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信陽,人們首先能想到的就是信陽毛尖。信陽毛尖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茶葉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喝完之後能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等。
不過,很多人只知道信陽市是"毛尖之都",卻不知道信陽也是一座美食之城。信陽處於中國南北交接地帶,自西向東的淮河以及南北走向的支流在這裡形成縱橫交錯的水網,水產豐富。再加上,信陽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1℃,適宜南北方的作物種植。
得益於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信陽物產豐富,水陸空食材兼備,在飲食上又融合了南北方菜的特點,形成了別具特色的信陽菜。雖處於河南,但信陽菜不屬於豫菜,而是江淮菜系的一個流派,以咸、香、微辣、醇厚為主味,菜色微重、口感滑爽。
與川菜相比較,信陽菜微辣而不麻,似香辣範疇;與湘菜腊味相比,信陽菜咸香而不含煙燻味兒;與鄂菜相比,胡椒的用量輕於鄂菜;與豫菜相比,口味偏重、偏辣。在烹飪技法上,信陽菜的民間烹飪方法以炒、燜為主,燉煮次之,還有蒸、煎、炸、熘、鹵等方法。原料保管上多採用腌、臘、風乾等方法。
在信陽菜中,雖然以炒、燜為主,但是"燉"法也占有極為突出的地位。如遍布鄭州的信陽燉菜館,以羅山燉菜,潢川甲魚,固始燉雞,商城家常風味等為代表,集中了信陽燉菜的精華。另外,信陽菜的精髓還在於使用本地生態食材。
以信陽菜中最具代表性的清燉南灣魚來說,魚選用的是產於南灣湖的花鰱。南灣魚產於有"中原第一湖"美譽的信陽南灣湖。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優質的水資源,使得南灣魚肉質細嫩、鮮美爽口。南灣魚富含蛋白質、脂肪、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以及稀有元素,特別是素有抗癌元素之稱的硒,其含量是普通魚類的5倍以上,花鰱尤甚。
再比如悶罐肉、小炒肉、燉排骨等信陽菜,用的都是淮南黑豬肉。淮南黑豬在信陽有比較久的歷史,主要以野菜、麩子、糠等為飼料,不用商業上的含有添加劑的豬飼料,肉質好、味道香、營養豐富。
正是由於信陽菜別具一格的特色,使得信陽菜不僅受到河南人的喜愛,更是走出河南,遍布全國。據相關數據顯示,信陽菜館發展迅速,已遍布北京、上海、河南、浙江、雲南等16省56市,有了廣闊的市場基礎。相信隨著越來越多信陽菜館的落地生根,會有更多的人了解信陽菜,並且喜歡上信陽菜的味道。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想了解更多河南文化、旅遊相關資訊,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