨著網絡的觸手可及,一條資訊或言論可瞬間被傳達到傾向閱讀者眼前。相關部門、單位在制定政策時應考慮周全、措辭嚴謹,防止被誤讀,確有被曲解的狀況發生時及時向公眾回應。
「治污為啥總瞄著老百姓生計」
@光明網:
當地政府出台治理大氣污染的相關政策,當然很有必要。但在具體的政策實施上,也應該循序漸進,多一些理解。一方面,當地長期形成的生活習俗,寄予著民眾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很難輕易改變。一旦政府採取行政命令的方式去改變,則必然效果不彰,甚至會產生強烈的反彈。老百姓會說:我們不就是蒸蒸饅頭嘛,怎麼會牽扯到污染空氣的大問題上呢!
另一方面,在老百姓的整體生活水平和方式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之前,強求百姓改變傳統生活習慣,也不切實際。民眾並非不知道使用天然氣、煤氣來炸丸子、蒸饅頭更清潔,但要把這樣的認知落實到行動上,既需要老百姓願意使用清潔能源,也需要地方能夠提供相應的基礎設施。如果煤氣、天然氣在農村並不普及,且價格高昂,又怎麼能強求老百姓都去使用呢?而多地實踐也表明,潔凈煤使用起來不起焰、熱量低,這就決定了其很難用來為蒸饅頭或炸丸子供能。
凡此種種,都需要當地政府通盤考慮,絕不是僅僅下發一個通知、啟動全覆蓋的巡查就能解決的了的。
近年來,一些地方在治污時總是會出現一些令人驚訝的偏差。不是給老百姓的鍋灶上貼封條,就是清走老百姓的散煤讓老人孩子受凍,要不就是禁止大家蒸饅頭炸丸子等等。這種把治污的目光盯到老百姓生計上的做法,不僅會引起民眾的反感,實踐效果也不會好,更有擾民的嫌疑。說到底,這些地方官員在社會治理上的種種不接地氣、不近人情之舉,暴露出來的還是「以人民為中心」意識的缺失。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編輯:劉燁燁
責任編輯:王迪
「人民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