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恐懼:17家機構投一個天使輪

2023-01-08     投中網

原標題:一種恐懼:17家機構投一個天使輪

最近一條融資消息引發了我的關注。一家做晶片的公司完成超500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項目估值2億美元,由小米戰略領投,國汽投資、凱輝基金、奇績創壇、金沙江創投等16家機構跟投。

這家公司叫輝羲智能,成立於2022年4月,公開資料不多。根據招聘網站上的介紹,輝羲智能致力於打造創新車載智能計算平台,提供車規級大算力晶片、易用開放工具鏈及全棧式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合肥多地設有研發中心。

「前年投消費,去年投晶片,今年投簡歷」,這是投資圈流傳的最現實主義的段子。眼下確實並不算晶片投資的好年景。據諮詢機構Susquehanna的最新晶片交期數據,受消費電子領域PC、智慧型手機的需求持續萎靡,元器件市場的需求加速下滑,僅有部分高端產品及車規級產品的交期仍位於較高水平。市場需求下降,晶片投資自然放緩。

但只成立8個月,輝羲智能已經順利完成天使和天使+輪融資,並引發17家機構「團購」的盛況。除了瞄準的是高端車規級晶片市場,這多多少少靠的還是創始團隊的光鮮履歷,部分參與「團購」者則沾親帶故,或是校友圈,或是產業圈。

給輝羲智能的股東簡單算一下,投進去5000萬美元,估值2億美元,相當於17家機構共同占股25%,平均下來,一家也就不到兩個點。入局者眾,價格又高,「團購」自然很難掙到大錢。但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對機構而言,這相當於以一筆小額投資進行了品牌建設。一個項目被眾多機構競逐,至少說明它處於投資圈的共識範圍內,因此,拿下此類項目的份額不啻於對市場和LP的發聲:看,這麼火的案子,我們都能投進去。

同時這背後也有資本角力的一種恐懼,如果最主流、最保底的項目都拿不到,是否意味著作為投資方的競爭力已經喪失殆盡?

以「團購」為切口,如果復盤投資圈的經典「團購」,我發現,在不同的時代風口下,參與「團購」的主體,被「團購」的案子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團購」越來越向早期走,天使輪「團購」已成常態,「團購」也不再是美元基金的遊戲,國資和人民幣基金開始在資本競逐的遊戲中掌握了主動權。

風水輪流轉的理兒都懂,可是幾年間,市場的話語權轉換得如此徹底、決絕,也真讓人不得不感嘆時也命也。

「高P」+教授

先回到輝羲智能,其創始團隊正是VC們最喜歡的大公司高管和學術界教授的組合。

徐寧儀 ,輝羲智能CEO,從本科一路在清華讀到博士,現任上海交大長聘教授,同時也是商湯科技定製計算團隊顧問和首席科學家。

他的業界經歷豐富,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硬體計算組主任研究員、百度智能晶片部技術委員會主席、主任架構師等職。他所主導的微軟數據中心定製加速系統是世界範圍內首次將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應用在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品和服務中心,2017-2018年主導的百度崑崙AI晶片是中國第一款雲端全功能人工智慧晶片,也是首次在工業領域大規模應用的中國自研AI晶片。

聯合創始人賀光輝更偏學術背景。他擁有清華的電子工程系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是高能效數字系統晶片設計及應用,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微納電子學系教授。他也曾在美國凌訊科技有限公司從事地面數位電視解調和解碼晶片的研發工作。

另一位聯合創始人章健勇則是自動駕駛行業的「高P」。從清華的汽車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後,章健勇曾於2013年到2014年間在上汽負責自動駕駛前期開發工作。2015年,他加入剛成立一年的蔚來汽車。作為蔚來汽車的元老,他參與了蔚來自動駕駛體系的搭建,帶隊量產蔚來NIO Pilot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完成蔚來NT1、NT2兩代自動駕駛平台的研發工作。

蔚來的自動駕駛業務有四個團隊:硬體(晶片)團隊,作業系統和數據安全團隊,算法團隊和章健勇負責的無人駕駛系統工程團隊 。他也曾在蔚來負責英偉達Orin系統平台的工程化,用3個月完成了晶片量產到車型功能的量產。據媒體報道,去年,章健勇就曾傳出離職。今年3月底,蔚來轎跑ET7和自動駕駛系統NAD順利交付之後,陸續有投資人開始接觸章健勇,這再次促成了他的離職。

先拿到一筆錢,再開始創業,甚至是在投資人的遊說下離職,這說明「高P」人群如今仍然是投資機構爭搶的香餑餑,明星項目也仍然能穿越周期拿到高估值。

誰來分羹?

輝羲智能的資本局競爭有多激烈?

天使輪已經聚集了元生資本、蔚來資本、真格基金、無限基金SEE Fund、雲九資本等五家機構。天使+輪更是出現17家機構搶份額,參與「團購」的機構包括:小米集團、順為資本、國汽投資、連星資本、凱輝基金、商湯國香資本、奇績創壇、金沙江創投、勵石投資、清研資本、卓源資本、元生資本、蔚來資本、雲九資本和無限基金SEE Fund。

首先,兩輪融資中都有蔚來資本的身影,這自然與聯合創始人章健勇的蔚來背景有關。國香資本是商湯科技旗下的產業基金,重點投資布局人工智慧產業鏈,此番商湯的入局又和創始人徐寧儀的顧問身份脫不了關係。這兩家產業資本的入局,印證了「高P」創業自帶資源優勢。

再看,天使+輪的領投方是小米,跟投的機構中還有雷軍的順為資本。因為進軍造車,小米和蔚來在產業鏈布局上多有重疊,除輝羲智能之外,兩者此前共同投了AI晶片開發公司黑芝麻智能和電池供應商衛藍新能源。此外,國汽投資的背後是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過往也投了不少新能源車項目。

一個背景是,車企入局晶片已是大勢所驅,要麼靠投資,要麼靠自研。Gartner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由於晶片短缺以及汽車電氣化、自動駕駛等趨勢,全球前十大汽車製造商中的半數將自行設計晶片,藉以掌控產品路線圖和供應鏈。今年,長城、廣汽、上汽、吉利、比亞迪等老牌車企均在晶片領域布局。造車新勢力中,蔚來汽車已經組建了近300人晶片團隊。小鵬汽車也選擇了自研晶片,理想汽車則在不久前成立了晶片公司。

清華系的機構在17家機構中占了3個席位,這大機率是因為三位創始人都有清華背景。

無限基金See Fund 兩輪都有押注,其創始合伙人姚頌畢業於清華大學,還擁有創業經歷,曾是AI公司深鑒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

卓源資本同樣是一家由清華校友創辦的早期投資機構。它起源於清華大學FIT樓實驗室,投資主要聚焦於人工智慧及半導體領域,先後投過昂納科技、小馬智行、大疆創新、第四範式等硬科技公司;

清研資本則是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發起設立的投資機構,專注於汽車行業高科技、硬科技項目,重點投資領域包括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新能源、新材料、晶片半導體等。

產業龍頭和清華系外,金沙江創投也拿到了跟投的份額,這說明上一波網際網路投資中的贏家在硬科技投資中依舊嗅覺靈敏,並且延續了自己的品牌號召力。

兩輪融資中也都出現了雲九資本的身影。這家機構在晶片的不同產品形態方面均有布局:CPU方面,它投了通用智能計算晶片公司此芯科技;GPU方面,它在Pre-B輪擠進了獨角獸壁仞科技的資本局,當時同樣是12家機構「團購」的熱鬧局面;更早期的DPU方面也投了雲脈芯聯的Pre-A輪。

此外,奇績創壇、真格基金等具有品牌知名度的天使投資機構也出現在了「團購」名單中。

「團購」疊代

如果拉長時間線看,在不同的時代風口下,參與「團購」的主體,被「團購」的案子也都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獨立地去看單一案例的話,諸位都很熟悉了,但如果把這些年的團購經典案例線性地擺出來,裡邊的演變就非常值得玩味了。

上個時代無疑是屬於移動網際網路的,在對流量的爭奪中,最後一個大的風口是共享單車。共享單車大戰中,不乏眾多投資機構爭搶一個項目的現象。但在當時,這種「團購」的局面還是在更往後的C輪才會出現——此時已經有成熟的產品推向市場,只是商業模式還沒得到完全驗證。

先看ofo,天使輪投資方只有名聲不顯的唯獵資本一家,金額不過數百萬人民幣,朱嘯虎和滴滴的天使投資人王剛到了A輪才投進去,隨後經緯在B輪加入,而到了C輪,ofo一下子多了滴滴、Coatue、小米、中信產業基金、元璟資本、Yuri Milner等新股東,滴滴成為ofo最大的股東,老股東經緯和金沙江繼續押注。

摩拜也是類似的局面,胡瑋煒最初也只是拿到了李斌個人的146萬元天使投資,多家機構的競逐在C輪才開始體現得明顯。2016年,先是高瓴、紅杉領投了超一億美元的C輪融資,不到一個月,華平、騰訊、啟明、BAI、愉悅資本、熊貓資本、祥峰投資和創新工場等11家投資機構又加註了近億美元的C+輪,王興也以個人名義進行了參投。

但隨後的共享充電寶之戰,「團購」的時點和價格起了明顯的變化,機構從天使輪就開始捲起來了。

2017年初,小店宣布的數千萬元天使輪中已經出現了金沙江創投、覺資投資、德同資本、招銀國際和盈動資本等機構。尤為典型的是,比起共享單車時期,朱嘯虎和王剛這對老搭檔開始從更早期便介入項目。「共享充電寶第一股」怪獸充電當時也獲得了來自小米、高瓴、順為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因為共享充電寶大約是共享經濟浪潮里最後一個成立的商業模式,所以在投資人這一端,很快就形成了充分的「共識」,合格的投資人必須掌握這套資本快速催熟的玩法,於是集體入局,嘗試在共享充電寶的遊戲里複製和變現。

最近兩年,無論是生物醫藥,還是正當道的硬科技,「團購」天使輪都愈發普遍。我的同事張雪在《投晶片,這屆投資人還挺「卑微」的》里曾詳細分析過晶片領域的「團購」現象。

我舉兩個最新的例子:

7月成立的北啟生物12月披露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紅杉中國、博遠資本、昌發展、之路資本和真格基金,其中,昌發展為北京市昌平區政府全資設立的產業生態投資運營平台。

做半導體材料的中科匯珠12月完成1.5億元天使輪融資,由國投創合領投,力合資本、中信建投資本、深創投、耀途資本、新材智資本、青豐投資等機構跟投,領投方國投創合為國投集團與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共同發起設立的基金。

很容易發現,「團購」不再是美元基金的遊戲,國資和人民幣基金開始成為主角。

大基金聯手投天使也不再是稀罕事。去年我寫過,紅杉和IDG同時投了雲原生公司飛輪科技的天使和天使+輪。再往前看,前年8月份官宣融資天使輪的motphys,是由紅杉和高瓴聯合領投的。

這種變化或許與所投行業特性相關。有人民幣基金合伙人曾告訴投中網,不像網際網路最後往往一家獨大,硬科技領域鮮少能投出一個贏家通吃的平台型公司。大基金投資策略隨之變化:以往頭部機構會更關注確定性高的成長期項目,但如今,它們已經開始從非常早期就介入一家初創公司的融資,比起獨家和領投,它們更在意的是覆蓋面和穩定的基本盤。

方興未艾的Web3投資更喜歡搞「團購」。

比如,上個月,去中心化身份平台Nametag宣布完成20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GSRV與OKX Ventures領投,Coinbase Ventures、Alchemy Ventures、Continue Capital、Mask Network、Project Galaxy、金沙江創投等參投。曾有投資人告訴我,這一方面是因為,Web3投資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多家機構參與可以分擔風險,另一方面,這個領域的機構投資者對項目的投後管理相對簡單,引入儘量多的投資方不會增加額外的溝通管理成本,還能起到品牌背書和資源導入作用,因此「團購」風盛行。

近年來比較有典型性的知名「團購」案例還有京東物流。上市前,京東物流於2018年2月完成一輪25億美元戰略融資,投資方包括招商局資本、高瓴、騰訊、紅杉、鼎暉、君聯、凱輝基金、中國人壽等。此後的Pre-IPO輪,它又引入軟銀、淡馬錫、黑石、老虎環球基金等多家基石投資者。

與之類似的是最近上市的消費品公司衛龍。2021年5月,此前從未融資的衛龍引入多家資本股東,高瓴和CPE源峰領投,紅杉、騰訊、雲鋒、厚生投資和海松資本等也紛紛押注。

這一類「團購」的對象大都是自身具有造血能力、不輕易融資的明星項目,僅在上市前夕開放融資窗口,參與「團購」的也都是品牌聲量大、資金實力雄厚的VC和PE。不過,看看衛龍吧,即使再多機構抱團,泡沫太大的話,虧損的情況仍然難以避免。(文/劉燕秋 來源/投中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a57712a3ccd4a68f35353f3e8cef9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