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的錯誤》看什麼?

2023-10-21     影視獨舌

原標題:《河邊的錯誤》看什麼?

2023年10月21日刊| 總第3395期

電影《河邊的錯誤》今日公映。

此前的平遙影展上,影片做了亞洲首映。原著作者余華、主演朱一龍、導演魏書鈞到場與觀眾互動。(視頻)

華夸朱一龍是一個很好的藝術家;朱一龍說男主的造型參考了余華早期的照片;導演也說拍電影的時候,不要去理解、需要去感受。

看片之後最大的感受是,《河邊的錯誤》是一部很難用言語簡單定義的電影,它並不能簡單劃歸為偵探電影或者懸疑片,因為它從頭到尾都沒講明白一個完整故事。

是的,影片比余華的原著更加晦澀難懂,這也再次確認了它藝術片的基因。

一部電影的好壞不能用看懂或者看不懂來定義,不同類型作品有不同的評價體系。《河邊的錯誤》只講了一件事:人的異化。

講述人被異化的電影很多,最典型的是《飛越瘋人院》。《河邊的錯誤》仍然由《永安鎮故事集》幕後班底創作,仍然是堅定不移的文藝路線。它既不像余華的原著那般犀利、黑色幽默,也不像常規的商業電影一樣通俗、常規敘事,是一種中間狀態。

影片的主題是找出兇手。河邊出現了一具屍體,誰殺了她?朱一龍扮演的刑警大隊長馬哲接受了偵破任務。整部影片的前半部分,始終在圍繞這條主線展開,遵循的是常規懸疑片拍法。

可到了後半段,畫風突變,轉成了意識流。兇手是誰似乎一下子不重要了,馬哲的異變成了主線,他變成了瘋子。

成為瘋子不可怕,可怕的是觀眾看不懂他怎麼成了瘋子。抓不到人,有壓力可以理解;妻子懷孕,孩子可能有先天疾病,很痛苦可以理解。但這兩件事夾雜在一起,就直接讓一個刑警隊長崩潰了?

現實邏輯是不容易找到的,觀眾最好有一些先鋒小說的閱讀經驗,或者歐洲藝術電影的觀賞體驗,才容易與影片對接。

大眾比較容易感受到的,是朱一龍的演技。余華說,朱一龍已經是一個藝術家了。

這話或許有點客套,但是看過電影的觀眾必須承認,朱一龍這次的表演超越了以往的所有角色。哪怕是《人生大事》里的莫三妹,其張力和爆發力也不如馬哲。

這部「含龍量」90%的電影,是真正靠著朱一龍撐起來的。

文案/馬二 剪輯/魏天佑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3bfdac2db391160ceb3ed5e5937ef19.html