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使觀眾共情,必先寫人的「私心」丨對話《九義人》編劇曹笑天

2023-10-10     影視獨舌

原標題:欲使觀眾共情,必先寫人的「私心」丨對話《九義人》編劇曹笑天

2023年10月10日刊| 總第3384期

收官一周後,網劇《九義人》豆瓣開分8.0,在一眾低成本、小體量古裝劇里頗為不俗同時,1.6萬的打分人數,也昭示著這部誠意之作未能收穫與口碑相匹配的關注度。

大部分追看《九義人》的觀眾都覺得這個故事很特別。它讓我們看到,原來一部古裝劇可以沒有懸疑謎案,沒有腦洞大開的世界觀,男女主甚至沒有愛情線,僅憑群像關係和人與人之間的角力就可以吸引人追下去。

從故事梗概來看,它有點像古裝版《不完美受害人》,還有些類似「東方快車」復仇案:在煙雨繡樓學習的藺如蘭(胡意旋 飾),被繡樓主人吳廉(喬振宇 飾)性侵後狀告無門,反被吳廉羞辱強娶,因此含恨跳樓。同被性侵的孟宛(吳倩 飾)臥薪嘗膽七年,與劉薪(李佳航 飾)等人結成復仇小隊,最終成功為吳廉定罪。

小體量項目的完成度往往比不上頭部劇集,受限於體量和故事背景,《九義人》的邏輯、深度以及人物豐滿度都算不上圓滿,但它的感性和戲劇性還是值得一提。

《九義人》的敘事結構很特別,單集是上闋,七年前;雙集是下闋,七年後。兩闕並行,七年前女性受辱、自戕的痛,與七年後九義人集結制裁惡人的爽交織,既給夠了情緒價值,也不至於讓內核表達只剩下「爽」。

其實按順序道來並不一定會影響故事效果,主創為何要選擇這種打破觀劇習慣的敘事方式?古裝復仇劇成功樣本極少,為何要選擇這一類型里的冷門作品改編?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對話了《九義人》的編劇曹笑天。

入行以來寫過最出氣的故事

九義人》原作是個兩萬字左右的中篇小說,只有九章,在豆瓣閱讀上熱度也不算高。但曹笑天看到這個故事的第一眼就被打動了。

「之前找我的言情項目很多,但我其實並不擅長寫戀愛甜寵。真正能讓我在創作過程中感到酣暢淋漓、熱淚盈眶的東西,都是小人物的成長,是弱勢群體、邊緣群體對命運和不公的反抗。《九義人》的主角有捕快,有扒手,有主婦,有尼姑,一群人為私心、為公理聚在一起抗擊權貴,和我的創作嗨點非常契合。」

相比IP改編,曹笑天更傾向於寫原創。「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許多IP並沒有改編價值,編劇拿到這些IP也很頭疼,按照原著做點修補,很難達到如今市場要求的水準;但如果大刀闊斧對原著推翻重來,可能會惹怒讀者粉絲,也無法像原創一樣可以信馬由韁。」

《九義人》雖然短,但故事內核極具魅力。原作對人物的留白,也給予二度創作充分的發揮空間。這部作品也成了曹笑天入行以來最「良性」的一次IP改編。

《九義人》是編劇黃芬和曹笑天的第二次合作,兩人上一部合作撰寫的故事是女性家暴題材《江照黎明》。

《九義人》開機那天,兩個人同時發了朋友圈,負責上闋的黃芬表示,這是入行以來寫過最「不忍」的故事;編寫下闋的曹笑天說,這是入行以來寫過最「出氣」的故事。上下闋兩條故事線氣質迥異,因此兩個編劇的創作心境也完全不同。「她在上闋受盡苦楚、以命相搏,我在下闋招兵買馬、集結復仇。」

在主創看來,作為「前因」的上闋是整個故事的魂,相對輕鬆的下闋則是這個故事的骨與肉。

在劇中,上下闋的敘述相互呼應、脈絡清晰,主要人物漸次出場。為了保證故事的流暢,黃芬先編寫了上闋的故事線,曹笑天再根據上闋的人物出場順序編寫下闋。

「在我原始的設計里,海陸飾演的繡莊老闆黃嬌嬌原本應第三個出場,但為了配合上闋的故事脈絡,把她『調劑』到了第六個。」經此調整,孟宛的翻案線反而得到豐滿。吳廉尚未倒台,孟宛便已著手用黃嬌嬌的淮金秀替代他的煙雨繡,觀眾更能從中感受到孟宛的深謀遠慮。

表面上,上下闋主要圍繞「義人」的出現展開,但除了對照人物,上下闋一來一往的情節也暗含了因果循環、輪迴報應。

曹笑天介紹,每一回上下闋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比如帶出徐大娘子(孟宛)的第一回,主講的是權力和身份。吳廉在上闋敢犯下惡行,是靠著師長的身份和對寧國公夫人的攀附;孟宛在下闋展開復仇計劃,第一步也是必須通過徐家大娘子、寧國公夫人心腹這兩個身份來獲得權力。」吳廉在上闋靠權力、聲望、輿論等手段逃脫制裁,九義人就在下闋里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非傳統爽劇

無論在哪個國家的劇作里,復仇主題都是爽感向的,尤其是女性復仇。無權無勢的普通女孩跳出規訓、全力向權貴反擊,本身就極具戲劇性。《黑暗榮耀》的爆火便能印證這一類型的龐大需求。

《九義人》下闋的爽被許多觀眾津津樂道。但在曹笑天看來,《九義人》是非傳統爽劇。「主角團們並沒有一路開掛。雖然孟宛提前布局,一開始對吳廉與寧國公夫人的離間非常順利,但後面矛盾升級,局勢變得不可控。」

故事書寫邪不壓正的同時,也寫出了小人物一路抗爭的笨拙與坎坷。首先,性侵案在古代非常難取證,不似現在有監控、有DNA檢驗,女子想證明自己被侵犯主要靠人證,但人證不如物證牢靠,關鍵證人吳安(江鵬 飾)臨時反水,就導致吳廉沒能在初審定罪。

孟宛聰慧縝密,但在劇中也有多個舉棋不定、兵行險著的時刻。向太后傳遞消息,求官府匿名收集被害人證詞,都是她舍盡生命和聲譽的奮力一搏。我們也能清晰地看到,在那個年代,受侵害的女性想洗去污名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其實這個劇本最想表達就是,沒有從天而降的完美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俗世凡人。」曹笑天補充道,「主角團並不是一開始就滿腔熱血要和孟宛一起為如蘭討公道,直到最後官司贏了,九義人也並沒有因此更具『神性』,他們一直都是市井角落裡最普通的人。」

為如蘭平反是九義人相聚的理由之一,但並不是唯一。劉薪剛開始接如蘭的案子,只是為了給心上人一個好印象,七年後選擇幫孟宛,主要是為了報斷腿之仇。柳三娘(湯晶媚 飾)、李春風(白澍 飾)都是因為自己親近的人被牽連才加入了這場行動。這種刻畫讓很多觀眾覺得真實,「我們能看到善良人的私心,也能看到理想主義者的弱點。」

曹笑天覺得,觀眾能迅速和劇中接連出現的人物共情,並不是編劇寫得有多好,而是劇中許多小配角都足夠「典型」。「大家在社會新聞里看到過很多類似的人物,因此能很快進入劇作情境中去。」

當然,劇里也有不那麼「典型」的角色。曹笑天提到了鄧萃雯飾演的寧國公夫人。「這個角色在創作初期曾反覆修改,很多人讀劇本時,都無法理解她多年利用煙雨繡去太后面前謀求存在感的目的是什麼。一個寡婦,沒有子嗣,明明只靠著國公府的影響力便可衣食無憂。」

「寧國公夫人的慾望來源,我們討論了很久,最後發現大家都陷入了不可取的思維慣性——女人為何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野心和慾望?她就不能既不為丈夫也不為子女,只為自己的野心,向太后獻媚回到京城嗎?自我意識覺醒的女性在過去的年代很少見,但不一定沒有。」

燈之明,轉燃萬燈

在劇中,每有一個新的義人出場,孟宛就會掛一盞燈籠在亭邊,不同的燈籠上寫著不同的人物判詞。每次燈籠亮起,都仿佛戲台大幕緩緩拉開。

在第二集裡,孟宛巧計換掉了二娘子的真畫,為寧國公夫人謀得準備壽禮的資格。伴隨禮部傳信的車馬聲,孟宛一筆一畫在燈籠上用力寫下「七年隱深閨,不敢渡忘川」。精鍊、工整的判詞,讓人物的留白恰到好處,觀眾立刻便能明白她接近寧國公府的野心和目的。

由於不少觀眾越來越抗拒半文半白的台詞,近年來已經少有古裝劇再使用意涵深厚的判詞。

曹笑天談到,編燈籠、寫判詞的設計,最初是希望給孟宛集結九義人的段落,增加一些儀式感。「《九義人》里出現的人物判詞、章回體其實都是我的個人趣味,因為從小就喜歡古詩詞,總想在每一部古裝劇里都寫點『打油詩』。」

「另外,原著里也有『一燈之明,轉燃萬燈』的核心表達。」曹笑天表示,逐漸亮起的燈籠不只象徵著義人的集結。在故事最後,孟宛將九盞燈籠依次熄滅,一轉身,陸續升起的孔明燈慢慢將黑夜照亮。「雖然九義人各自離去,但他們在這樁案子裡留下的善意,已經足夠燃亮萬燈,普照四方。」

可以看出,雖然《九義人》講的是女性復仇的故事,但並不是純粹的女性劇集,它更像一出衝破藩籬的俠義傳奇。

曹笑天入行以後一直在女性題材深扎,但他回顧自己創作生涯後發現,他所嘗試的故事並不是完全女性向的,「我傾向於寫弱勢、邊緣群體的抗爭,只是在父權結構下這類角色大多是女性。」

接下來,曹笑天有一部原創大女主劇集《金枝》待開機。這部劇目前已入選「鵝廠2023大劇片單」。他透露,《金枝》和《九義人》相比是真正的爽文敘事,主角是一個賤民之女,假借惡女郡主之名進入東京府後,步步籌謀、實現野心。如果順利,明年就能和大家正式見面。

文/葵涌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37256b327d0c17913cf20e34434e4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