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對李小龍的認知,因年代久遠,逐漸片面模糊。
有人將李小龍「神化」,將其影響貢獻局限於他的腿腳功夫,大家的認知當中,已經沒人敢與之較量。
揭開歷史幕布深入了解,很多人都會訝異於李小龍大學時主修哲學,還有著深厚的武學思想,是個不折不扣的哲人。
而且,李小龍的成功,也不僅僅是表面上大家看到的,他個人的成功。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
李小龍單打獨鬥確實很強,但要取得他那樣舉世矚目的成績,必然少不了團隊的加持。
在李小龍的團隊中,還有兩個最重要的「左膀右臂」。
李小龍不會翻跟斗,御用替身元華替他做得漂漂亮亮。
武術指導林正英不到場,李小龍稱自己沒心情拍戲。
可世事難料。
李小龍將兩人視作最佳「接班人」,計劃帶他們勇闖好萊塢之際,怎知死神突降。李小龍猝然離世,讓美好理想化為虛無。
本有望接班「功夫巨星」的林正英與元華,命運也隨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比起同時期的「大哥」成龍與洪金寶,林正英與元華的知名度弱了一大截。前者英年早逝被遺忘,後者在影壇打拚幾十年,才憑藉周星馳電影《功夫》,獲得金像獎肯定。
林正英:少年時代和李小龍干架,45歲孤獨離世
提到林正英,便想到他穿著道士服,嘴上念咒的形象。演了一系列殭屍片,電影里斬妖除魔的他,成了「最安全的男人」。
令人意外的是,當林正英脫下道服,有著和李小龍一較高下的腿腳功夫。
甚至,林正英起初還不把李小龍放在眼裡。
1971年,李小龍簽約加盟嘉禾,以1.5萬美元片酬簽下《唐山大兄》《精武門》兩部電影。
為了組建班底,李小龍結識了武術指導,韓英傑。
兩人一見面,武術理念氣味相投,一拍即合。
隨即,韓英傑將身旁能人悉數推薦給了李小龍,其中就有林正英。
說起林正英的來頭,其實也沒什麼大的來頭。
從小家境貧困,輟學跑去學京劇,拜在粉菊花門下。
粉菊花與開創「中國戲劇研究學院」的于占元交流頻繁。而于占元門下弟子,正是日後大名鼎鼎的香港七小福。
韓英傑也是于占元徒弟,後來還近水樓台先得月,娶了師父的女兒。
因為韓英傑這層關係,不少師兄弟,日後都出現在了李小龍電影里。
早年,隨著戲曲觀眾大量流失,于占元不得已解散京劇團,師兄弟們只能各自謀生。
林正英眼看別人都跑去當龍虎武師,苦於生計,也決定放棄京劇,從而改行到了邵氏電影。
終於踏進了電影圈,那時,林正英總能聽到關於李小龍的新聞。
對於這位功夫明星,林正英卻懷疑對方被吹得神乎其神。
年輕氣盛的他,篤定要親自比斗一場,才能心服口服!
於是,當林正英在韓英傑牽線下,當真見到了李小龍,他激動不已,全程「討打」。
林正英:「你踢我吧!」
很快,被踢倒。
以為林正英會認輸了,下一秒:「來,再來!」
再被踢倒,再站起來:「來,再來!」
……
李小龍越踢越懵:「這是什麼人啊?我都已經累了!」
面對眼前這位莽撞的年輕人,李小龍雖然打贏了,卻難得卸下自己高傲的面具。
他欣賞林正英,竟有人一次次被自己打趴,還一次次堅強站起來。
李小龍給林正英的評價是:能打能吃苦,可以代表我們中國人!
不打不相識,林正英與李小龍正式合作。
他成了李小龍御用武術指導,《精武門》《唐山大兄》等影片,林正英都參與其中,見證了李小龍事業勇攀巔峰。
之後,李小龍原本計劃拍完手頭作品,便帶著林正英等人去好萊塢發展。
理想美好,有李小龍罩著,將在大洋彼岸出人頭地。
天有不測風雲,人生的汪洋大海,難敵他風雨襲來。
李小龍的猝然離逝,讓海內外影迷驚愕不已。
功夫巨星死因,眾說紛紜猜測不斷。其身旁一眾小弟,如同離群迷途的鳥,混亂單飛。
林正英沒了靠山,事業隨之跌入谷底,幸而另一位「大哥」出現,及時拉了他一把。
那人就是洪金寶。
1985年,林正英出現在洪金寶投拍的電影《殭屍先生》中,雖從武者變成了道士,但好歹這回當上了主角,右執桃木劍,左拿八卦鏡形象深入人心。
當時,這部投資850萬的電影上映後,一舉收割2000萬票房,林正英終於火了。
沒過多久,煩惱就來了。
寡言的林正英少有吐露他的事業苦悶,事實上,之後多年總拍一系列電影,靈感會用完,觀眾有看厭的一天。
談起遺憾,林正英是有的,他說自己也想體驗演愛情片的感覺,他的男兒柔情面未有伯樂發掘。
當然,林正英更應在地道功夫片施展才華。
其實,九叔還是一位詠春高手,《敗家仔》里打拳少不了他的精妙設計。當年憑藉此片,林正英斬獲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獎。
香港演藝圈能人輩出,電影里扮丑的盧冠廷,其實是音樂大神。插科打諢的林正英,原來是和李小龍較量的武者。
如果說林正英的「悲劇」之一,是沒能和李小龍闖蕩好萊塢。那麼最終讓人悲涼唏噓,不是他的懷才不遇,而是他英年早逝,罹患癌症去世。
正值壯年,一切理想抱負成為空談,什麼事業東山再起,目睹子女長大成才,與愛人白頭偕老,再無實現可能。
同時,林正英幾近一己之力締造香港殭屍電影時代,再無續篇,漸漸沒落。
元華:李小龍的空翻替身,周星馳的喜劇拍檔
李小龍的離世,促使其身旁一眾替身、武指面臨「失業」,前有林正英,後有元華。
如今的元華頭髮已白,面容衰老。
回望他大半生演藝之路,出演過無數配角。看似出鏡率高,實際上受關注度有限。
直到出演《功夫》,元華才拿到半生沒拿過的獎: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千金易得,伯樂難求。
元華這顆影壇遺珠,發掘他的人屈指可數。當年,元華可是李小龍的御用空翻替身。
世人不會想到,功夫了得的李小龍,也會被空翻動作難倒。
為了追求電影效果,李小龍主動找到很會翻跟頭的元華,邀請他加入武師行列。
能得到李小龍認可,由此可見,元華的功夫在日後被低估了。
回顧過往電影中的打鬥,我們會對元華的本事有直觀的認識。
《東方禿鷹》中與洪金寶對打,穿著最亮的西裝,使出最狠的招數。
《笑傲江湖》中元華出演五嶽盟主左冷禪,與張學友飾演的歐陽全有場較量。
耍起功夫,咱們歌神少不了替身幫忙,和元華老師明顯不在一個實力層面了。
近年內地電影也有元華的表演。
《唐人街探案2》里,只見這位王寶強的師父莫友干,前一秒還在搞怪,下一秒三下五除二,把反派打得面目猙獰。
說回當年,李小龍曾和弟兄們約定,來日攜手闖蕩好萊塢。
但遺憾巨星的隕落,使其成為空談。
摯友離世改變了元華的人生理念,他開始反思慶幸,自己曾從直升機上跳下來,曾摔在很厚實的台子上,但一次次都幸運地活了下來。
金錢與名利算得了什麼,好好活著,才是人生奢望!
元華變得珍惜自我生命,懂得對他人報恩,講義氣!
一天,元華接到周星馳公司工作人員電話,對方畢恭畢敬地問:「元華老師,最近有沒有時間,周星馳先生想請您幫個忙。」
元華當時其實沒檔期的,聽了仍一口答應,就算赴湯蹈火,也要助好友一臂之力。
元華要演的電影正是《功夫》。眾所周知,包租公一角的精彩演出,讓元華迎來了遲到太久的第二春,至此片約不斷。
或許應了一句話,懂得感恩的人,他們的運氣總不會差。
說句題外話,有人或許會好奇,同樣是當年七小福成員,為何元華與星爺多年合作愉快,洪金寶卻中途離開片場,稱難以忍受?
了解周星馳拍戲風格的人,知道他和王家衛一樣「難搞」,時刻變動靈感想法,比如大家昨晚商量好的戲,第二天早上可能就被周星馳全盤否定。
至於觀眾愛看什麼,自己想拍什麼,周星馳很有主見,甚至是內心固執堅持。
這對於當慣了大哥的洪金寶,片場自是一山不容二虎,攢夠怨氣,拍拍屁股走人!
元華沒有當「大哥」的命,早年,他是李小龍的空翻替身,少有露正臉機會。
後來,他是香港電影里的一個個配角,搞怪面容後的功夫才華不被專業獎項認可。
習慣了「低調」、「失敗」的元華,看待一切隨意坦然,知足常樂。
有人問他,當年沒能和李小龍去好萊塢,會不會有遺憾?
元華笑著說沒遺憾,如果李小龍還在,他沒去成,那才是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