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最近崇明將有「六月雪」!

2020-07-26   上海崇明

原標題:注意!最近崇明將有「六月雪」!

注意!

最近崇明將有「六月雪」!

其實,這裡說的「六月雪」就是即將成熟的翠冠梨,翠冠梨為什麼叫「六月雪」?崇明是上海翠冠梨的主產區之一,相關人士道出原委:翠冠梨有著果皮細薄、肉色雪白、味甜多汁等特點,加上在農曆6月間成熟,吃一口沁人心脾,所以得此美名。

今年雨水多,翠冠梨甜嗎?

近期,翠冠梨陸續進入採摘期。今年梅雨季「待機」時間那麼長,會不會影響翠冠梨的產量和口味?7 22 日,在崇明區農業農村委員會和上海農展館的牽線搭橋下,20 多家採購商以及農業專家走進種植基地,與農民面對面,把脈今年的「六月雪」。

採購商走訪翠冠梨種植基地

「往年的翠冠梨甜度在13 度左右,今年雨水較多,甜度有所降低,目前在11 度左右;但出梅後日照增加,甜度能明顯提高,預計一周後可達到12 度,這就與去年差不多了。」上海崇明金瓜種植專業合作聯社翠冠梨基地負責人周小飛說。

當地多個合作社負責人也都表示,雨水沒有影響翠冠梨的生長周期,從個頭看,目前已經可以採摘了,但為了保證口感,差不多都要一周後再採摘,「到時就甜了,要給市民最好的產品。」

採購商當場嘗試,給出的評價也都不錯,「上海地產翠冠梨果形比較規整,個頭也不小,口感比較清爽。」好幾家採購商表示,近期將進一步與農民對接,詳細溝通採購事宜。

不過,也有採購商直言不諱提出建議:「梨在全國各地都有栽種,上海地產翠冠梨生產成本較高,如果不能在品質上與其他產地拉開差距,就缺乏市場競爭力。」

品質從何而來?

「最近測了一下,我們的梨比傳統種植的要甜上1 度左右,應該是標準化種植髮揮了作用。」上海清澄果蔬合作社負責人李峰說。他的合作社是盒馬數字農業試點基地,隨處可見各種高科技設備:用於測繪和飛防植保的無人機、農事記錄儀、水肥一體化灌溉設備等。種植時也講究「求精不求多」,每個細節都有數字標準:每畝基地約種50 棵梨樹、梨樹一簇花下只結一個果、果與果之間距離為20 厘米、平均一個果周圍有20 25 片葉子……「農民收入應該通過『優質優價』來實現,如果只是貪多貪大,並不能提高市場競爭力。」他說,由於甜度高,合作社第一批梨7 25 日就能上市,「時間差也是競爭力。」

數字農場明示各種綠色、生態種植方式,並實時監測梨樹生長數據

「還是要向農民推廣『質量優先』的理念。」上海農展館館長顧士連說,「早些年我們指導農民種柑橘時,農業專家幫著農民修建橘樹,減少果實數量,可農民不理解、覺得心疼。直到幾年後,農民發現減少數量能提高質量、也提高了售價,才明白『精品農業』的價值。如今,這個理念也要在翠冠梨種植中推廣。」

採購商也給出建議,其中之一是不同合作社抱團發展,「同一棵梨樹上的梨規格不同,不同特點的採購商需要的產品不一樣,如果合作社抱團發展,能根據不同規格,提供給不同的採購商,提高匹配度。」

這一點,得到崇明農業農村委二級調研員鄒錦忠的響應:「崇明已經推出了『崇明翠冠梨』這一區域公共品牌,由區農業部門從全區300 多個種植主題中選出17 個通過綠色認證的標準化、規模化種植主體,參與區域公共品牌建設。這樣,採購商和市民只要認準公共品牌,就能買到好梨。在種植端,也通過17 個主體帶動,提高種植水平。」

農民向採購商介紹不同規格的翠冠梨

記者走訪部分參與區域公共品牌建設的合作社發現,這些種植基地有統一的種植規範,只有在翠冠梨的甜度、硬度、果籽顏色、果肉與水分比例等各項指標都達到採摘標準時,才允許採摘。採摘後的翠冠梨按照大小、成熟度、重量進行篩選分配,按不同規格分裝,供應給不同需求的採購商。

「希望通過聚焦崇明翠冠梨,引導、培育上海地產農產品品牌,助力上海『綠色田園』工程。」鄒錦忠說。

作者:任翀(上觀新聞)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