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內地最大的醜聞,終於爆了

2023-08-16     獨立魚電影

原標題:今年內地最大的醜聞,終於爆了

最近,醫藥界大地震

大力反腐下,一株株毒瘤,被連根拔起。

有的吃拿卡要,收受房產多達100套。

有的非婚生子,情婦成立公司攬醫院工程,攫取非法利益金額數億。

有的直接情色交易。

醫藥代表與性賄賂,幾乎綁在了一起。

據業內人士透露,不少醫代都與科室主任、院長等領導有利益綁定。

早年,內地就曾拍過一部劇《溫柔的謊言》,就演繹了這樣的性賄賂醜聞。

孫雅飾演的安然,因為羨慕同學的奢華生活,成為了一個醫藥代表。

等到深入這個行業,才發現這裡藏著見不得人的潛規則。

這樣的潛規則,並非我國獨有。

最近,網飛的一部新劇,恰巧也揭露了一樁醫藥界醜聞。

錢、性、騙局,樁樁件件尺度極大。

而撥開這些表象,我們或許還能找到其他答案——

《無痛殺手》

Painkiller

奧施康定,曾是美國司空見慣的止痛藥。

然而,這個小藥片卻成為最惡名昭彰的殺手。

據粗略統計,1997年至今,至少20萬美國人因為這種藥而死亡。

它原是一種受管制的阿片類藥物

卻在製藥方、醫生、官方的合力隱瞞下,成為了成癮率不足1%的止痛仙丹。

豆瓣9.4分的神劇《成癮劑量》,就曾聚焦這一事件。

曾經正直的醫生,在服用奧施康定後不斷失去理智,甚至淪為四處求藥的毒蟲。

《無痛殺手》則在前者的基礎上,作了補充。

隨著醜聞曝光,製藥公司普渡,成為了人人唾棄的名詞。

一併被挖出的,還有其背後的一群重要推手,「奧施康定女郎」

在上世紀90年代末,她們是美國城鄉的靚麗風景線。

金髮、微笑、保時捷,是她們的標配。

穿梭於各地的診所,為醫生帶去奧施康定的優惠券,工作內容與醫藥代表大體相似

年輕女孩夏儂,就是一個新人女郎。

在一次招聘會上,她被前輩自信的氣質所吸引,也為奧施康定的藥效折服。

當即加入公司,投身推廣「神藥」的事業中。

當然,最誘人的還是

前輩很看好夏儂的潛質,常把她帶在身邊栽培。

讓她住進了自己的豪華公寓,展示了滿滿一櫃的名牌皮包、高跟鞋。

財富的味道直衝腦門,迷亂了心智。

是錢的味道

幹這一行,不能光靠一板一眼的推銷。

簡單地背完藥品信息後,便要施展自己的性感攻擊

一聲聲甜美的Daddy,令老專家們毫無招架之力。

即使是主治流感等疾病的、不需要止痛藥的診所,也相繼拜倒。

光會賣笑撒嬌,是遠遠不夠的。

女郎們還要有堅定的信念

夏儂第一次獨自推銷,就出師不利。

偏執的鄉村醫生勃然大怒,指出奧施康定是管製藥品,成分與海洛因無異。

儼然將夏儂視作墮落的街頭藥販子。

你很危險,也很愚蠢

前輩用一個比方,就輕鬆化解了夏儂的疑慮。

就如同叉子和槍炮同為金屬製造,用處卻天差地別。

縱然奧施康定與海洛因的原材料相近,也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

反覆的自我洗腦後,夏儂不再懷疑這份事業的正義性

她和醫生的來往,愈發緊密。

在前輩的建議下,不斷催促醫生給病人加大劑量。

「他們劑量越大,你賺得越多」

令夏儂不解的事時有發生,只是來不及思索。

一天,在診所門前,她就撞見怪異一幕。

16歲的小女孩,一瘸一拐地從診所出來。

轉頭就卸下拐杖飛奔起來。

隨後和朋友擠在車裡,偷偷地掏出一盒奧施康定。

兩人將藥片裝進信封碾碎,倒出後再用信用卡刮成數條,狠狠吸入。

不一會,她們就神志不清,一副嗑茫了的樣子。

夏儂意識到,奧施康定正在被濫用

即使是青少年,也極易獲得。

她將此事如實寫進工作筆記,準備向公司彙報。

但前輩知曉後,卻對著她一頓狠批,罵她多管閒事。

你的工作是推銷藥物,而不是管那些毒蟲。

慢慢的,夏儂遇到越來越多的上癮者。

他們大多神志恍惚,甚至感受不到痛覺

比如餐廳中這位男人,努力地啃食漢堡,卻無論如何咬不下來。

殊不知,下方的餐盤早已滴滿鮮血。

他的手指卡在牙齒和漢堡之間,被咬得血肉模糊。

樁樁見聞,在夏儂的心裡泛起波瀾。

只是眼下,她更關心自己的銷量。

入行半年後,她便陷入了瓶頸期,始終沒法達到前輩們那樣超高的業績。

這令她百思不得其解。

直至一位醫生,生生撕開了這道題解。

原來,「奧施康定女郎」的標籤早已與潛規則掛鉤。

簽下更大訂單的代價,就是交出自己的肉體

夏儂守住了自己的底線。

但與其說是拒絕,不如說她在逃避。

第二天,她便吩咐一個新人代理自己的業務。

殊不知,親手將那個女孩推入了深淵。

害人,絕不是夏儂的初衷。

當曾經奉為信仰的事業轟然倒塌,她才睜大雙眼。

看清了這用金錢、血淚構築的浮華。

我不想再繼續傷害別人

但,悲劇已然無法彌補。

解剖室里,擠滿了死於藥物過量的病人。

他們的胃中,尚有未消化乾淨的藥片。

最多的過量死者,吞食足足18粒。

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死於這種藥

《無痛殺手》採用近似紀錄片的手法,白描了那段殘酷的真相。

每一集開頭,都由一位現實中的受害者家屬出鏡。

曾經鮮活的親人,如今成為影片里血淋淋的案例。

全劇沒有過多引導觀眾的情緒,而是用多個視角從不同維度看待這樁醫藥醜聞。

這場人為的災難,顯然不能全賴在奧施康定女郎們頭上。

醜聞曝光後,普渡製藥仍一度堅稱奧施康定無害。

他們辯稱,公司並不知道藥品的成癮性,把指控歸為外界的中傷

可翻開普渡公司的發家史,不難發現,這是一場早有預謀的騙局

奧施康定的主要成分是「羥考酮」,與嗎啡屬於同種藥物,與海洛因高度相似。

大多數人對嗎啡心有警戒,卻對「羥考酮」毫不了解。

普渡公司正是藉此隱瞞了藥物的成癮性,將管製藥品擺上日常的貨架。

在推銷奧施康定的棋局中,美女銷售也只是其中一環。

多線並行的策略,被普渡玩得明明白白。

第一條線,產品營銷

公司製作了無數限定玩偶,贈送給藥店當作宣傳物料。

柔軟蓬鬆,給人以寬慰疼痛的觸感。

可事實上,普渡公司的飯碗,就是由病人的痛苦鑄成。

一把手理查·薩克勒就曾發布公司的最高旨意:

成為想逃離痛苦之人的守門人

在營銷的誘導,以及成癮率只有1%」的欺騙下,奧施康定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藥

頭疼、牙疼、背痛,每一種疼痛都可以開方拿藥。

可以說,藥物濫用正是普渡公司預期的結果

第二條線,打入體制

要想將奧施康定推入市場,需要一張食物藥品監管局的官方許可證。

只要檢查員為他們的新藥仿單背書,他們就可以宣傳奧施康定獲得了美國相關機構的認證,是市面上最安全的類阿片藥物。

偏偏,檢查員克提斯是一個剛正不阿的死腦筋。

屢屢將普渡公司漏洞百出的申請單拒之門外。

普渡公司為此專門制定了一套攻略計劃,簡稱MICE

每一個字母,都代表一把撬松螺絲的扳手。

金錢,即對方開價多少。

意識,即對方想要什麼。

逼迫,即對方最怕什麼。

自尊,即什麼會讓對方感覺高人一等。

多方調查後,普渡決定先滿足克提斯的「自尊」。

他獨身一人,想被他人所需要。

於是時常視頻連線,召集公司上下向他鄭重致意。

怎麼能把他捧舒服,就怎麼來。

隨後,再投其所好。

請來學術界大拿,邀他一同撰寫論文,在權威雜誌上刊登。

逐步軟化下,再將他請到五星級酒店洽談。

最後,審批成功通過。

沒有人知道他們商談的內容,但在此後僅僅一年,克提斯便選擇了辭職。

他的下家,正是普渡公司

第三條線,大眾傳媒

普渡公司曾選中多位病人,拍攝了一檔真人秀節目。

他們都是剛剛服用奧施康定不久,尚未出現成癮跡象。

在鏡頭前,按照腳本感謝著「神藥」對自己的幫助。

可悲的是,隨著劑量的加大,這些病人先後陷入嚴重的毒癮。

有的人幸運,在經歷一段痛苦的戒斷後回歸正常生活。

但多數人則一再沉淪,直至家庭破碎、失去了生命。

導演用一個平行蒙太奇,揭露了這場騙局。

病人毒癮發作癱倒在地,幾陣抽搐後奄奄一息。

製藥商正開著豪車,駛入自己的別墅。

近幾年,關於奧施康定事件的影視作品很多。

聚焦同一事件,要想避免同質化,著實不易。

僅從評分上來看,豆瓣7.8分的《無痛殺手》,似乎遠遜於神劇《成癮劑量》。

但,從一些台詞中,可見本劇深刻反思的決心。

不止於向一個人問罪,更要向一群人問責。

《無痛殺手》更犀利地發問,直指政府的不作為

如果只是時不時抓出個別蒼蠅老虎,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在奧施康定醜聞中,幾通電話便釐清了各方的利益關係。

製藥商打給法官,法官打給白宮,白宮再將意見傳達至司法部。

最終,公訴變成了和解

曾經正義的執法者,也被迫接受安排。

在莊嚴的法庭上,轉身向受害者們露出無奈羞愧的神情。

依照判決,普渡製藥公司將支付83億美元(約605億人民幣),用作刑事罰款、沒收、民事和解。

但據估值,僅公司所有者薩克勒家族的財產,就超過了110億美元。

且普渡製藥公司,一周就能賺6000萬美元。

依靠這項協議,幕後黑手全身而退

在普渡製藥的公關中,始終堅持一個策略——

將成癮的受害者打為毒蟲

強調用藥的自主性,將責任推給病人自身。

個別專家也擺出理中客的態度。

強調重點不是奧施康定,而是普遍的藥物濫用問題。

看似進行了更深刻的反思,實則將問題引向無解。

夏儂在幡然醒悟後選擇倒戈,轉做指控普渡製藥的證人。

前輩憤而上門討說法,指責夏儂做無用功。

她的疑惑或許發自內心。

在她看來,毀了的人已經毀了,為什麼不能讓活著的人好好活

「壞掉的東西要怎麼修?」

每個人都撇得乾乾淨淨。

將自己視作利益鏈條上的一顆螺絲,不應該承擔責任。

但縱觀整場悲劇,問題就出在每一顆螺絲上。

診所醫生,竟能如此輕易地利用信息差誆騙患者。

盡情開奧施康定給病人吧

向普渡製藥猛然開炮的議員,卻出現在公司舉辦的派對上。

面對質問,油腔滑調地打起了哈哈。

「你這麼年輕,不該如此憤世嫉俗」

藥物過審,本該層層把關。

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卻成了一言堂。

克提斯小小的印章,竟關係到數百萬人的健康。

一個封閉的系統,無法聽見群眾的呼聲。

一旦貪慾蔓延,病人也成為攫取利益的代價。

將慾望的魔爪伸向最脆弱無助的人,是在無限度濫用醫生與病人之間的信任

這本身就是一種病態。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三十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810cd30c1dc8784c90ea3398caab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