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別人不跟他玩咋辦?3步法正確引導,讓孩子成「社交達人」

2023-08-03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孩子說別人不跟他玩咋辦?3步法正確引導,讓孩子成「社交達人」

前幾天,三歲多的小鵬突然哭著跑回家說,別人都不跟他玩了,哭得特別傷心,不管媽媽怎麼勸說都沒有用。

「不哭,周圍人那麼多,我們和別人玩。」「他就是個壞孩子,我們不和他玩。」

這一類勸說的話,在孩子面前好像壓根就沒有任何效果。

三歲的孩子,並不太理解這句話代表著什麼意思,但內心的難受卻顯而易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對小孩子來說,這樣的話往往是有感而發,並不像成年人之間說得那麼嚴肅。

1、一時氣話

很多孩子說不和對方玩,很可能只是因為一些小矛盾,小摩擦,心裡一時氣憤,才說出來的,只是一個情緒的宣洩口,並不是真的要跟孩子斷絕關係。

2、意見相左

在一起玩耍時,孩子之間難免會有意見不一致的時候,有些孩子個性比較強,平時霸道慣了,總想讓周圍人聽他的。

在和其他小夥伴相處時,也會用我不跟你玩了,試圖讓對方聽自己的。

這句話對他來說,只是希望對方臣服,也是宣誓自己權威性的一種方式。

3、言語威脅

有些孩子整天將不跟你們玩,嚇唬人,掛在嘴邊,試圖來謀取自己的利益。

比方說,當他跟其他小朋友要吃得要玩的等等時,如果對方有些抗拒,他就會說,「你不給我吃,我就不跟你玩了」或者「你要是不給我玩你的玩具,我就不跟你玩了。」

4、絕交

如果說前面三種,只是因為一時情緒所致,那最後這種情況,這是表明,人家真的不想跟他玩了。

這一點主要是和孩子不擅長社交,或者比較霸道,不懂分享等等原因導致,這樣的孩子大多不太招人喜歡,就算和朋友在一起,也玩不到一起去。

如果真的是這種情況,家長就要考慮從改變自家孩子入手了。

由此可見,當孩子說誰不跟他玩了,並不僅僅是一時氣話,有可能存在更深層的原因,家長一定要學會鑑別。

聽到這些話,孩子感受如何?

要想真正化解孩子內心的情緒,引導他大膽地走出去,接納更多的新朋友,家長一定要及時了解孩子的感受,才能對症下藥。

1、擔心害怕

如果他不跟我玩了,我就沒有小朋友了,如果他不跟我玩了,他會不會讓別的小朋友也不跟我玩?

因為害怕被排擠,害怕沒有朋友,孩子的內心會感到壓力非常大,恐懼也就愈加嚴重。

2、生氣

明明自己沒有做錯什麼,可對方卻說不跟自己玩了,這種委屈的情緒也會順應而生。

如果不及時開解,很可能會導致孩子因為太過氣憤,而做出過激的舉動。

3、自卑

那麼多的小朋友,為什麼他只說不跟我玩,難道真的是我錯了?

次數多了,孩子會開始自我質疑,覺得自己很差,不如別人優秀,內心也會慢慢地變得不夠自信,自卑。

同時,有些孩子為了和別人成為朋友,哪怕在被對方強硬拒絕的情況下,也會降低身份,不斷地討好別人,希望達到和大家一起玩的目的。

長此以往,這種卑微的習慣,會慢慢地刻在骨子裡,人也會變得唯唯諾諾,對性格成長有著不利的影響。

所以,當孩子聽到別人不跟他玩時,內心大多會感到害怕,氣憤,甚至會變得自卑,家長千萬不要不當回事兒。

如果放任不管,次數多了,很可能對孩子的成長以及心理塑造有著不小的傷害。

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既然已經知道了對方說這些話的原因,以及孩子內心的情緒,要做到對症下藥,其實並不難。

1、安撫並了解事情原因。

聽到這件事後,家長先不要急著氣憤,覺得自己的孩子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如果父母感到異常憤怒,這種情緒也會感染孩子,讓他內心更加悲傷。

試著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從情緒上先幫孩子找到突破口,幫助他能冷靜下來,然後逐步引導,讓孩子多回憶,幫助他找到對方說這句話的真正原因。

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案。

比如,媽媽知道你把對方當成很好的朋友,他說這句話會很難過,但一味地生氣並不能解決問題,我們要試著找到方法。才能和對方成為真正的朋友。

2、對症下藥

結合孩子說這些話的4種情況,家長可以找到對應正確的解決方式。

(1)如果對方只是一時生氣,這種情況一定要讓教會孩子試著理解對方,或者暫時地離開。

千萬不要在氣頭上,和對方發生激烈的爭執,這樣會導致矛盾加劇。

媽媽一定要告訴孩子,對方只是有些生氣才說的氣話,並不是真正不和他玩了。

讓孩子放下心結,在等雙方冷靜之後,二人再來好好地溝通。

(2)如果是意見相左,父母要教會孩子嘗試進行溝通。

站在客觀的角度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必要的話,孩子可以進行適當的退讓,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都沒有太大關係。

通過雙方的溝通最終能達成一致意見,形成合作的關係,這樣的友誼也會更穩固。

(3)如果對方是言語威脅,希望得到自己的利益,這時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保留自己的底線,不要隨便妥協和縱容對方。

如果一直這麼做,只會助長對方的氣勢,變本加厲,可以試著讓孩子這樣說,

「你是想玩我的玩具對嗎?你可以直接告訴我,不用這句話來嚇唬我。」

(4)如果對方真的想要絕交,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接受現實。

「媽媽知道你很想跟他玩,他不和你玩了,你會很傷心,但世界上總有人不太友好,我們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喜歡你。」

教會孩子面對這種情境,學會接受和應對,讓他知道,總有一些人會拒絕我,提升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3、鼓勵行動

通過前面兩步,孩子基本上已經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這時可能還需要一些勇氣。

父母千萬不要幫孩子出面,這樣會讓孩子缺少鍛鍊的機會,也缺乏足夠的勇氣,試著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孩子行動後,也要及時地跟進,了解事情的進展,及時引導,幫助孩子不斷精進。

父母都希望儘可能地保護孩子,可我們也知道,孩子不可能永遠生活在家庭的溫室當中。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會有衝突,如果孩子被拒絕,內心受到傷害,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及時地疏解內心的負面情緒,進行正向引導。

教會他理解對方的做法,明白自己也有說不得權利,讓他的內心真正強大起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39c680f90e63ea8f9709dfff5b7fd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