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執念清除師》,讓台劇放下了哪些執念?

2023-06-10     影視獨舌

原標題:《不良執念清除師》,讓台劇放下了哪些執念?

2023年6月10日刊| 總第3262期

「快拍第二季,不然我會有執念!」追完《不良執念清除師》的網友紛紛玩梗留言,表達著對這部台劇的喜愛。

《不良執念清除師》由林冠慧編劇並執導,曾敬驊、彭千祐、宋芸樺主演。 它以書法元素切入奇幻志怪題材,講述了「不良少年」蒲一永(曾敬驊 飾),在一場車禍後可以看見「怪物」,並用書法幫這些「怪物」清除執念的故事。

4月15日播出以來,13萬豆瓣網友給這部劇打下了8.8分,至今仍有很多新觀眾入坑,長尾效應不輸《漫長的季節》,是今年上半年最引人矚目的黑馬劇之一。

眾所周知, 流媒體時代下的台劇復興,剛開始主打的是一個「重」字,如《我們與惡的距離》《罪夢者》等劇以沉重的題材、主題和批評力度,視覺呈現的重口味和大尺度進入大眾視野,令人直呼「敢拍」。

而《不良執念清除師》的走紅,主打的正是一個「輕」字它以中二無厘頭喜劇和治癒的調子來拍懸疑與死亡,觀眾反饋更多的是「會拍」。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此前多部大熱台劇背後站著的是HBO、Netflix等國際流媒體平台,這次《不良執念清除師》的幕後推手是愛奇藝國際站,主演曾敬驊此前在愛奇藝國際站上線的高口碑台劇《逆局》中飾演反派陸齊。

仔細回顧台劇復興這五年來的變化會發現, 從「重」到「輕」、覆蓋面從現實題材到多元類型、出品方從國際流媒體平台擴展至大陸平台,是台劇工業化進入第二階段的必然走勢。

《不良執念清除師》做對了什麼?

懸疑類型拍到現在,一直在寫實這個方向上使勁兒,有點進入瓶頸期了。

拿台劇來說,今年被寄予厚望的是改編自宮部美雪同名小說的《模仿犯》。這部劇做了五年,主創團隊換了N輪,Netflix給予了很高的營銷預算,但開播啞火。《模仿犯》質感肉眼可見地好,問題是,按照如今懸疑劇集體內卷的程度,「質感好」已經不算是多大的優點。關鍵在於,這部劇「出道太晚」,它的主題、懸疑梗和嚴肅寫實畫風早就「爛大街」了。

最後,脫穎而出的卻是這部看似小眾、「不正經」的《不良執念清除師》。

光看劇名,《不良執念清除師》像一部職人劇,聚焦的職業是執念清除師,而「不良」二字賦予了這部劇日漫一樣的中二氣息。但它的類型和元素其實非常雜糅。

奇幻喜劇的路子,奇幻志怪的類型,再搭配懸疑解謎的單元劇敘事,這類劇觀眾已經很久沒看到了。

更難得的是, 《不良執念清除師》將志怪文學和懸疑、青春等類型敘事,書法元素和日式喜劇、治癒畫風,進行了有效融合,「悲劇喜講」,真正激活了傳統文化和傳統文學的當下性,極具辨識度。

《不良執念清除師》的故事圍繞著一隻毛筆展開。主角叫蒲一永,出身書法世家。練書法的人都知道,「永」字包含了八個方位的筆畫動作,是《蘭亭集序》的第一個字。永字基本功練好了,其他字都能觸類旁通。每個單元故事,男主在解謎完死者的過去後,都會為其寫下一副輓聯,展示書法中蘊含的強大力量。

新一代年輕觀眾是在二次元文化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對傳統文化同時有很深的情懷和認同感。 《不良執念清除師》幾乎每個梗都戳中笑點,每一處傳統文化的渲染都充滿氛圍感。

此外,這部劇主角的幸福人設近年來也比較少見。蒲一永是學習成績差的「不良少年」,留著狼尾頭,日常愛翻白眼,家庭很平民,但他的家庭氣氛很幸福。區別於很多當代劇主角原生家庭不幸的設定,這部劇向觀眾展示了幸福小孩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蒲一永的幸福家庭氣氛,構成了他職業性和人性的來源,非常治癒。

將台劇復興推向新階段的「勢」

「準備好,我們的勢來了。」

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俗女養成記》三部現象級作品同時出現,標誌著台劇正式迎來復興元年, 社會、奇幻、女性成為台劇出奇制勝的「三板斧」。

可以說,台劇在偶像劇衰落之後,能夠再次起勢轉型成功,資金、資源和人才缺一不可。外部有國際流媒體平台為其注入製作資金,帶來先進位作經驗,將台劇推向世界市場;內部有台灣影視人通過「植劇場」等計劃自救,帶動新導演和演員的成長,疊代內容形式。

台劇復興展現出的成果,也在聚攏更多的人才回流,如賈靜雯、林心如、楊祐寧、周渝民、陳柏霖、鄭元暢等演員,此前或選擇北上發展、或多年不演台劇,目前已紛紛回歸台劇。如今台劇的陣容搭配多呈現「中生代+新生代」的模式。

不同於港劇新人的青黃不接,台劇新一代小生也正在陸續冒頭。曾敬驊和彭千祐憑藉《不良執念清除師》人氣飆紅,與許光漢、施柏宇、陳昊森、朱軒洋等青年演員一起,構成了流媒體時代下台劇復興的新勢力面孔。

新一代演員借著與國際接軌的台劇,也輻射著包含內地和東南亞市場在內的廣闊受眾如《不良執念清除師》的發布會便選在了泰國曼谷。

當然,台劇在通過流媒體平台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並非一路順風順水,也有不少教訓。

如《罪夢者》《模仿犯》《正義的算法》《媽,別鬧了》《台北女子圖鑑》這些作品都不算成功,台劇主創們也意識到,一味「接軌」會水土不服,台劇的本土性也非常重要。

拿在Disney+上線的《台北女子圖鑑》來說,它改編自《東京女子圖鑑》,但日本的城鄉差異和台灣明顯不同,女主一心「成為台北人」的設定缺乏說服力,這部台劇很難復刻日劇那種階級跨越的勵志感和叢林深處的殘酷性。

認識到什麼樣的劇會水土不服,台劇復興的第二階段便是補BUG、找新發力點。

比如台灣懸疑劇會常在敘事中加入靈異元素,這得益於台灣本土有豐富的鄉野妖鬼傳說,而且這些傳說還沒被納入科學語境體系。

與此同時,台劇與大陸平台也展開了合作。如《正義的算法》同時被引進B站進行大陸全網獨播,而愛奇藝的出海策略里合作最多的就是台劇,《逆局》和《不良執念清除師》一部比一部反響熱烈。

中國台灣的創作者和內地平台的合作在加強, 台劇除了藉助大陸平台的資金和市場支持,也在逐漸開始消化和改編來自大陸的IP資源。《逆局》便改編自千羽之城的小說《追兇者》。

近日,木蘇里的校園小說《某某》,被改編成同名台劇,已於6月7日正式開機,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導演柳廣輝執導。《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是一部充滿青春懷舊質感的電影,曾在2020年打破了台灣同性題材電影的票房紀錄,超越《誰先愛上他的》成為最賣座本土片。

以台式小清新手法拍同性題材,以及將同性情感元素置於雜糅類型中,是台灣創作者的一大傳統手藝,也是台劇目前的題材優勢。從古早電影《藍色大門》《盛夏光年》,到近年來的熱門劇集《永遠的第一名》《第二名的逆襲》《第一次聞見花香的時刻》等,都是如此。而《罪夢者》《想見你》等劇中,也埋下了諸多同性情感元素。

可以預見,之後還會有更多大陸網文被改編為台劇。

《不良執念清除師》的熱播,激發了人們對台劇的關注。據了解,今年的熱門待播台劇還有《有生之年》《此時此刻》《不夠善良的我們》等。

家庭題材劇《有生之年》由許肇任執導,吳慷仁主演,是製作人林心如和編劇杜政哲繼《16個夏天》《華燈初上》後的第三度合作;《此時此刻》是10集都市愛情單元劇,由賈靜雯、曾敬驊主演;《不夠善良的我們》由林依晨和許瑋甯主演,《荼蘼》《俗女養成記》《我可能不會愛你》的編劇徐譽庭執導;跨時空的科幻懸疑劇《零下一九七》由邱澤、陳意涵主演……

我們會持續關注。

文/飛魚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3b579682a0e7f248763c1ea471fe7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