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場涼了嗎?
就在近期,一則關注深圳土拍遇冷的新聞引起不少關注,有數據顯示,與上半年的火熱相比,深圳土拍市場明顯遇冷。
就連宅地稀缺的深圳,開發商們拿地也變得格外謹慎了?六宗地塊均未達到最高限價,其中一幅因無人舉牌而流拍,而從拿地房企來看,競得者均為央企和國企。
「難道你沒發現,和深圳不同的是,今年央企在南京土地市場的表現還是比較謹慎的嗎?」
新一線城市南京的土地市場,的確在上演另一番景象,除了熱門重磅地塊,央企鮮少在南京拿地,如保利、五礦、招商、葛洲壩等,在南京拿地的節奏在減緩。
1
除了一季度外,今年南京基本每月都有一場土拍。有意思的是,在這幾場遊戲里,雖然央企也都參與了,但鮮少拿地,尤其是被譽為樓市「抽水機」的某央企,曾參與過江北核心區地塊的競拍,但整個一年竟然一幅地都沒拿。
如果在看其2017—2018年在南京的拿地數量,覆蓋城南、江北、城北等板塊,可以說是表現生猛。
值得關注的是,正是前兩年去年拿了不少地,實現在南京各個板塊的「包抄」,今年多盤齊發,成為南京樓市供貨主力軍,不過此次加推後所剩項目的房源不多,這家「抽水機」央企在南京已然沒有獨自開發的土地儲備。
「這些房子都賣完以後,在南京已經是沒有項目了,明年它會如何生存?」房叔的疑問,將問題拋向了央企,在這幾次土拍中,央企已經不像之前那樣積極表現了。
事實上,央企的表現的確有在積極報名的,但是拿地的較少。
五礦拿下大學城地塊;保利分別在河西、六合拿地;招商則拿下江浦、仙林湖地塊;華僑城拿下江北核心區、南部新城、燕子磯等幾幅地,算是在南京拿地的央企中表現比較積極的了。
從他們拿地各自拿地特徵來看,保利以3萬2/平的樓麵價拿下河西地塊,招商分別以1萬4/平拿下江浦地塊、1萬7拿下仙林湖地塊,華僑城2萬8/平拿下南部新城地塊,區域上都是南京熱門板塊,地價上相比此前開發商拿下的要便宜。
比如保利河西地塊,其板塊內的葛洲壩南京中國府地價4萬5/平,金茂大校場地塊2萬9/平,仙林湖地王融信世紀東方地價達2萬4/平。
如此看來,央企在南京拿地表現還是比較謹慎的,選擇地塊也是偏熱門區域。
以下為今年土拍中參與競拍及拿地的部分房企情況:
4月30 日土拍,可能是跟一季度沒有土地推出有點關係,吸引的開發商較多,除了民企,央企、國企也都參與其中,主要開發商有世茂、銀城、融僑、新希望、棲霞建設、招商、正榮等,充分說明市場信心已有提振。
6月5日,華僑城底價拿下江北核心區G04地塊,保利拿下六合地塊。
6月12日的這場土拍,被稱為是江北核心區域近年來規模比較大的一次土拍,4幅地塊起拍樓麵價都在1.6萬/㎡左右,最高限價也不超過2.3萬/㎡,彼時在業內看來,該場土拍將影響未來江北房價走勢。也的確,這場土拍聚集了萬科、保利、ZH、正榮等房企同時報名了4幅地塊的競價。
7月3日的土拍中,最重磅的地塊莫過於是大校場機場區域的,蟄伏6年後該區域終於迎來王炸地塊,最終被金茂拿下,這次土拍中,其它熱門地塊的拿地開發商分別為華僑城、招商。
8月7日,南京集中拍賣10塊地,涉及8大熱門板塊,涉宅地塊4幅,位於邁皋橋、龍潭、江寧大學城、正方新城,其中的正方新城G46地塊報名房企多達12家,包括萬科、正榮、榮盛、金地、聯發、招商、美的等。
9月12日,以江北核心區三幅宅地為主場的土拍中,的確吸引了ZH、萬科、銀城、融僑、深業等房企,競爭相當激烈。
10月10日的土拍中,4宗涉宅地塊吸引華僑城、招商等約10餘家房企參拍,但這場土拍,尤其是三年未有宅地出讓的仙林湖也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躁動。
在今年11月13日的土拍中,儘管熱門板塊河西南、江心洲均有重磅地塊推出,但開發商的熱情卻不似從前。從報名房企來看,有五礦、招商、華潤等央企,但無一例外沒有拿地。反而是國企如國資,在最近幾場土拍中的表現頗為積極,囊括了河西南、江心洲、湯山、六合等多幅地塊。
從4月至今的土拍市場,其實我們已經能發現,央企雖然積極參與土拍中,但真正在南京拿地的央企已經在降低頻率了。
以保利、華潤、中鐵建、ZH、電建、五礦等在南京深耕多年的央企來看,他們在南京的土地儲備並不多,後期南京的不少項目以民企、國企居多,其實對整個市場而言,失去了些多元化元素。
不過,從另一角度上看,在土地儲備不多的情況下,也促動了各家房企走上合作之路,以保利為例,就和新城、招商、弘陽、葛洲壩等房企均有合作。
但這一表現,或許我們也能從中端倪,央企對南京市場的態度有些轉變,不像此前2年一樣「大刀闊斧」了。
2
當「抓銷售、促回款」、「優惠促銷、贏客戶」成為房企當下工作的重心,開發商的投資意願則進一步減弱,總體來看,土地市場目前量、價漲幅趨緩,甚至下跌。
早之前南京河西、江北核心區熱門地塊的競爭程度在下降,房企的拿地態度更趨謹,盲目拿地、高溢價拿地的行為明顯減少。一方面,我們可以說是南京市場正在回歸理性;另一方面也在說明土地市場正處於分化態勢。
可以發現的是,作為最能領會上峰精神的央企或許已經看到,目前地產行業已然進入了低速增長新周期,行業增長慢了下來。
據悉,今年上半年,不止1家央企做出動作。有報道稱,某央企掛牌了長沙公司100%股權;還有某央企掛牌北京公司34%股權及天津公司100%股權,並且在同一天繼續出讓浙江項目49%股權給中糧和招商局置地。
開發商正在按下減緩高速發展的按鍵,而這些明顯的動作背後,其實和目前融資環境緊張有關。
銀保監會上半年發布文件,在房地產領域不可「通過股權投資+股東借款、股權投資+債權認購劣後、應收帳款、特定資產收益權等方式變相提供融資。」
與此同時,嚴查表內外資金直接或變相用於土地出讓金融資;資金通過影子銀行渠道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事實上,今年已經有不少房企被爆列入暫停公開市場發債業務名單。這對於前兩年高速發展的房企而已,已經有了危機感。
未來隨著市場格局的繼續分化,此前的高價地站崗已然成為現實,未來南京樓市在土地供應量、調控刺激的作用下是否會迎來短暫的「小陽春」?
樓市明年的局怎麼開?看央企今年在南京的表現,我們或許可以管中窺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g2wrG4BMH2_cNUg4fS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