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躺贏之後,鋰業巨頭也開始造車了

2023-10-23   汽車商業評論

原標題:不能躺贏之後,鋰業巨頭也開始造車了

撰文 / 塗彥平

編輯 / 孟 為

設計 / 師 超

進入10月,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公布的電池級碳酸鋰基準價低至17萬元/噸,相比曾經的高位60萬元/噸,恍如隔世。

隨著碳酸鋰價格進入下行通道,鋰業公司的日子沒有以前好過了。

多家鋰業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盈利都出現了下滑。頭部兩大鋰業巨頭的半年報也顯示,雖然收入同比增長,但利潤、凈利率都出現了同比下降。

贛鋒鋰業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81.45億元,同比增長25.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8.50億元,同比下降19.35%;凈利率為32%,而去年同期為近50%。

天齊鋰業公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收入為247.87億元,同比增長74.95%;歸屬於公司權益股東的期間溢利為64.47億元,同比下降36.98%;凈利率為26%,而去年同期為約72%。

雖然超20%的凈利率仍然羨煞產業鏈下游的整車廠,但鋰業公司也知道,躺贏的日子恐怕一去不復返了。

鋰價飆升的時候,整車企業四處搶礦。如今鋰價下行,鋰業公司開始反向操作,介入造車。

布局下游

今年9月13日,天齊鋰業在成都與smart品牌全球公司簽署《股份認購協議》。根據協議,天齊鋰業將向smart投資1.5億美元,且雙方的合作不止於財務投資層面。

天齊鋰業創始人、董事長蔣衛平表示:「天齊鋰業深耕鋰行業30餘年,深度聚焦鋰電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投資smart品牌是天齊鋰業首次和產業鏈最下游汽車端建立聯繫,將進一步加深我們對新能源產業鏈的理解。」

smart品牌全球公司CEO佟湘北表示:「天齊鋰業成為我們A輪融資的領投方,對smart來說具有戰略意義。此次簽約,smart與天齊鋰業不僅達成了財務融資層面的合作,更將充分運用雙方在產業鏈上下游的信息優勢並發揮產業協同效應,賦能業務穩健發展。」

當天,天齊鋰業還與smart的兩大股東方梅賽德斯-奔馳、吉利控股分別簽署了諒解備忘錄與戰略合作協議。

無獨有偶。9月26日,贛鋒鋰業發布公告,公司與賽力斯全資子公司東風小康及其全資子公司瑞馳電動簽署投資協議,公司或者公司指定的第三方擬以10億元認購瑞馳電動新增的1億元註冊資本。

本次增資完成後,贛鋒鋰業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將合計持有瑞馳電動33.33%股權,東風小康將持有瑞馳電動66.67%股權。

瑞馳電動成立於2003年9月,聚焦於電動商用車業務,具有商用電動車生產資質。瑞馳生產基地位於重慶市兩江新區魚復工業園,2015年4月投產,年產量兩萬台,產品包括廂式運輸車、載貨車、城市多功能車以及特殊商用車輛。今年1-7月,瑞馳營業收入為11.55億元,凈利潤為2492.56萬元。

贛鋒鋰業在公告中稱:「本協議的簽署,旨在進一步發揮各自在產業領域的專業與資源優勢,實現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共同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有利於公司完善產業鏈布局,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符合公司上下游一體化的戰略。」

而且,這並不是贛鋒鋰業第一次以股權投資的方式與下游整車企業合作。

2023年1月,嵐圖汽車註冊資本由26.1億元增至約30.85億元,新增股東10家,贛鋒鋰業是其中之一,認繳出資額為1567.3981萬元。

更早之前,2022年10月,廣汽埃安實施增資擴股,完成A輪融資引戰,53名戰略投資者中也包括贛鋒鋰業。

理性的選擇

鋰業巨頭介入造車並非心血來潮,而是審時度勢之後的理性選擇。

2021年到2022年鋰價飛漲,鋰業巨頭賺得盆滿缽滿,但也因此導致與下游整車廠的關係變得緊張。

整車廠一邊吐槽是在為上游打工,一邊加緊對上游產業鏈的滲透,通過與鋰、鈷、鎳等原材料供應商達成供應協議,甚至成立合資公司或者投資參股的方式,進行強綁定。

去年7月,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現場,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自嘲「我現在不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嗎?」。轉頭,廣汽就要親自下場挖鋰礦了。

2022年11月,廣汽集團公告,子公司廣汽部件與東陽光子公司獅溪煤業、遵義能源擬設立合資公司貴州省東陽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從事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獅溪鎮鋁多金屬(鋰資源)礦床礦產資源的探礦權獲取、礦產地質勘查,以及後續採礦權獲取等業務的唯一主體。

去年11月,通用汽車透露已與巴西礦商淡水河谷(Vale SA)達成長期鎳供應協議,淡水河谷加拿大分公司將從2026年向通用汽車供應電池級硫酸鎳。

今年5月,特斯拉德克薩斯州Corpus Christi鋰精鍊廠奠基。該工廠將在2024年完成建設,為100萬輛車提供車用級鋰。此外,特斯拉已經在美國內華達州取得1萬英畝含鋰黏土層的礦產開採權,並曾被傳出正在考慮收購加拿大鋰礦公司西格瑪鋰業(Sigma Lithium Corp)。

從上游的鋰礦開採,到中游的鋰礦精鍊,到下游的動力電池製造,特斯拉已經打通整個鋰產業鏈。

如果車企都來學特斯拉,甩開上游供應商自個干,在鋰電池產業鏈領域大搞垂直整合,搞不好再過幾年就沒有鋰業公司什麼事了。

也正是因為看到這一點,鋰業公司不可能對可能的危機無動於衷。介入造車,就是一種及時反應。

目前,天齊鋰業已經確定了「夯實上游、做強中游、滲透下游」的發展戰略。

上游鋰礦端,天齊鋰業同時布局硬岩和鹽湖鋰礦資源;中游鋰鹽端,天齊鋰業擁有多個生產基地,生產碳酸鋰、氫氧化鋰等鋰化工產品。

下游領域,天齊鋰業通過戰投上海航天電源、SES、北京衛藍及廈鎢新能源等公司,與中創新航、北京衛藍等簽署合作協議,以及與奔馳簽署諒解備忘錄、與吉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投資smart的方式,在產業鏈下游進行布局。

天齊鋰業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曾表示,「本集團將高度關注產業鏈上下游的機會,持續優化本集團投資組合,完善產業鏈布局,為本集團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價值增長點。其中包括繼續關注電動汽車和儲能應用領域的投資機會,積極參與下游的投資布局,為更好利用鋰在新型電池應用方面的未來趨勢做好準備。」

未雨綢繆

車企搶礦,鋰企造車,這其實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一場雙向奔赴。

因為電池原材料在整車成本中占比較高,鋰業公司成為車企的股東,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好事。

對整車廠來說,可以對上游原材料有更多掌控權,不管是供應渠道還是採購成本都更加可控。對鋰業公司來說,在下游產業鏈上更深度地介入,是提前鎖定了部分客戶,手握長久穩定的訂單,也有平抑鋰鹽周期波動的效果。

真鋰研究創始人墨柯告訴汽車商業評論:「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介入造車我覺得沒問題,有利於其鋰礦產品的穩定銷售。很多車企和電池廠也在介入鋰礦資源領域,如果它們沒有反應,最終肯定會受到影響。」

他認為今年年底碳酸鋰現貨售價會到15萬元/噸,明年全年整體還是走低趨勢,因為供給越來越多,而需求增長不及預期。

根據諮詢機構伍德麥肯茲的預測,2020年至2030年期間,鋰總需求將以每年17.8%的速度增長,之後,隨著市場走向成熟,接下來10年的增速將放緩至每年6.2%。

此外,全球範圍內鋰資源的爭奪十分激烈,鋰業公司的海外布局存在不少變數。

今年4月,智利總統博里奇發布智利國家鋰資源開發戰略,宣布將推動鋰礦產業國有化,成立國家控制的鋰礦公司,同時強調未來鋰礦開發合約將只向國家控制下的公私合營企業開放。

墨西哥政府在2022年4月及2023年5月對《礦業法》進行修訂,將鋰列為戰略性礦產,宣布實施鋰礦國有化,禁止向私人授予鋰礦特許權,並稱將對所有已授予的鋰礦特許權進行審查。

今年8月,贛鋒鋰業稱,墨西哥礦業總局向贛鋒鋰業墨西哥子公司發出了取消9個鋰礦特許權的決定通知。贛鋒鋰業及墨西哥子公司向墨西哥經濟部提起行政複議,目前並沒有得到回應。

2023年7月,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發布了「2023-2030關鍵礦產戰略」,以加強澳大利亞關鍵礦產產業鏈布局並支持關鍵礦產行業的發展。澳大利亞今年已經不只一次地阻止與中國有關聯的公司對當地礦產的投資。

美國「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自2023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要求企業電池中規定比例礦元素開採與加工來自美國有自由貿易協定國家。

今年8月《Science Advances》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地質學家在美國內華達州與俄勒岡州交界處的麥克德米特火山口發現了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鋰礦。總部位於加拿大的美洲鋰業公司已設定目標,計劃最早於2026年對這裡進行開採。該鋰礦的發現也引起了是否將改寫全球鋰礦供應格局的猜測。

地緣政治、資源布局以及全球汽車電動化進程加速等各種因素,將使得全球範圍內鋰資源的爭奪更加激烈,中國鋰業公司的海外鋰礦投資也可能面臨越來越多的掣肘。

在需求增速放緩、海外布局受阻等這些可預期的風險面前,鋰礦企業需要未雨綢繆。只有更加深入地嵌入上下游產業鏈,與相關企業聯手,才能更好地抵禦風險。

在鋰電產業鏈上,下游汽車企業往上游鋰礦布局的情況已經比較常見,但上游鋰礦企業向下游汽車環節布局的還為數不多。但未來,不排除有更多鋰業公司開始介入造車。(題圖由文心一言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